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年薪的白岩松与360斤包谷年薪的代课老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5:19
云淡水暖
白岩松初出道时,哪种略微有些不谦逊的主持风格,给人以“个性十足”的感觉,是有些新鲜感,一脸的沉重,滔滔的言语,不带标点符号地令人喘不过气来地讲完一个长句,也算是央视时政节目中的一景吧。不知不觉中,小白的“初次”已经过去了15个年头,望着愈来愈“深沉”的表情,沧桑感悄然来到那些皱纹之间,听着愈来愈“理性”的、愈来愈“学术”的词语,疏离感日渐萌生,最近,白岩松先生又“理性”了一回。这回的题目叫做“理性看待财富差距”,由头是袁隆平先生看车展,在奔驰豪华车前多留意了几眼,有好事的记者说袁老要买奔驰,于是,无论袁老是否真的“买”了那车,网络上对袁老表达敬意者众,表示支持者众。
本来一件大家都认同的事儿,怎么被小白先生这么一“理性”、这么一“深沉”就变成了要“理性看待贫富差距”了呢?因为白岩松参与的“新闻1+1”节目是个对话形式的,俩主持人一唱一和,就像相声里的捧哏、逗哏一样。
主持人董倩引导话题:【富豪这个词咱们不能说它是褒义还是贬义,但最起码,在很多人心里它不是一个很褒义的词,因为说到富豪,多多少少总会让人联想到以前的一个词叫土豪劣绅,因为豪字和富字一联系在一起的话,总会让人觉得是为富不仁。】
白岩松借机大发议论:【大家有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情绪。但是我想问改革30年的目的是什么呀?改革30年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人依然贫困吗?显然不是,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去告别一个所谓“均贫富”,所有的人都均贫的一个历史阶段,我想这恰恰是改革30年的最大的一个成就,因此,我们的很多富裕观、富豪观可能也要发生一些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前提。…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初可能有人钻了空子,富裕来的不那么合法,可是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富人的收入大多合理合法。…就算富人真的通过不公平不合理的手段致富了,那么我们要反对的也不应该是富人,而是法律和制度,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和制度,要改变这种法律和制度。…网络民意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我们太重视网络民意了。】
随着网络话语平台日益的平民化、网络声音的社会效应日益增强,小白这样高居于主流话筒面前的贤达群体,有些下意识地略带反感了。草民不理解什么叫做“网络民意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我们太重视网络民意了”,那么请问,小白整日坐在播音室里滔滔不绝地议论的那些,是否“代表真正的民意”?如果“代表”,那些“民意”是从哪里来的,小白别说是自己“收集”的。
至于小白说的“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去告别一个所谓‘均贫富’,所有的人都均贫的一个历史阶段”,本身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人们没有看到“先富起来”们是如何“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的,倒是不断有声音出来告诉大家,贫富差距在继续拉大,并且“理性”地看,还要继续“拉大”,既然不能“均”,那还谈什么“带”。
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6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这是国家统计局作为“积极信号”传达的。那么,平安保险公司总裁马明哲2007的年薪是6600万元,半年平均数3300万元,相当于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今年上半年平均工资的2545倍,这样的差距是“理性”的么,换句话说,如何“理性”看待这种畸形的收入差距?
还有,白岩松先生是怎么界定“富人的收入大多合理合法”的呢,可能有其自身的因素,因为与普通职工的平均工资相比,小白已经“先富”了,前不久,一个叫做邓鲁平的先生,私人“采访”了央视音乐频道主持人刘芳菲小姐,并且写成博客,被新浪网挂在显要位置。其中有一段“邓:记者还曝光了你的工资收入,‘加上工资和补贴月收入应该在两万元上下,这个收入在央视主持人里并不算太高’,言外之意,靠工资吃饭,你是不可能买车买房过这么高级的生活的?…刘:有没有一点常识?如果都照这个工资单,主持人有几个能买车买房?”,照此推算,刘芳菲小姐在央视并非白岩松这样的重头节目的大牌主持,月薪已经过两万,还“不算太高”,白主持咱们就谨慎地定个下限,月薪2万,已经是全国城镇职工平均月薪的20来倍了,这个差距“理性”了吧。这个收入“多合理合法”了吧。
据说白主持来自小地方,靠自身的努力有今天的成就,那么,草民这几天还看到一个也是小地方的人在努力着,贵州《金黔在线》报道,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金祥村油落小学代课教师李兹喜。坚持从教13年,而他的“年薪”却仅仅只是学生家长凑份子的365斤包谷。按当地每斤8毛钱的市场价计算,这份年薪还不到300元。他有时候还要为学生垫钱买课本,…365斤包谷有时候也收不齐,因为有些学生家里太穷了,粮食不够吃。李兹喜的学生,有的考上了高中,有的已经外出打工挣钱了。这都是他最大的期望,就是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坚持在山区小学从教13年的李兹喜老师,和每日在镜头前“理性”地滔滔不绝的白岩松先生都很敬业,然白主持的岗位有月薪至少2万保证着,李兹喜老师每月30斤包谷的“月薪”却未必能够保证,报道说,有一年春天,李兹喜父子三人断粮了。他不得不拿着口袋催促学生:“…谁家有余粮,先交点来让老师吃吧。”。不夸张地说,像李兹喜这样执著地在贫困山区坚守基层义务教育事业,收入微薄而甘于奉献,只为孩子们有点儿文化,打工时能够多挣几个钱的乡村教师,何止千万,他们的贡献,是不是像小白的贡献一样,也得到了“理性”的回报了呢,草民的直觉是遗憾。
小白自己“先富”了,虽然比不得马明哲们,但比之李兹喜老师们,还是天上和地下的差距,这样的“财富差距”,小白不知道是否有所体会,有所反思。或者,小白因为自身的财富状况感到了“最大的一个成就”,所以觉得“富裕观、富豪观可能也要发生一些变化”了。于是,言谈举止,“深沉理性”也就多了几分富贵气质。
“年薪”只有365斤包谷的李兹喜老师,才是最现实的“理性看待财富差距”的参照,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拿到月薪2万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