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35:04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此外,传统教学只让学生跟学,不让学生自学,学生对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结果全凭耳听脑记,往往会因时间的关系而淡忘。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个体是在真思维还是在假思维,是有效思维还是无效思维。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一、学案概念界说
    1.学案的定义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以促进学生主动意义建构为目的,根据教学目标以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所设计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程序的总和。它作为学生学习的操作材料和思维向导,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什么”和“怎么学”,形成良好、稳定的元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案与练习的异同
    学案不等同于练习。学案讲究的是系统的学习方法,包括题、篇、段、句、词、字的学法系列,以及读写结合系列。而练习是为了巩固,它不强调学法,不具备前后的联系。例如词语解释,学案要求写出词语的意思,但更注重解释词语的方法,而练习就只要求学生写出词语的意思。
    3.学案与教案的关系
    教案是在学案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教师用以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设计和使用学案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案。它是学案教学的支持系统,是学案教学获得最佳效果的保障。

二、学案的设计
    1.学案设计的原则
    编写学案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学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通过学案教学,学会自主学习。

(2)趣味性原则。学案的设计要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学习的积极情绪,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其主动意义建构创设良好氛围。
    (3)开放性原则。学案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不囿于“公认”的观点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需要来设计学案,同一篇课文不同的班级可以设计不同的学案。低中段学案的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参与设计,高段学案主要由学生自主设计。
    (4)创造性原则。学案的设计不呆板僵化,要体现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更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差异性原则。学案练习要分层设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6)内化原则。学案的使用目的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系统训练之后,使学生掌握学案的“精髓”,实现从“有案”到“无案”的转变。
    2.学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学案的内容因年段不同而有区别。低段以字、词、句的学习为主;中段以段的学习为主;高段以篇的学习为主。学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学习目标:根据课文内容及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确定学习目标。
    (2)课前准备:包括作者、原文、时代背景等资料介绍。这些内容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查找、收集。此外,还包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活动建议、预习课文等内容。
    (3)课文理解:主要是由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材料,或是教师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给予一定的提示以帮助学生理解。
    (4)学习程序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学法、运用学法。同时对学法的运用提供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学法的含义、作用及适用条件,从而使学法上升为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实现从“有案”到“无案”的转变。
    (5)训练检测:主要针对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进行训练检测,并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及教材特点设计仿读或仿写训练,达到以读导写,以写导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训练、检测的编写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有学生的参与。
    3.学案设计的三种类型
    按年段分,学案分为三种类型:助学型、互学型、自学型。低年级以助学型学案为主,学生主要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学案进行学习。中年级以互学型学案为主,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助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高年级以自学型学案为主,“设计学案”“依案自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互学、助学起辅助作用。
    4.学案设计者的转换
    在低中年级,学案主要由教师设计,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学法、运用学法。根据学情与教材难易程度,学生参与设计学案的部分内容,如生字词学习,句、段的学习步骤,训练与检测等。到了高年级,在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的基本学习方法,掌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类文章的基本学习程序及方法的基础上,学案主要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
    三、“学案教学”的实施
    学案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过程。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自学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
    1.“学案教学”的基本流程
    设计学案→依案自学→互学助学→训练检测
    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基本流程,根据课型、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起点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变式:
    “自学→互学→助学→检测 →自学→互学→助学→检测”式
    “自学→互学→助学→自学→互学→助学→检测”式
    “自学→互学→助学→检测”式
    “助学→互学→自学→检测”式
    学案教学以“自学、互学”为主要环节,每课时“自学、互学”的次数根据学生起点及教学内容多少而定。根据小学生学习心理注意规律,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8分钟。一般情况下,年级越低,每次自学的时间越短,到高年级自学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2.“学案教学”的学习方式
    学案教学以学生自主设计与实施学案为主要环节。其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学”“互学”“助学”。学生自编自用学案的过程是“自学”的过程,学生自己掌握“学什么”“怎么学”。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学生自学的成分有所不同,年段越高,自学的成分越大。“互学”是指互助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学案,互相交流学习成果,互相讨论疑难问题。“助学”是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学的起点上进行点拨。
    “自学”时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发挥了每个个体的聪明才智;“互学”是一种合作学习,是对自学的一种补充,大家互学互助,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助学”主要针对学生自学、互学中暴露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助学”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进行适当点拨、引导,或提供思路,或指出问题,或提示角度,让学生个体自己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自学、互学的基础上又得到发展。
    3.实施“学案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认知过程,是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意志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的过程。“学案教学”以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学案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最终目标。因此,它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自主精神。自主精神表现为自信、自主、自强。自信,即相信自己;自主,即有自己的主张,如遇事自己没有主张,缺乏主见,自主学习就无法实现;自强,即自我图强,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
    (2)培养自主品质。品质是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德等的本质。自主品质应具备“三性”:独立性、个性、创造性。独立性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立足自己,不依赖别人;个性强调做事与他人不一样,发挥个体的优势;创造性则强调事情做得比以往更好,超越自身或他人,不断进取创新。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其次是鼓励个性张扬,培养创造性。
    (3)构建学法体系。学案教学,学法是关键。“学案教学”的学法体系包括:学习字、词、句、段、篇、题的方法;听、说、读、写的方法;写景、写事、写人、状物四大类文章的学文方法等。每个类型内容的学习各有自己的规律、特点和方法。这一学法体系通过自主阅读、强化训练,让每个学生掌握,以保障学案的自主设计与实施。
    四、小学语文“学案教学”探索的几点体会
    1.较好地解决了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学案教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服务地位,师生关系十分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起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设计出或引导学生设计出学案,并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议,释疑解惑。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依案自学互学、质疑问难,培养自身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2.较好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中的因材施教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从儿童的“一般情况”出发,施以千篇一律的教育,强求他们齐头并进,这不符合儿童的实际。“学案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同个性的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习。其次,从依案自学到分层次的训练设计,都注意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快者快学、多学,慢者慢学、少学,最终达标,逐步加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起点上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较好地解决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注入式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占去了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就不多了。在“学案教学”中,学生在学案的提示和帮助下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有大量的时间依案自学。在这基础上教师再有的放矢进行引导。教师的“导”的要以学生解决问题后为起点,这样花时少、效果好。
     4.较好地解决了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辩证关系
    体现语文水平的主要是“写”,但是长期以来,学生“怕写”,写的水平增长缓慢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渠道。学案在学文训练设计中注意了读与写的隐性结合,在读中大量积累写的感性认识。学案的“训练检测”环节以“写”为主要内容,读后仿写、改写、创写,同时兼顾了选材训练和出题训练。
    这样一课几得,得得相联,长期有序的训练必会提高学生“写”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