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走私黑链浮现:央企人员曝4大部委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20:08
稀土走私黑链浮现:央企人员曝4大部委利益关系错综复杂2010年12月08日 15:24新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70

编者按

中国轰轰烈烈地打响了“稀土保卫战”,其实,无论这一战战果如何,我们早已经是失败者。从贡献论角度说,我们大量出口稀土,为世界高新技术发展作出举足轻重的贡献。当然,主观上,我们没有那么伟大博爱,我们为的只是那一点利益和外汇。我们如此大公无私的举动又收获了什么?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生产无序,竞争无度,环境污染……

我们需要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当初放开的时候容易,如今想要收紧一点竟是如此之难。这就是参加国际游戏的规则。

“稀土保卫战”我们已经打晚了,其他方面,能不能有所进步,早一点有忧患意识?

文/本刊记者 覃怡敏

1787年,当一位名叫阿伦尼乌斯的瑞典军官,在斯德哥尔摩附近伊脱比被一块乌黑发亮的矿石所吸引时,他还无法意识到,这块形似沥青的重质矿石,对日后人类的工业进步和技术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他更想不到,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他的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稀土的发现

阿伦尼乌斯发现那块稀有矿石,后来辗转落到了芬兰化学家加多林手里,1794年,加多林从这块矿石中分离出一种白色物质,经分析证明含有一种新的化学元素——稀土元素钇。

自此至1972年稀土元素钷被发现,历经一百七十八年,人们相继在自然界中发现了总共17种稀土元素。由于它们金属含量稀少,又常以氧化物的“土”颗粒状态存在,所以就有了“稀土”之称,并沿用至今。

由这17种高熔点金属元素组成的区域,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里,一直较为神秘。随着现代化工业应用的兴起,它们用途广泛。

“因为稀土在现代工业中无处不在但又难以获得,它成为了压倒一切的重要原料。”美国金属工艺研究会创始人杰克?力富顿如此评述稀土的重要性。稀土正发挥着现代工业“维生素”的作用,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稀土处理钢和稀土铸铁已被广泛应用于火车车辆、钢轨、汽车部件、各种机器设备、油器管道和兵器等。稀土高新技术应用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大约90%的激光材料都涉及稀土,在国际上已商品化的45种激光材料中,稀土激光材料占30多种,已被广泛用于光通讯、精密加工、医疗和军事技术等领域。

稀土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据统计,目前世界每五项专利发明中就有一项与稀土有关。我们无法想见,如果没有稀土,世界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或许我们就无缘得见时下流行的苹果、黑莓手机,无法构想未来绿色世界的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场,更无缘见识战争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奇迹。

稀土的开采

神秘的稀土家族从不吝啬自己在现代科技中的力量,这也更激起了西方扩张其稀土霸权版图的野心。

尽管在美国国会收到的能源报告中,世界稀土版图标注的国家遍布北欧、东亚、美洲、非洲等地,但数十年来,西方享受惯了来自中国的廉价稀土供应。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稀土[3.11 -1.58%]的实际储量为3600万吨,占全球的36%;俄罗斯的稀土储量为1900万吨,占全球的19%;美国为1300万吨,占13%;澳大利亚为549万吨,占5%;印度为310万吨,占2%。这其中,俄罗斯、美国、日本的稀土产量却为0;印度的稀土年产量为2700吨;中国的稀土年产量高达12万吨,占世界稀土年总产量的97%。

长时间以来,中国不计成本源源不断地产出稀土,输向世界。俄罗斯、美国、日本也有稀土,但他们却不开采,更不用说出口。

中国稀土顶着好几顶“世界第一”的桂冠: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第一;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中国还是世界上唯一的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中国的稀土资源源源不断在出口,尤其是出口到了日本。据商务部日前透露,今年前九个月中国出口稀土3.22万吨,其中,对日本出口1.6万吨,同比增长167%,占中国稀土出口总量的49.8%。

中国的稀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中东有石油,我们有稀土。”“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中国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稀土矿,地处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其总储量为4350万吨,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83.7%。然而,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白云鄂博矿藏将在三十年内消失。

中国南方稀土矿储量更不乐观。中国南方离子型矿的工业储量为150万吨,从1970年开始到2007年的三十七年间,每年开采量约为6.43万吨,已消耗90.4万吨。截至2009年底,只剩40.3万吨。其中,有“世界钨都”之称的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矿将在二十年内开采殆尽。

有人说,五十年之后,中国将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小国。很可能,都用不了五十年。

稀土战爆发

大量廉价出口稀土的隐患逐渐显现,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自1999年起,中国国土资源部对稀土生产的现状进行过若干次的清理。

2005年,商务部开始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此后逐渐加强。

2007年,国土资源部正式下文规定,限制稀土年产量为8万吨,略低于全球年10万吨的需求量。2007年稀土价格比2006年上涨了1~3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稀土[3.11 -1.58%]产量再次抬头。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恢复到15万吨,远超市场需求,价格回落。

大量无序开采,带来矿产资源的急剧减少。

2010年,中国稀土遭遇政策急刹车。

3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2010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对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指标进行了严格控制。

7月,国土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填报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统计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省级稀土等矿产勘查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上报稀土等矿产资源的现有开采情况,并对下一步开采编制成文规划。

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向稀土行业和社会各界征求修改意见及建议。

11月,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开展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要求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在2010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

截稿前,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十二五”科技规划中的稀土规划部分已经完成。

基于对过去廉价出口稀土的反省,中国稀土政策重拳不断。这自然引起了海外市场的强烈反对,其中尤以美、日、欧等稀土需求旺盛的国家和地区为最。

2009年6月,美国和欧盟就中国限制稀土等战略性物资出口上诉世贸组织。

从今年9月底开始,“中国开始限制、甚至禁止稀土出口”、“我们已处于资源危机的边缘”、“中国对西方发动稀土战”等论调在西方满天飞。

稀土这种分布在世界多国的资源,被描述成中国要挟他国的“独门武器”。德国《每日镜报》援引一名德国经济界驻京代表的话说,中国人玩稀土就像当年欧佩克玩石油一样;美国《新闻周刊》则称,稀土是高悬于中国贸易伙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担忧最强烈的,是自身没有稀土资源,却是世界稀土消费大国的日本。虽然它已廉价从中国购买、储备了能用二十年的稀土,但仍然大张旗鼓地迈开了全球寻找稀土廉价供应商的脚步,它向中国施压的姿态最为高调。

世界第五大稀土出产国印度10月24日发表声明称,将和日本合作开发稀土。有论调称:“印日合作,可把中国‘将死’。”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近日发文称:“稀土禁售、迫使外国企业将生产转至中国,更为甚者,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充分暴露了中国这个经济超级大国不肯遵守规则的无赖嘴脸。”

全世界向中国发起了抗议,看来,中国的这场稀土保卫战前景很不乐观。

还有多少资源可以挥霍

一旦我们有限的资源被挥霍殆尽,等待我们的,将是自然的惩罚

文/本刊记者 覃怡敏

前年的某日,当获悉日本、美国从中国大量进口稀土贮存在海底以作战略储备,而国内某稀土公司还以国际技术交流为背景,派技术人员帮他们改进潜艇和导弹工艺,国防部长梁光烈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这是广泛流传于网络的一则传闻。梁光烈部长的愤怒激起他内心的忧患意识。

在资源方面忧患意识的缺失是当下中国的大患。

在中国的资源利用与保护中,问题众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等等。

但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些问题的治理情况并不乐观。我们的责任何在?许多资源被贱卖、走私的背后,都存在着内外勾结的卑劣交易。许多资源被肆意挥霍浪费,都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的一己之私利。而这些资源,尤其是稀有资源,并非简单的商品,随着全球汇率局势越来越不明朗,它们将成为最好的保值增值品。一旦日后他国“挟资源以令中国”,我们将毫无还手之力。

不止是稀土,任何资源都由不得我们去挥霍。

以水资源为例,抛开过去定式的认识,它同样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中国的水资源已经不是平均占有量少的问题了,中国实际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伍新木教授明确指出:更重要的是水资源还是生命性资源。没有水资源,其他的一切资源都不能称其为资源,所以是资源性的资源。同时水还是核心资源,在配置的时候以它为核心重新配置其他的资源。

伍新木认为,中国的水生态系统已经到了“红灯区”,应该有这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他不希望二十一世纪人类为清洁水而战争。

任何国家都有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在这方面,美国、日本等国堪称榜样。说回到稀土,自2007年起,美国几乎封存了全国所有稀土矿区,以一种最自然、最廉价、最环保的方式实现了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日本也悄然收起了海底探矿的计划,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的资源储备,进入21世纪后再加大幅度,从“够一个月”的储备上升到几乎能满足二十年之用的稀土资源储备。

资源因其使用价值而为人类所开发和利用,而人类需要做到的是,保证其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钢铁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等,无一是可听凭我们挥霍的。

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何让“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挖掘资源潜力,坚持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的道路?如何保护我们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

一旦我们有限的资源被挥霍殆尽,等待我们的,将是自然的惩罚。人口过剩、环境破坏、气候变化,“人类将在一个世纪内消亡”的预言或许离我们不再遥远。

稀土之殇

一旦有限的资源丧失,被掌控在他国手中,中华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然被大大压缩

文/本刊记者 覃怡敏

2010年资本市场的主角少不了稀土产业。几经热炒,稀土概念股的涨势几近疯狂,被投资者称为“高烧的妖股”。

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政商各界,稀土被炒得炙手可热,这得益于它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正是这种极其珍贵、必不可少的资源,给中国的环境、商业、国家等各个层面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山河疮痍今为证

内蒙古包头新光村的村民王国光最近很无奈。不久以后,他要举家迁至西北郊110国道北侧的一个新小区去居住。之所以要“乔迁”,是因为旧日家园已经受到邻近的白云鄂博矿的尾矿坝及周边矿厂的严重影响。

尾矿坝是为了保护稀土资源而建。作为内蒙古包钢稀土[69.24 -0.49%](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钢集团”)最大的一所矿场,白云鄂博矿在采选铁矿石后,含有稀土的副产品暂时无法利用,就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堆积。根据包钢集团一位负责人的说法,公司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每年花在尾矿坝上的维护费用达4000多万元。

稀土采集的各个环节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昔日绿荫蔽天的山林,早已变成了沙地,土堆遍野,水无法用来灌溉,更不能喝,土地没有收成。无奈之下,王国光等村民只能搬迁。中国稀土[3.11 -1.58%]学会学术部主任陈占恒告诉《新财经》记者,“他们(包钢集团)当初设计的尾矿坝服役年龄是到2015年,坝没有沉底,不能防漏,相关制剂可能渗入地底,污染地下水及周边环境。”

包头的尾矿坝问题已经相当严峻。陈占恒表示,北方的稀土资源本身就有氟、放射性元素等。上世纪50年代,企业刚建之初,环保意识薄弱,设计方面也考虑欠缺,而且当时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也不高,加之国外对中国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封锁,所以,环保方面的技术处理很不完善,也就埋下了环境破坏的隐患。他说:“尾矿坝长期沉积,形成了稀土湖。稀土湖里有很多二次资源,据称有900万吨的稀土,但如果再开发,防止放射性污染更成问题,可能导致癌症。此外,氟的污染也很厉害,可导致骨质疏松、掉牙、驼背等。”

再加之长期以来,许多稀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序乱开采现象严重,图省事,一味追求利润,随意排放“三废”,稀土开采对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2004年,稀土厂的污水一度污染了包头市东河区自来水在黄河的取水口。

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包头。凡是有稀土开采的地方就有环境污染。虽有报道称,目前采矿方法有很大改进,采用了先进的原地浸矿法,对表层植被的破坏性相对小一些,但药液一旦进入地下水和农田,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中国稀土产业环保压力巨大。为了上述整体搬迁,包头市政府与包钢集团共同出资5亿元,这也只是暂解燃眉之急。

稀土出口虽然赚取了点外汇,但环境的恢复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就算付出代价,也不可能恢复到以前了。

“从企业自身来讲,涨价之后利润肯定是上来了。从环境来讲,却是要整个国家社会来管理和付出代价的。”陈占恒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90多家稀土分离厂,绝大多数都超过国家“三废”排放标准。而稀土产业链当中污染最大的环节就是分离。

在号称“稀土之都”的包头市的阿尔丁广场,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几个大字格外引人瞩目。在这座“稀土之都”,“稀土”无处不在,稀土路、稀土大厦,等等。稀土是包头的骄傲,如今也是包头心中的痛。

产业环境伤害惨烈

中国的这场“稀土保卫战”之所以打得力不从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内部心不齐,有内乱。

“1985~1998年,我国是鼓励稀土出口的,出口有退税,所以那会就没有走私问题,企业从海关走才能拿到退税,没必要走私。”陈占恒介绍说,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配额管理制度,走私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配额制对国际市场的稀土价格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可能稀土的价格有小幅波动,但由于走私的大量存在,加之世界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稀土的价格又下来了。配额本身也存在问题,没有进行动态调整,没有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走。”陈占恒说。

戏剧性的是,配额制没有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配额自身很快成为了一种商品。据一位从事稀土贸易的业内人士透露,出口许可证价格甚至超过矿产本身,所以,一些公司就卖起了配额,因为卖配额比卖稀土赚得更多,这在稀土行业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走私的大量存在直接导致稀土价格屡抬不起。据透露,有国外企业曾出1万块/吨的价格来收购稀土,中国有些企业为了得到订单,居然情愿下调价格,报出了9000元/吨。

永远有一些中小稀土公司在滥开乱采。虽然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严厉管治,但走私的源头一直难以掐断。

如果说早些年稀土矿流失是因为政府管理不严,如今政府管理这么严,为什么还存在稀土矿流失的现象?据包钢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开采稀土资源需要大量设备,动作会很大,私下开采其实较难操作。因此,内外勾结的成分肯定是存在的。

另据包头一外贸公司的负责人称:在包头的贸易公司中,只要有一些稀土关系的,进行稀土走私都不是什么难事,非常赚钱。有调查发现,许多参与走私的人其实本身就是贸易专家和稀土专家,许多专门从事稀土走私的贸易公司其实就是纯粹的中间商。稀土出口配额越来越少,具备稀土矿石出口资质的企业也越来越少,走私商不断出新对策。

那些“走私专业户”有着稳定的采购渠道,他们熟悉报关流程,很善于鱼目混珠,以其他物质的名义报关走私稀土,牟取暴利。业内人士说,一旦成为稀土合金混在别的物质中出口,海关查处的难度很大。

来自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走私的稀土量至少2万吨,而近三年我国查获的走私稀土量仅约为1.6万吨。

“走私是导致配额政策这么多年失败的主要原因。”陈占恒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事稀土行业的央企工作人员说,稀土行业管理涉及到的利益部门很多,从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到各大央企、各级地方政府、民企,再到非法开采的矿主,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稀土走私的利益黑链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

“为他人作嫁衣裳”

长期以来,中国缺少保护资源尤其是稀有资源的意识,没有真正认识到稀土的战略价值。发达国家早就将稀土纳入战略资源,并采取了切实行动,而在中国,稀土更多只被看做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所以,老外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从中国大量购买稀土。

中国的稀土开发除了换了点外汇,还留下了什么?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生产无序,竞争无度,环境污染……

更为可悲的是,中国被看做是稀土资源的“垄断者”,却不具有定价权。

我们是怎么成为“垄断者”的?西方国家也曾经重视过自身的稀土开采,但自1980年以后,各国的稀土垄断巨头被廉价的中国稀土[3.11 -1.58%]挤垮了。中国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稀土资源,一度价格低得令人吃惊。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出口稀土的平均价格下降了64%,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如此“垄断”岂不容易?老外索性不再开采自有资源,坐视中国“做大”,坐收渔翁之利。

市场就是这样,就算你出口量再大、价格再低,人家也不会体恤你的好心,有便宜占尽管占。我们看到,老外不仅是进口其生产所需的稀土,还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后储存起来。据报道,日本、韩国等凭空收购储备了可供二十年使用的中国的廉价高质量单一稀土。更有一些外国企业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法规,参与到了稀土开发当中,行公开掠夺之实。

为了蝇头小利,我们还疏忽了更多事情,像提高产业规划水平、提升开采技术、提高利用效率,等等。所以导致中国虽然是稀土出口大国,却称不上稀土开发大国,中国稀土科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所做的一切仅仅是在为他国作嫁衣。陈占恒说:“在这个堰塞湖下,终端产品开发是阻碍我国稀土工业发展的根本。人家拿去做高端产品,而我们只能用于出口,卖给国外。”

让我们再把视线拉到全球经济,次贷危机之后,为了应对危机,世界各国都猛发钞票,货币的贬值趋势来势凶猛。正如财经评论员时寒冰所说:“利用这些疯狂滥发的货币购买中国的稀有资源,几乎是美梦般的选择。他们占有了中国的资源,留给中国的将是凶猛的通货膨胀。中国长期以来的短视对国家层面对民族已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贱卖资源所导致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中国稀土的可开采储量与日俱减,若继续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用不了多久,中国就将变成稀土小国。到那时,中国若想从世界购买稀土,那么等待中国的就将是天价,而人家还不一定卖!

稀土资源的大量流失令人忧虑,时寒冰在博客中写道:“一旦有限的资源丧失,被掌控在外国人手中,中华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然被大大压缩。”

“在这个依靠能源、资源生存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坐视因恶性竞争的出口让本国蒙受损失而不顾。如果目前滥采、贱卖的情况得不到遏制的话,那么,世界上最宝贵的稀土资源将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消失殆尽。我们需得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资源不是货币却胜于货币。拥有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就意味着拥有持续升值的财富。对中国而言,贱卖资源可能招致民族灾难,在目前,禁止稀有资源出口胜于最好的投资方式。”

到如今,中国的资源的保护引发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众口一词的指责。我们感到委屈,难道一个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就可以肆意牺牲他国的利益吗?好像我们不出口就犯了错误一样,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便宜东西吃惯了,突然没的吃了,还没理了。有人说,国外对稀土的猛烈炒作,是变相的“中国资源安全威胁论”。在这样的论调下,中国怎么做对世界都是一种威胁。这种威胁论未来或许会出更多花样。

这一次,中国的态度是强硬的,正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所言:“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不违反中国的入世承诺。”

只可惜,我们明白得晚了许多。

声音

稀土之父、年届九旬的稀土专家 徐光宪:我最关心我国应对稀土有定价权,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把稀土资源优势[2729.45 -1.18%]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包头稀土研究院前院长、75岁的稀土专家 马鹏:稀土在尖端、国防领域的应用作用很大但用量很少,相比中国之前的慷慨,发达国家早就做好储备和布局了,因此战略上制约不了外界。稀土不出口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对各个稀土元素进行细分研究,需要量大、资源量小的要格外保护,需要量小、资源量大的可以放松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姚坚:中国的稀土,无论是配额,出口关税,还是出口资质,都是符合中国在世贸承诺的条款的。每项的侧重点不一样,配额是最有效的控制总量的办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 魏建国:对包括稀土在内的其他原材料进行管理,是出口国应该且必须做的。中国对稀土的管理措施符合世贸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