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有哪些遗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24:12

周总理有哪些遗愿?

(2010-12-08 22:47:51)转载 标签:

文化

     修建人民大会堂台湾厅是谁的提议?当时没有人去过台湾,他们又将如何在笔下描绘出阿里山和日月潭?台湾厅中的哪一样陈列品是周总理亲自选定的?周总理去世时究竟有哪些遗愿?

 

    在人民大会堂,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厅堂,它的名字叫台湾厅。上个世纪中叶,一条海峡,把台湾岛和祖国大陆隔开了。涛声依旧,思念如常,60多年的等待,让期待中的团圆等得太久太久了。196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人民大会堂开始着手修建台湾厅。当时,厅堂的设计主要着眼于台湾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然而,这听起来并不复杂的创意,实施起来却颇费周折。原大会堂筹建台湾厅干部贾香亭回忆说:当时处于敌对关系,台湾省与大陆处于隔绝状态,再一个是谁也没有去过。台湾的地理、人情了解甚少。设计方案最终决定,绘制两幅油画,一幅阿里山、一幅日月潭。原台湾厅设计者陈大章回忆说:当时就想画两幅油画,画油画得当场去画,看一看,又去不了,怎么办呢?

    情急之中,人民大会堂的领导只得通过外事部门,专门派人从香港买来一些台湾的图片资料作为参考。陈大章说:通过照片准备了两幅油画,尺寸都在两米以上,相当大。摆到东边西边墙面上。1972年台湾厅建成后,周恩来总理仔细审查了这里的布置。周总理环视着陈设一新的台湾厅,面对着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幅巨幅画作,慨叹不已。为此,周总理亲自选定了一件牛角,作为台湾厅的陈设品。看得出,宝岛台湾,一直是总理牵挂的地方;祖国统一,也是总理难以放下的心愿。从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一直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台湾问题悬而未决,直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辞世。遵照周总理的遗愿,他的骨灰在台湾厅里安放了整整一天。总理对台湾同胞牵挂、思念和对国家统一大业的难舍之情,令人动容。

    风云几十载,岁月又逢春。2005年4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里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幕。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握手。社科院台湾所研究员余克礼说:4月29号历史性的握手,就两党来说,它结束了国共60年的恩恩怨怨,开始了两党崭新的关系。也就是在2002年,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出资为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进行了一次重新装修。一幅仍然以阿里山、日月潭为主题的巨大磨漆画挂在了台湾厅。近几年来,海峡两岸的交往逐年增多,阿里山和日月潭,再也不是内地同胞遥不可及的地方。今天,当我们看到来自阿里山和日月潭的同胞们,欣然欢愉地走进人民大会堂,驻足在这幅磨漆画作前面,联想起当年凭借图片资料加想象绘制作品的情景,真是万千滋味,万千感慨,令人心潮难抑,思绪飞扬。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化,难以用言语表达。

   人民大会堂,一座厅堂,一片热土;一座厅堂,一本岁月的卷宗。我们走过共和国之都北京厅、走过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城市重庆厅、走过风光之岛海南厅,回归有年的香港厅、澳门厅。呼唤着新疆、青海、内蒙、宁夏、西藏的名字,犹如掠过共和国的山山水水,踏遍祖国的山寨边防。人民大会堂,一个由无数幅画作构筑的瑰丽殿堂。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无不体现着当今中国高超的工艺美术水准。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这里每一座厅堂里的每一幅画作,都是祖国国土的一部分,合在一起,就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广袤的海疆。让我们再次回到本片开篇时的地方,在这幅以“江山”命名的巨幅画作前面,让我们重新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无限欣慰、骄傲和力量。人民大会堂三十几座殿堂里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时光流走的印痕,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半个多世纪、几十个春秋之间,共和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和国早已从褴褛和疮痍、从贫瘠和苦难中走出,一个日渐强盛的万里江山,每天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