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5:53
你说,班会上你没能忍住内心的悲伤,你哭了,因为看到学生的冷漠,因为看到一些学生缺乏羞耻感,你感到痛心,感到无能为力。你后悔自己的哭,你一再埋怨自己太软弱,没能在学生面前控制住自己。
我和你想得有些不一样。教师如果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或伤感,那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就当着学生的面哭泣吧。这有什么呢?让学生看到,老师和自己的母亲、父亲一样,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悲伤,甚至会感到绝望无助。
好些年了,面对一些学生的自私、冷漠,我这种年纪的教师也常常无话可说。教育工作中的好多困难,超出了我的预想,以个人的智慧已经无法解决;很多困苦,以我的修养也已经无法忍耐。我为什么要抑制自己,不让真实的情绪表现出来?
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我在课堂上也曾落泪,那些教学内容感染了我,常常使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我不在乎学生说老师多愁善感,但我在意自己教出的学生能不能成为一个情感健全的真人。
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吗?鲁迅冷眼看世相,不也曾“又为斯民哭健儿”吗?作为教师,也应当敢哭敢歌。你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哭了,因为看到青少年的冷漠和冷酷,看到了无知又无畏的可怜;你哭,是担心自己的努力可能变得毫无意义……
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流下来。我宁愿他们面对你的眼泪感到惊愕或尴尬,也不愿意他们就那样木然地面对人间的一切。
当然,我也感到困惑:面对那么美丽动人的故事,有些青年就是无动于衷,就是看不到人间之美,看不到生命之绚烂,看不到人间的真情,看不到爱的恒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青少年能被感动,除了天赋善良,更需要在无比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一点点地获得良知。在他的人生体验中,有无数真善美的声音和画面,他没能注意,也没有感受到,这是因为没有精神向导。在他童年的时候,他只得到过多的娇宠和夸奖;在他开始学习的时候,没有得到最好的启示和引导,他习惯于过多地关注自我……就这样,他对周围的一切开始缺少发现,他不会反思,他没有激情,除了考试成绩,他几乎对一切都麻木。我认识的几个学生,在高中三年里,他们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面无表情,即使读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他们也有气无力;他们见到教师从不主动问好,在参加重要的集体活动时,他们会若无其事地拿着一本教辅在做题……而家长和一些教师却只在意他们的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欠缺。
作为指引者的教师,应当引导他去关注、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阅读的经历,他的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他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有感动。我之所以一直主张关注中小学生的阅读,绝不仅仅是考虑语文教育的需要,更是考虑到人的成长的需要。一个人的阅读积累越丰厚,他的人生感悟力就越强,他的发现就越多,而他对人间的关注和思考也就越有价值。教师的阅读经验,往往也是学生的精神资源;教师的人生情感体验,对学生会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当是真善美的传播者。——人成为非人,对青少年而言,只要一场“文革”那样的灾难就够了。但是“文革”那样的恶之花,只会开放在一定的土地上。为了防止那样的悲剧重演,教育者——不,所有的人都应当播撒和培育真善美的种子。
面对青少年的冷漠,你能悲伤地哭出来,说明你有真诚的情感,我认为这可以证明你具有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禀赋。
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面对那些腐蚀青少年心灵的精神污垢,教师不应当容忍,或许此前我们忍耐得太长久了。
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本文选自《致青年教师》一书,吴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