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查虚增成本 杜绝人为“亏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59:47
细查虚增成本 杜绝人为“亏损”
www.ctaxnews.com.cn 2010.07.19   刘宏军 刘志耕
■刘宏军刘志耕
案例
甲公司是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家具生产企业。前两年,甲公司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税负刚好在税负警戒线下限之上,两次选案均未将其列入检查对象。本年选案时,检查人员发现甲公司有人为控制税负的迹象,于是将其列为检查对象。
对于甲公司连续3年税负都刚好在税负警戒线下限之上的情况,检查组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通过虚购原材料,调节增值税税负、销售成本和利润;二是通过隐瞒部分销售收入,调节增值税税负和销售利润;三是通过降低对关联方销售价格、控制销售收入的方法,调节增值税税负和销售利润。
针对这三种可能,检查组先后实施了四项检查程序。第一项检查程序是重点检查甲公司主要耗用的原木和板材的购进及进项税额的扣除情况,重点关注购进数量和价格的异常变化。由于原木和板材的市场价格变化大,即使是同一类别的产品,也因为产地不同而有明显的价格差异。另外,由于计量单位包括体积、面积、重量3种,甲公司对各种原材料耗用的规律不明显,因此,第一项检查程序结束后,检查组没有明显收获。第二项检查程序是对主要品种的库存原木、板材及产成品进行实地盘点。除了发现少数原木、板材及产成品的存放有些混乱,少数品种有串号外,未发现账实不符的现象。第三项检查程序是检查现金销售是否全额入账。检查组检查了现金销货的环节和内部控制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以及对账面核算情况进行检查,未发现疑点。第四项检查程序是核对甲公司关联方采购或销售货物的价格是否合乎公允价值,由于未见甲公司有这两方面的关联方,所以排除此类问题。
四项检查程序实施完毕后,检查组未发现任何问题。检查组陆组长认为,不管甲公司采取何种手法调节两个税种的税负,一定会在账面上有所体现,并且与检查组已经发现的购货数量、购进单价、存货库存、销售价格及收入等问题有关。因此,检查组决定延伸上述四项程序的检查深度。然而,在检查组重点剖析了甲公司3种主要原材料前后两年购进价格的变化,分析了3种主要产成品前后两年销售成本的结转情况后,还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化,无法判断甲公司是否存在异常。至此,检查组只好放弃依据计价异常来揭示问题的思路。
为了寻找新的检查思路,陆组长仔细分析了甲公司3种主要产成品前后两年各月的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的实现情况,随后发现了异常现象,即不管原材料的购进价格和产成品的销售价格如何变化,这3种产成品每月各自实现的利润都较稳定,基本保持一定的利润率。仔细检查发现,甲公司每月结转销售的产成品基本上都是当月从生产成本转入后立即结转销售成本,产品库存很少。检查人员分析,甲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对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结转来控制当月的销售利润,那么,生产成本就应该是利润调节器。于是,陆组长选择了在年度中间就没有了发生额的两种衣柜产品进行实地察看,并询问车间生产工人,工人的回答是这两个品种已有好几个月没有生产任务了。没有了生产任务,为什么生产成本账户还有余额?陆组长请甲公司财务经理进行解释,财务经理无言以对,只得承认了用生产成本调节利润的事实。
原来,甲公司一位采购员专门获取虚开的购货发票,并在当月把虚开的数量和金额全部打入生产成本,但不再结转虚假完工的成品,而是把这部分虚增成本一直隐匿在生产成本中,并在每月确定销售价格后,按销售价格的一定比例倒轧当月完工产品的单价,来控制销售利润的实现。由于将虚假购进的原材料在购进当月打入生产成本,而且没有虚增产成品,因此,不管何时盘点原材料和产成品,都不可能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同时,甲公司深知生产成本不可能有人盘点,就放心地将生产成本作为利润调节工具。
分析
在日常纳税检查实务中,相当多的检查人员不知道如何检查生产成本,就是实施检查,也可能因种种原因无法细查。更有人认为,成本结转是迟早的事情,因此很少会对生产成本进行检查。这不仅使对生产成本的检查成为薄弱环节,而且使生产成本成为一些企业偷逃税款的途径。所以,检查人员应该加强对该薄弱环节的检查,堵住这一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