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想咬一口的“苹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0:38:15
人人想咬一口的“苹果”
彭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2月10日   第 15 版)

苹果迷排队盛况。
新浪科技供图
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购物中心苹果零售店的体验区里,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带着孩子来的父母、有衣着时尚的“90后”、还有鬓角斑白的老年人。这里就如同一个大客厅,无条件地欢迎着每一位客人。无需茶点咖啡,iphone4已经足够让他们疯狂。
在这家店一层的收银区里,你会看到另外一番场景:黑西装、带耳麦的保安背着手严肃站立;拿着卡或现金的人排成几排,表情大多欣喜;训练有素的收银员会微笑地告诉每一个人:请稍等,今天人比较多。
这就是让人着魔的“苹果”,这就是让人妒忌的“苹果”,这就是让人猜不透却又放不下的“苹果”。
“苹果”究竟是哪里好
苹果的产品到底好在哪里?可以套用一句李宗盛《鬼迷心窍》的歌词:“有人问我你究竟会是哪里好……没见过的人不会明了。”
戴小姐是苹果系列产品的超级粉丝,从第一代ipod到MacBook Air再到最新的ipad、iphone4,她是样样不落,全部收入囊中。在戴小姐看来,苹果的产品早已不仅仅是产品,而是升级成了一种创意的载体、一种不落俗套的象征。“谁可以把电脑做得不像电脑,把MP3做得不像MP3?全世界只有苹果能做到!”
王小姐今年过生日收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苹果”——itouch。经过半年多的使用,她最满意的就是itouch的触摸功能,“又炫又好用”。她将itouch和其他品牌的触摸屏手机和MP4进行了对比,“不比不知道,它还真是更灵敏,反应更快速。轻轻一碰,就可以知道我要什么,这实在太棒了。”
作为专业的软件工程师,彭先生对于苹果系列产品中独具匠心的软件设计感到很是钦佩。在他看来,这些软件和苹果产品的硬件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匹配程度是一般的通用电脑软件所无法比拟的。这种相互融合,确实是其他电脑公司很难模仿的。”
杨女士刚给自己5岁的孩子买了个ipad,简单的操作和灵敏的感应,让孩子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新玩具。杨女士感觉,和之前孩子用过的那些电子黑板、学习机比起来,ipad具有非常强的拓展性。
用户体验设计的秘密
如果你想要仔细阅读苹果ipad的说明书,那你肯定要失望了,因为它的说明书似乎更像是一张明信片——没有说明书的另一个含义是:使用太方便了,不需要说明书。而这正是苹果一直秉承的用户体验设计理念的直接体现。
所谓用户体验设计,就是指在讨论产品功能与性能之前,首先从能为用户提供怎样的体验这一角度出发,提炼产品的理念。换句话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方式。
以苹果在21世纪的第一个新作品,也是为其从电脑公司转型为消费电子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ipod为例,在其问世之前,索尼、三星等厂商早已推出了自己的MP3产品,且销量一路攀升。ipod之所以横空出世,就是因为其看准了当时MP3产品普遍存在内存过小的通病,用超大的内存和创意的软件实现了ipod与电脑的全面同步转换。
用户体验不是震撼性创新,而是把众多不被重视的细节做好。比如像在iphone里放大照片,不用按“放大”键,只需手指轻轻一拉即可做到。这种创新本身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只需要遵循让用户的使用方法简单、再简单的思路,从而最终回归到最方便、最自然的用户体验。
“永不过时”为哪般
在苹果专用的iTunes软件应用平台上,你可以找到几十万个不同类型的应用软件,无论是天气预报还是网上读报,不论是炒股指南还是炒菜指南。
正如苹果掌门人乔布斯所说:“他们(其他厂商)已经解决了硬件问题,但他们无法做好软件。而我们的软件比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软件都至少先进5年。这一点他们很难超越。”
乔布斯对于软件的喜好和倚重也是其他公司掌门人所难以企及的。苹果为消费电子业界开辟了“硬件+软件+内容”的全新盈利模式让其在今年市值超过微软。
据悉,目前苹果App Store约有1.37万名开发者,每天平均可以提供近300个新应用。而苹果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软件检测,以保证所有应用软件可以在相应的产品上正常运转。
“铁打的苹果,流水的软件”,这种软件开发模式无疑成了苹果创意力量的重要来源,同时也为用户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受,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苹果永不过时”的原因所在吧。
后记:就在iphone4所向披靡的浩大声势里,一款针锋相对的“乐Phone”品牌在北京高调推出,发起这场挑战的是柳传志和他的联想集团。
“如果卖不过iphone,就是我们的失败。”柳传志坚定的语气让我们感到,中国被品牌的力量改变,也用自己的方式为品牌书写新的含义。本版将继续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