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中只有人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3:20

1、心中只有人民

【原文】帝曰:“来,禹!汝亦昌1言。”禹拜曰:“都2!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3。”皋陶曰:“吁4!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5怀6山襄78,下民昏910。予乘四载,随山刊11木,暨益奉12庶鲜食。予决13九川距14四海,浚151617距川。暨18稷播,奏庶艰19食鲜食。懋20迁有无,化21居。22民乃粒23,万邦作乂24。”皋陶曰:“俞!师25汝昌言。”

【译文】舜帝说:“来吧,禹!你也发表高见吧。”禹拜谢说:“啊!君王,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努力工作罢了。”皋陶说:“呜呼!你怎么样努力勤勉呢?”大禹说:“洪水弥漫天空,浩浩荡荡包围山峰登上山顶,老百姓沉没陷落在洪水。我乘坐四种交通工具,沿山砍伐树木,与益一起送粮给众多百姓。我疏通九条大川让它们到达四海,深挖疏通了田间沟渠使它们流入大河。我与后稷一起播种粮食,送给众多百姓开发的土地和新鲜的食物。我勉励货物迁移互通有无,改变居室。众多的民众于是能自立,上万个诸侯邦国得到了治理。”皋陶说:“啊!我要效法学习你这美好的语言。”

【说明】本节是大禹向舜帝汇报工作,也就是述职,尽管大禹用了很朴实很简单的语言述说了他其实很不平凡的功绩,但是皋陶还是认为大禹是在吹牛,是欺骗舜帝。他尖酸刻薄地说,要效法学习大禹美好的语言。

——————————————————

【注释】1.昌:《书·大禹谟》:“禹拜昌言。”《书·皋陶谟》:“禹拜昌言曰。”《说文》:“昌,美言也。”这里用为美好、善良的语言之意。

2.都:表示赞美的叹词。《书·尧典》:“都!共工方鸠僝功。”《书·大禹谟》:“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书·皋陶谟》:“都!慎厥身,修思永。”

3.孜:(zī咨) 《书·泰誓下》:“尔其孜孜,奉予一人。”《说文》:“孜,汲汲也。《汉书·成帝纪》:“群公孜孜。”这里用为勤勉、努力之意。

4.吁:(xu虚)《书·尧典》:“吁!嚚讼可乎?”《书·召诰》:“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诗·周南·卷耳》:“云何吁矣。”这里用为呼天而告之意。

5.浩:《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礼记·王制》:“丧祭有余曰浩。”《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字林》:“浩,遶也,水大也。”《广雅》:“浩,浩流也。”这里用为“多”之意。

6.怀:《易·旅·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孔传:“怀,包。”《淮南子·览冥》:“又况夫言天地,怀万物。”高诱注:“怀,犹囊也。”这里用为包围之意。

7.襄:(xiāng香)《书·尧典》:“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史记·赵世家》:“以乐乘为武襄君。”这里用为仰、上举之意。

8.陵:(líng玲)《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书·尧典》:“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尔雅·释地》:“大阜曰陵。”《国语·齐语》:“陵阜陆墐。”《说文》:“陵,大阜也。”这里用指为“高处、山头”之意。

9.昏:《书·大禹漠》:“昏迷不恭。”《老子·二十章》:“俗人昭昭,我独昏昏。”《庄子·在宥》:“远我昏乎?”《吕氏春秋·有度》:“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楚辞·天问》:“昏微遵迹。”《楚辞·屈原·涉江》:“重昏而终身。”这里用为昏聩、糊涂之意。

10.垫:(diàn电)《庄子·外物》:“则厕足而垫之。”《说文》:“垫,下也。”《方言六》:“垫,下也。凡屋而下曰垫。”《汉书·王莽传下》:“武功中水乡民三舍垫为池。”这里用为下陷、淹没之意。

11.刊:(kān勘)《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周礼·柞氏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礼记·杂记》:“刊其柄与末。”《说文》:“刊,剟也。”《广雅》:“刊,削也。”这里用为砍削之意。

12.奉:《书·康王之诰》:“用奉恤厥若,无遗鞠子羞!”《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庄子·说剑》:“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这里用为送、给予、赐予之意。

13.决:《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孟子·告子上》:“决之东方而东流。”《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说文》:“决,行流也。”这里用为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之意。

14.距:《庄子·渔父》:“距陆而止。”这里用为至、到达之意。

15.浚:《书·舜典》:“封十有二山,浚川。”《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春秋·庄公九年》:“冬,浚洙。”《公羊传·庄公九年》:“浚之者何?深也。”《汉书·赵充国传》:“浚沟渠。”这里用为疏浚、深挖之意。

16.畎:(quan犬)《书·禹贡》:“岱畎丝、枲、铅、松、怪石。”《庄子·让王》:“ 居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荀子·成相》:“举舜畎亩,任之天下。”《韩非子·难一》:“舜往耕焉,期年,畎亩正。”《韩非子·说疑》:“内不堙污池台榭,外不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这里用为田地、田间、田野之意。

17.浍:《周礼·稻人》:“以浍写水。”《荀子·王制》:“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荀子·解蔽》:“醉者越百步之沟,以为跬步之浍也。”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而深山卡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这里用为田间排水沟之意。

18.暨:(jì技)即和、与之意。《书·尧典》:“咨!汝羲暨和。”《书·舜典》:“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19.艰:(jiān尖)《说文》:“艰,土难治也。”段玉裁注:“按许书无垦字,疑古艰即今垦字。”徐灏注:“段谓艰即古垦字,其说甚精。”这里用为开发土地之意。

20.懋:(mao冒)《书·皋陶谟》:“政事懋哉懋哉!”《书·盘庚》:“懋建大命。”《书·康诰》:“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国语·晋语四》:“懋穑劝分,省用足财。”《说文》:“懋,勉也。”这里用为勉励之意。

21.化:《周礼·柞氏》:“若欲其化也。”《管子·侈靡》:“请问诸侯之化弊?”《国语·晋语》:“胜败若化。”《礼记·乐记》:“和故百物化焉。”《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荀子·正名》:“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易·系辞传》:“知变化之道。”《韩非子·五蠹》:“以化腥臊。”《说文》:“匕,变也。”徐灏曰:“匕化古今字。”这里用为变化,改变之意。

22.烝:(zheng真)《书·尧典》:“烝烝,乂不格奸。”《诗·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蒸也无戎。”《诗·大雅·棫朴》:“淠彼泾舟,烝徒楫之。”《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尔雅·释诂下》:“烝,众也。”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23.粒:通“立”。这里用为“立”之意。

24.乂:(yi义)《书·尧典》:“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尔雅》:“乂,治也。”《汉书·武五子传》:“保国乂民。”这里用为治理安定之意。

25.师:《易·师·辞》:“师,贞,丈人,吉,无咎。”《书·皋陶谟》:“百僚师师。”孔传:“师师,相师法。”《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小雅·采芑》:“其车三千,师干之试。”《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维师尚父。”《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孟子·滕文公上》:“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荀子·正论》:“故凡言议期命,是非以圣王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法言·学行》:“师者,人之模范也。”《玉篇·币部》:“师,范也。”这里用为效法、学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