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生活的乐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57:49

让课堂充满生活的乐趣

——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教学革新的思考与实践

王茂江

一、办学思想与教学革新

办学思想是学校对办学基本问题的校本化、系统化思考。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秉承“热爱生活,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致力于打破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界限,改变学校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状况,从将学校教育与生活关联、以生活之提升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以学校教育作为学生生活的过程等多个方面重构学校教育。[i]

为将“热爱生活,和谐发展”这一核心办学理念转变为学校办学质量,我们从三个层面构建了办学质量的保证体系。第一个层面——理念指导层面。如,确立办学思想、办学质量观、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第二个层面——机制推进层面。如,建立依法办学机制、民主办学机制、教学改进机制、岗位管理机制等;第三个层面——行为创新层面。主要是着力于办学理念引导和办学机制支撑下的教育行为推进。如,主题科研年会活动、教育行为检讨活动、校刊校报展示交流活动等。就是说,我们关注教育过程,关注课堂教学的改进,是基于对学校办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而进行的。

课堂教学革新是学校办学质量保证体系中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有直接关联的环节,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学校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其构成了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经验的最重要部分。如何革新课堂教学,将校本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发展成果,是今天的教育实践者面临的最重要挑战。

我们开展的面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师生对于学校的办学思想是非常清楚的,也是比较认同的。但是,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认真探索这一方面,学生则认为教师做的还不够。也就是说,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习氛围的改进,是学生非常期待的事情,将办学思想转变为教学行为是学生最为迫切的学习期待。

我们遵循的教学理念是“学校教育是生活,课堂教学是生活”。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就是生活,教职工的教书育人,学生们的学业进步和个人成长,都是人生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师只要用生活的激情来对待教育,我们的学生就会觉得主动而快乐,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亲切而自然,我们的学校就会显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教育是生活,课堂教学是生活”既是一种教育观念,更是一种具体的、鲜活的教学样态。

 二 “ 生活知识观”与“生活教材观”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常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具有真理性,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够有效地认识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途径就是教师系统讲解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接受和理解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是表层的,主要针对事实性的和程序性的知识,学习以接受和记忆为主要形式,学习活动无论从素材和指向上看都和学生本人的生活没有很深的关联。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常常并不能够有效地理解知识,更难于将知识迁移到多种情境脉络中。正是基于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深刻反思,当代的教育研究日益关注知识的情境性和建构性,以此作为革新课程教学的基础。

在当代具有深远影响的情境认知与学习观看来,知识不是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个人和社会或物理环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知识是一种高度基于情境的实践活动,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ii] 正是知识得以产生的环境,提供了知识的结构和意义。[iii] 而传统的学校学习,脱离了知识发展和应用的情境,忽略了知识发生的真实实践活动,将获取知识的过程变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言辞传输。我们借鉴知识情境性的观点,强调拥有知识是一个过程,它与学习者个人、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以及环境中的其他人相关,也与在什么样的活动中运用知识有关。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学生的生活作为知识发展和应用的情境,凸显知识作为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在源于生活、面对生活的实践活动和社会互动中获得知识。

知识的建构性是当代重要的知识观,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知识的建构性强调,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积极建构知识的。从教育与生活关联的视角看,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言,这里至少包含了两重涵义。第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深刻地影响着他对于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大量知识经验都来自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先前的课堂学习。教师可能会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本不加关注,或者主要关注学生在先前的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更为全面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源自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资源,我们就能够更为全面和准确地把握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二,知识的建构在一个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能够更加积极和有效。知识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课堂学习如果能为学生提供一种与环境、与他人交互的经验,提供一种学生能够在生活问题的情境中建构和运用知识的学习环境,就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从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传统课堂教学在教育感知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倾向理论化的多,联系实际的少;理性的成分,感性的成分少;程序化的、预定性的部分多,生成性方面相对不足;呈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主要是文本形式的的,其他形式的资源较少。这些状况使得课堂教学和中小学生的感知优势不相符,和学生的生活相脱节。我们从知识的情境性和建构性出发,考虑到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鲜活的生活素材是最好的教材。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和感知经验作为重要的教材,从而对教材进行的新的开发。我们以课程知识和生活的结合作为教学革新的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新知建构的作用。

充满生活乐趣的课堂与特征描述

让课堂充满生活的乐趣,是从知识论和学习论的角度对于课堂教学的重新思考。从便于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的目的出发,我们从八个方面界定了充满生活乐趣的课堂的关键特征。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侧重参考其中的若干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下结合实例对这八个方面的特征进行阐释。

1.时代特征——时尚之乐。时尚影响着学生的关注点,影响着学生学习时的知识经验投入和动机水平。课堂教学中引入时尚因素,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孩子参加新知建构过程。比如,在选取学习榜样时,选择学生心中的偶像刘翔比选择过去遥远时代的一些其他榜样可能对孩子更有说服力,遗憾的是不少老师还是用自己上学时的榜样来教育孩子。为此,教师应该关注时尚,特别是孩子眼中的时尚。比如,在报上有学生写了这样的“网络新词典”,写了网络上的一些新词:菜鸟、大虾、灌水、潜水、粉丝、沙发、顶、恶搞。孩子们喜欢网络,这些时尚词汇显现了他们的共同体中的关注焦点,如果我们不了解,怎么和他们沟通呢?对此,教师不一定参与,但是至少要了解,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其作为教学资源。

2.规范严谨——理性之乐。现代教育观强调孩子的自由发展,但并不是不要规矩。支持孩子自由发展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自己探索并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成长行为也必须规范,这不仅不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还是孩子自由发展的保证。比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有利于使他们的个体发展既有自由驰骋的天空,又有理性行为和理性思考的支持。

3. 讨论分享——参与之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典型的角色就是传道者。就是说,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他主要是面对知识的,他要把知识分析得透彻,讲解得明白。但是从学生学习的视角看,机械地听讲和记忆剥夺了他进行思考和探索经验的权力,从而难以发展起他自己的思考能力。反过来,强调自主建构知识的课堂教学则通过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则在解决问题的真实实践中,与他人合作、协商和分享,享受发现之乐、参与之乐。

4.实例说话——感性之乐。教师要善于用实例来表达教学内容,让课堂充满乐趣。比如,作为校长,我经常反复和教师讲细节决定成败,要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细节,来倡导学校坚持的“过程教育质量观和行为教育质量观”,教师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感觉。有一次,我向教师讲了这样一个的故事——《右手比左手大4%》:一个制造手套的工厂,发现右手比左手大4%,据此制造出来的手套大受欢迎,很快占领了市场的较大份额,取得了企业发展的成功。这里,让实例说话,让事实说话,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代的一些研究表明,故事、叙事是我们组织经验的根本方式,教师也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证实这一点。

5.来自生活——鲜活之乐。很多看似乏味的教学内容,只要教师借用生活中的要素加以转换,就可以使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鲜活之乐。比如,我听过一堂这样的数学课:学习百分比。老师列出一甲、乙、丙、丁一长串的数字,交给学生计算的步骤之后,让学生一题一题练习,课堂教学很是沉闷枯燥,学生兴趣索然。试想,如果联系学生关注的生活,素材换一下,给出学生关注的篮球明星姚明的报道——《姚明,火箭的半壁江山》。让学生计算NBA有关场次姚明的得分占总得分的百分之多少,相信,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是有意义的,他们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些知识对于他们、对于他们的生活用途何在,而不是将知识看作一些抽象的符号,将学习视作一堆枯燥的练习题。

6. 情感沟通——平等之乐。我们强调课堂教学和学习是生活,其中一个侧面是说,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充满关爱和乐趣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诉求。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生活的交流,情感的交流。课堂上应该充满幽默和风趣,充满温暖和温馨。一声问候,一句鼓励,必然让学生拥有一种轻松美好的学习心情。

7.广采博引——见识之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支持能够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教师和学生在自己表述观点或者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如果能广采博引,有利于增强自己陈述和论述的说服力,有利于这个学习环境中所有的人了解和理解更多的观点并扩充自己的见识,有利于学习者(包括教师)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积极建构新知、不断精制自己的观点,更能够让学生在这种智慧的碰撞中享受到见识之乐、思考之乐。因此,我们要“走入生活寻找教材,走下讲台反思教学,走出校门审视教育”。

8.人生价值——观念之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如,正义、贡献、忍让、团结等价值追求,学生不仅要知道这些人生的价值观念,还要努力践行这些价值观,要努力体验这些价值观的价值和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的快乐。比如,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合作,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不满,对此要加以引导,以观念引领行动,在行动中享受美德之乐,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坚信,秉承“课堂教学是生活”、“学生的学习是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构建”等理念,坚持“蹲下身来走近学生,面向生活寻找教材”,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生活的乐趣。

 

注释:

[1]王茂江:《生活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

[2]王文静著:《情境认知与学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9页。

[3]高文著:《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90、296页。

(作者单位: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