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必为富人的住房多操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9:38

 

  “未来3年将供地1500亩,用于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每年新开工不少于50万平方米。”———这个计划是杭州市政府最近高调宣布的,事实上此前就开始实施了,杨澜等名流已入住位于西溪的景观别墅房,据说闻风而来的各种“人才”包括海外那些七老八十的,使有关部门都觉得有点难以招架。这是显而易见的“大肥肉”,按照有关政策,“人才房”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一半,实际上还要更低。

  事实上杭州经济适用房资源稀缺,并不像人才办副主任徐国联说的那样,已经做到了“房等人,即有足够数量的经济适用房等待符合条件的市民申购”。目前这个“条件”主要包括:申请家庭房产建筑面积小于48平方米,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市统计局每年向社会公布的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真要惠及困难人群,完全可以降低一点门槛。

  2010年杭州商品房均价早就超过了2万元/平方米,而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杭州人均收入2.4104万元(一下找不到2009年的准确数据),大约就是买一平方米略多点房子吧,一个三口之家要住上90平方米,不吃不喝也得近30年,超出世界公认为合理水平的房价收入比五六倍。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政府投资建造的经济适用房向谁倾斜关系重大,目前的做法显然已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以2010年为例,经济适用房指标总额只有119万平方米,50万平方米的“人才房”就占了近半,此外尚有拆迁用房等各方面的需求,真正落到困难群众手里的还有多少呢?

  而有关部门是理直气壮来做这件事的。这里涉及一个根本理念,即政府是干什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公共服务,还是自己来当老板?在公平与效益之间,至少目前这个阶段,应当优先考虑什么?眼下不少地方政府仍是GDP挂帅,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总是把效益放在首位。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效益”难免大打折扣。仍以杭州为例,对引进人才,这些年政府不惜加大投入,其中一些还是有“效益”的,也有些仅仅图了点虚名,那些算是引进的人才,有的根本不在杭州居住,也极少参与这个城市的活动,而他们的低价购房款中还包括了不菲的住房补贴,再加上一份优厚的工资。如果是一家企业,会做这种赔本的买卖吗?

  类似现象并不只发生在杭州,此前深圳官方网站公示该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发放名单就曾引起风波。名单上享受房补的684人,涵盖了包括网络首富马化腾和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高管,以及在深圳各大政府机关官员在内的人士。比较之下杭州的做法,当事人获益更远超出每月几千元的补贴。

  记者调查还发现,在公示的经委系统“人才房”名单中,共计有63套房子被供应给63位在杭州的国企、民企高端人才,其中大多数为企业的中高层主管。按规定,申购者除了须满足突出贡献条件外,还要求申请人现属无房或福利性实物分房建筑面积低于100平方米,而在这份经委系统的名单中,有33人显示其名下没有房产,而其余名下房产大多数面积低于60平方米,公示名单显示其本人只有一套55平方米的住宅,这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