蹲在厕所里观察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2:21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好像不是我第一个说的,但是是我亲身深切感受到的,很多人无法感受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美,我好可怜他们。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乡间宁静的厕所里,我无牵无挂地蹲在里面,当然不是冲水马桶,是那种大家都知道的绿色生态的马步排泄两用式的普通厕所。
那是一个下午,阳光斜斜的射进来,照在我无辜的脸上,我天真地唱着,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
苍蝇们飞来飞去,有时候停在我的脸上,我悄悄的不动,让它们爬,痒痒的。有时候,它们会停下来,把舌头伸进我的毛孔,捞两只里面的螨虫吃吃,这时,我不得不对深奥的宇宙充满感恩之心,苍蝇的这种服务态度,是多少金牌服务员所不能攀比的。就算它们飞在空中,也让我如痴如醉,用那么快的节奏扇动和穿梭,甚至常常在电光火石间完成许多追尾动作,想想人类的冰上芭蕾,不得不感叹人类时光的粘滞,不得不感叹人类艺术的造作。
低头一看。
一条白白嫩嫩的蛆,扭着肥美而水灵的屁股,娇喘吁吁地往上爬,她尖尖的小嘴性感地伸缩着寻找方向。哇,我简直惊呆了!如果我是一只公鸡,我一定会双眼通红地一口啄去。我摸摸自己的嘴,平平的,不方便啄。她爬呀爬,爬到一半,一不小心滚了下去,我一惊,手纸也掉下去了。她又上来了,真可爱,那柔若无骨的身躯,让我不禁感叹人类女性毛孔之大,汗毛之多。她终于上来了,找了个干燥的地方,甜甜的进入了梦乡。
透过十字形的通气孔,外面的杂树蛛网丛生,把太阳分解成七彩的反射,这平凡的阳光,原来已经进行了30万公里的奔波,太阳下山,你们去哪里过夜呢?你们不歇歇吗?像我一样,蹲蹲吧。
卫生纸已经掉下去了,我们就再蹲蹲吧。
拉屎夕照下,欲辩已忘言。
-------------------------------------------------------------------------------------
《小蛆虫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苍蝇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嗡嗡的飞到厕所里,在大便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厕所里的粪水越来越暖和了。苍蝇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又白又胖的蛆,它们在粪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有一天,蛲虫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到化粪池中来游水。小蛆们看见小蛲虫跟着妈妈在水里划来划去,它们一起游到蛲虫妈妈身边,喊: “妈妈!妈妈!”
蛲虫妈妈说道:“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蛲虫的妈妈。”小蛆们问蛲虫妈妈:“蛲虫妈妈,蛲虫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
蛲虫妈妈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和你们长得不一样,你们自己去找吧。”说着,急急忙忙地和它的孩子们游走了。
“谢谢您,蛲虫妈妈!”小蛆们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这时,一条蛔虫游过来了。小蛆们看见蛔虫和它们长得不像,它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追上去喊妈妈:“妈妈!妈妈!”
蛔虫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蛔虫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六条腿,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蛔虫妈妈!”小蛆们再向前游去。
一只蚊子飞过来了。小蛆们看见蚊子有六条腿,心里想:这回真的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
蚊子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蚊子的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的胖胖的,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蚊子妈妈!”小蛆们再向前游去。
蹲坑边一只屎壳郎“哼哼”地叫着,推着粪走了过来。小蛆们看见屎壳郎长的胖胖的也长着六只脚,高兴地想:这回可真的找到妈妈了。追了上去,连声大喊:“妈妈!妈妈!”
屎壳郎笑着说:“小朋友,你们认错了。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屎壳郎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穿着黑衣服在空中飞,唱起歌来‘嗡嗡嗡’的,你们到前面去找找吧!”
“谢谢您啦!屎壳郎妈妈!”小蛆们再向前游去。
小蛆们游呀、游呀,游到一泡稀屎边,看见一只苍蝇坐在黄黄的大便上“嗡嗡嗡”地唱歌,它们赶快游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您:您看见了我们的妈妈吗?她胖胖的,和我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有六条腿,穿着黑衣服,唱起歌来‘嗡嗡嗡’的………”
苍蝇听了“嗡嗡嗡”地笑起来,她说“唉!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蛆们听了,一齐摇摇尾巴说:“奇怪!奇怪!我们的样子为什么跟您不一样呢?”
苍蝇妈妈笑着说:“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变成蛹;再过几天,你们又会长出六条腿来,等腿长齐了,就跟妈妈一样了,就可以飞到任何大便上细细地品尝了。”
小蛆们听了,高兴地在水里翻起跟头来:“啊!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好妈妈,好妈妈,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
苍蝇妈妈在小蛆们的旁边飞来飞去,和她的蛆孩子们一块儿游玩去了。
网友精彩评论:
传说中的内函贴!
梦碎,小时候的童话情结…
非常贱的文章……
真是恶搞啊。太有才了,I 服了 you。
近日,一篇由经典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改写的《小蛆虫找妈妈》在网上疯传,许多年轻网友高呼应把它收进语文教材,引起了诸多议论。该漫画的创作者“土根”表示,自己是一名刚入社会工作的八零后,并非艺术生,但从小热衷美术,喜欢看动画片,闲时会画画、创作。“去年,我从网上无意中看到一篇叫做《小蛆虫找妈妈》的文字,当时就想到了《小蝌蚪找妈妈》,很想把它画成另类儿童画。于是,我在一种‘没怎么想好就下笔’的状态下,构思草稿,并在一个多月后出成稿,首发在自己的博客上。” 来源:国际在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3967a0100bpch.html















当童年的“小蝌蚪”变成“小蛆虫”
近日,一篇由经典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改写的《小蛆虫找妈妈》在网上疯传,许多年轻网友高呼应把它收进语文教材,引起了诸多议论——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并不陌生。可是现在出了一个小蛆虫找妈妈很雷人。《小蝌蚪找妈妈》于1959年首次出版后,经改编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故事原著经修改,还写进了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一直沿用至今。小蛆虫找妈妈的全文下载。
最近,关于《小蝌蚪找妈妈》原著的改编又有了新动作———有网友把《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角小蝌蚪改成了小蛆虫,故事里原来的配角鲤鱼、乌龟、白鹅则变成了蛲虫、线虫和屎壳郎。有一位80后的小青年还给改编的文字配上自己创作的情景漫画图,再加进文字与拼音标注,《小蝌蚪找妈妈》就这样变成了《小蛆虫找妈妈》。
全然一副“重口味”姿态的《小蛆虫找妈妈》,经网络等平台传播后被疯狂转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从“小蛆虫”的“诞生”生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联想,连改编者本人都直呼“反正我自己都吓了一大跳呢,我的博从来没有过这么高的点击率啊!”
网友欢迎:教育要敢于面对现实
《小蛆虫找妈妈》的广泛传播,除了引发对教材改革的争辩,还让很多网友发出“人生的感叹”。网友“大雄”认为:“《小蛆虫找妈妈》不无深度———好人要活,坏人也要活;富人要活,穷人也要活;努力工作的人要生活,好吃懒做的人也要生活。这好比我们喜欢的可爱蝌蚪要生活,而让人一听就吃不下饭的苍蝇也得生活。人们看问题往往带上感情色彩,以情感判断和价值取向来判断事物。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有从多角度对孩子进行教化,才让他们更接近于现实。”
有文学、文艺理论学历背景的硕士研究生成英则给《小蛆虫找妈妈》做了这样一个定性:解构。成英表示,《小蝌蚪找妈妈》中的青蛙、蝌蚪、荷塘小景改编成了苍蝇、厕所、粪水、蛔虫,原著中那优美抒情的基调完全被置换掉。虽然改编后的故事情节和结构都照搬原作,但苍蝇、蛆虫的形象直接挑战人们的接受忍耐度。当读者阅读故事后的反应是反感、恶心,则对文章可接受的障碍就自然形成,读者不会继续深入去感悟故事背后的韵味和哲思。于是,无厘头恶搞的解构效果就达到了。
老师猛批:这是对孩子精神的污染
自《小蛆虫找妈妈》的图文在“土根”个人博客上发布,这份“杰作”就开始被网友们疯狂转载,而社会各界的“鲜花”与“鸡蛋”也随之而来。
据腾讯大秦网的统计,在该网站浏览过《小蛆虫找妈妈》图文的网友中,有740位填写过个人读后感,其中有42%感到“愤怒”,33%感到“无聊”,17%觉得“搞笑”,剩余的情绪有“高兴”、“感动”、“同情”、“难过”、“新奇”等。此外,有41%的网友认为《小蛆虫找妈妈》是“无聊网民的发泄而已”,有34%的网友建议他人“吃饭时别看”。
不少学龄儿童通过网络也能看到《小蛆虫找妈妈》的图文。“有看过,很搞笑,”小学六年级学生小齐想想又补充道,“但看多了会犯恶心,现在的课文大多要背诵,要是让我也来背这样的文章,我宁可多背几首唐宋古诗词好了……”作为一名6岁孩童的家长,邓女士认为,虽然自己长期接触网络语言,对于《小蛆虫找妈妈》这样的文字也可以理解,但作为一个母亲,建议必须将这样的读物从孩子可接触的事物中过滤掉。
记者还采访了多位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普遍认为,《小蝌蚪找妈妈》内容健康,既有童话性质,又能普及科学知识,符合儿童的口味:小朋友读起来,有趣味性、能长知识,还有美的享受。但《小蛆虫找妈妈》纯粹是恶搞,从对孩子精神污染的角度来说,它与限制级的日系漫画并没太大区别。
一位曾参与全国人教版教材改革讨论会议的资深语文老师则明确反对对经典读物的“篡改”:儿童读物应该是也必须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儿童读物及教材教参必须拒绝另类。该位语文老师分析指出,文学作品可以深层次熏陶人、感染人,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正所谓,读什么书做什么人。文学作品对孩子精神世界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健康的情感去熏陶孩子,用彩色的画笔在孩子纯净、稚嫩的白纸样心灵上增添色彩与阳光,尽可能避免用低级、粗俗、灰暗的色调去涂抹。“经典课文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具备了可读性、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以及不可或缺的育人教化作用,无论时代怎么变、教改如何改,经典课文都不应该改变。”
图文再加工:80后的另类童话
现在,只需在各大搜索网站上输入“《小蛆虫找妈妈》”,就可以看到一个名为“土根”的80后创作的近20幅情景漫画图。画作中,一只涂着大口红的苍蝇,从粪坑中旋转飞出……漫画正下方是附带拼音的充满童稚感的文字介绍:“暖和的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苍蝇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嗡嗡的飞到厕所里,在大便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从第二幅画作起,连续十幅情景漫画图都出现了蠕动的小蛆虫,它们通过接触、认识蛲虫、线虫、蚊子和屎壳郎,一次次不气馁地寻找自己的妈妈……
记者通过网络联系到该漫画的创作者“土根”。“土根”表示,自己是一名刚入社会工作的八零后,并非艺术生,但从小热衷美术,喜欢看动画片,闲时会画画、创作。“去年,我从网上无意中看到一篇叫做《小蛆虫找妈妈》的文字,当时就想到了《小蝌蚪找妈妈》,很想把它画成另类儿童画。于是,我在一种‘没怎么想好就下笔’的状态下,构思草稿,并在一个多月后出成稿,首发在自己的博客上。”
培训机构:现行教材也该改改了
有看过《小蛆虫找妈妈》文图的网友大呼过瘾,觉得这大可写进当代小学教材中,让其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对此,记者联系了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了解校外教育工作者对《小蛆虫找妈妈》的看法。
学大教育广州分公司东风东校区总监赵治学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小蝌蚪和小蛆虫都是自然界生物链中固有的组成部分,但有所区别的是,前者是益虫,后者是四害之一;从改编的取材方向看来,读者虽然能了解到蛆虫的繁衍环境和生产过程,而无法体会语文学科本有的美化心灵的作用。这样的文章,打破传统的审美标准,却与道德育人取向格格不入,不具备值得宣扬的教化功能。
广州新东方学校泡泡少儿教育作文组主任鲁瑛则认为,时代在进步,《小蛆虫找妈妈》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但这篇仿写文章并不能代表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用现代元素作为载体,不拘形式地给学生体验创新式的学习过程。如国学诗文改编成流行歌曲,化学老师把化学式写进歌谣……这样的目的,为的就是改变枯燥僵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代元素的运用,归根到底还得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为目标。而《小蛆虫找妈妈》的教育目的正缺失在此。”
当代小学生语文学习,一边是沿用十年乃至数十年不变的经典教材,一边是随时代变化而思维方式日新月异的“新新学子”。在鲁瑛看来,这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语文教材这些年来经过多次的修改,教材内容和思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升华,课文也开始出现大量人文和科普内容,内容五花八门,趣味性增加不少。但由于学校普遍为大班教学,班上学生人数众多,而课程时间又是固定不变,在固有的学习压力之下通常无法将课本的优势凸现出来。但教师只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并配套使用音视频的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的现代教学方式大多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谈到传统教材改革时,赵治学提出:“教材的改革,不仅仅是把内容改得有趣就能成功,也并非多增添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就能完事。”“为倡议新时代下的教育意义,我国早已摒弃‘十数亿人同读一本书’的旧观念,从早些年开始,国内就逐渐出现了人教版、沿海版等多种区域版式的教材版本,我国教材改革进入起步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教材版本,其内容编排还欠缺合理性,而地方特色也不显著。”赵治学认为,我国的教材改革还有待完善。
(责任编辑:笑话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