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大火 为何盛会后总要烧掉一栋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43:18
  一场触目惊心的大火让两天前的静安一点也不安静,整个上海更为火势的凶猛感到吃惊。大楼的四面,由下到上,都可看见火舌吞吐,都说水是火的克星,但消防水龙一条条的浇灌,却还是只能与顽强的火神在胶州路上胶着对抗到天黑。84岁的老太太都说,一辈子没看过那么大的火。

  下来的工作已经在进行,包括检讨、追究责任、改善措施、全面清查防范,等等。

  连日来的围观民众出现各种情绪,难过的、不满的、看热闹的、无动于衷的。博客韩寒说的雷人之语在微博上引起很大反响:为什么盛会之后总要烧掉一栋楼?

  也许有人会分析,这可能是盛会把所有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某个方面,也可能是盛会之后免不了的松弛感。但更可能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城市,在这样变化的时代,无法完全避免的意外。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全世界都说是个大工厂、大市场,事实上也是个大工地。从基础设施到形象工程,从基本需求到奢华建筑,挖土机、工程车在古老大地的每个角落穿梭开动,成就了节节升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带起了不断叠加的自信心。

  其实这一历史现象本身就是一场拉长时间的盛会,人们看到的是宴会厅中间的人群衣着随着时间越来越华丽,步伐随着时间越来越稳定,手头随着时间越来越阔绰。

  所以重要的是时间。时间使得华丽、稳定与阔绰都成为可能。而也只有时间,才能使超大宴会场内每一个角落的与会者都发生相类似的变化。

  就像恐龙翻身,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其实伴随的是缓慢与沉重、却是自己的节奏。

  不过这世界还有不少人对中国的看法不是滞后地认为有许多不足,就是超前地相信应该达到某一个水平。不管“滞后”还是“超前”,当下的中国恰恰只能是立足于它眼前的水平。

  中国领导人经常说中国还只是个发展中国家,这一点都不是谦虚的话。值得注意的是各级领导有很多人其实意识到自己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所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并且在努力追赶。

  上海世博会刚刚过去,许多人深庆它的成功与圆满,也相信它所带来的启发和累积的知识与经验。不过大家也知道,一场筹备近十年,举办了半年,带进来数千万观众的盛会,并不能一夜改变中国,甚至很大程度地改变上海。

  城市的美好与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两点:人和历史。其中人又是历史的产物,许多行为、习惯、思维甚至体制,都受历史沉淀的因素所左右。

  一场盛会并不能使餐厅服务员服务变得很周到,民工烧焊的时候忽然非常谨慎注意安全,大家都不在室内吸烟也不在路上吐痰了;老房子不会忽然安全起来,新房子不会自动变成环保建筑。这些都不会在一场真正的盛会之后忽然发生。

  但是一场拉长的历史意义的盛会,就有可能产生这些变化。

  数千年没有间断也没有突变的历史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它也累积了数不清的资产和负债,对人群和人群所构建的体制、前进的方式、行为的选择,产生巨大的各种拉力与推力,当然包括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模式。

  而在这个历史拐点上,城市建设乃至国家建设都已经不再是单纯从中国人本身的思维出发,更多的影响是现代生活需求与国际视野。于是传统上不错的设计必须考虑加入现代标准,要重建、拆除则难免有保护遗产的考量。

  如何在推进城市的建设中对新老之间做到兼顾与平衡,这不仅是房子的问题,也是城市里人群的问题,新老房子要兼顾,新旧人群的新旧需求,甚至不同世代交杂的矛盾,都是现代与未来城市管理者越来越棘手的大考验,考得好,奖赏是未来的口碑,考不好,惩罚是当下的民怨。
来源: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