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正在上的十个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8:33:48
 1. 经济永远繁荣
      
       繁荣与衰退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自古就有“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说法。通货膨胀可以制造烈火烹油般的盛世,但债务的积累最终会导致一场总清算。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两极性:战争与和平,萧条与繁荣,债务和储蓄,计划与市场……世界永远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极端。当所有人都试图通过投机不劳而获的时候,这样的繁荣恐怕也就是强弩之末了。那些预计中国GDP在2020年赶超世界第一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期间可能出现的诸多变数。他们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2. 房价永远上涨
      
       人总是有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感觉”。美国刚刚爆发完次贷危机,而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却丝毫没有领悟到任何教训,反而随着4万亿信贷资金入市一路暴涨。房价永远上涨?没错,但那是指长期趋势。长期而言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任何东西都只会上涨,然而短期表现却是另一回事。美国之所以出现次贷危机,就是因为美国人坚信“房价不可能下跌”,的确,从1966年开始编纂的全美房地产指数,一直到2005年,期间没有一年是下跌的,只是涨幅不同。可这并不是历史规律,一旦人们将其视为一种“必然性”开始投机,情况将迥然不同。房价的平均涨速应该和收入增速保持一致,如果先前涨多了,那么对不起,“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市场不讲刚性需求,只讲有效需求
    
      3. 利率会永远维持在低位
      
       有这种想法的人估计受到了“主流专家”们关于“通货紧缩”的忽悠。事实是我们现在仍然处于通胀状态,而非通缩。央行印钞票是通胀的根本原因,CPI上涨只是通胀的表象。从货币出笼到CPI升高,中间有12至18个月的延时。一旦通胀预期升温,央行必须加息,不加息国家就有陷入恶性通胀的危险。按现在的货币发行量,如果利率不提高到10%以上,我们估计就离津巴布韦不远了。如果您的房贷仍然是属于“可变利率”型的,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4. 钱永远能买到所需之物
      
       钱本身不是财富,而只是对财富的一种索取权。当一种货币发行泛滥,最终被大家拒绝接受的时候,那么这种财富索取权就会完全丧失。自从脱离金本位之后,除了恶性通货膨胀的“终极威胁”,再也没有任何能制约中央银行滥印钞票的机制,因此恶性通胀必然、也只能是当前世界金融体系的最终结局。这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理论上是绝对成立的。在全球性恶性通胀的过程中,你无论有多少钱也没用,因为没有人会愿意用自己辛苦劳动的果实和你的“钱”进行交换。
      
      5. 农产品会永远保持低价
      
       过去十年,几乎所有资产价格都翻了数倍。但唯有农产品价格依旧低廉。如今全球资本市场泡沫破灭,而房市要么正在跌,要么即将跌,那么美联储印刷的几万亿美元钞票会流向哪里?在经济不稳的时候,政府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扶助农民,因为“谷贱伤农”。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你可以一天不开车,但你无法一天不吃饭。一旦农产品上涨并形成财富效应,资本也会竞相追逐。在即将到来的高通胀时代,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避险(至少保持和平均物价同步上涨)的话,那么正如罗杰斯所说,“除了农产品和贵金属,我很难想像还能再有什么其他领域值得投资”。
       
      
      6. 自己的饭碗永远不会丢掉
      
       你觉得自己有一份“好工作”?悠着点,别太得意了,要知道再好的工作都不过是一份临时工。尤其对出口行业和外资企业,随时要做好丢饭碗的准备。今天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无论是人民币大幅升值,还是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第一个死的都是出口或外资。许多人甚至还在用过去5 年别人工资增长的速度来预估自己未来的工资涨幅……时过境迁,过去的盈利模式很快就没用了。如果你还年轻,多想想如何增加自己的技能来满足内需吧。
      
      7. 自己与家人永远健康
      
       现代工作的高强度、快节奏让我们备感压力,各种职业病屡见不鲜。或许你认为,“我还年轻,有的打拼,没什么好担心的”,没错,健康是福,可我仍打算向你泼点冷水。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作息、调节饮食、经常锻炼保养自己,但很多事情并不是你能掌控的。你知道漫天的电磁辐射会对你的身体造成怎样的损害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你知道每天自己喝下的水,呼吸的空气中有多少毒素吗?除了苏丹红、三聚氰胺之外,你能确保自己哪天不会再接受一堂化学普及课吗?或许你觉得自己有房有车,有很好的收入,可你不觉得自己很脆弱吗?一旦失去工作能力,而手头又没有足够的积蓄,怎么办?就算你的身体一直健康,但父母呢?家人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人的担子只会越来越重,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很累了,那么做好心理准备,难走的路可能还在后面呢。
      
      8. 自己永远有激情和活力
      
       如果按照GHP(幸福指数)而非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话,我们恐怕瞬间就会被打回原形。仔细想想,一年下来您忙忙碌碌,有几件让您真正感觉幸福或开心的事?股票今儿个涨了,明儿个就套了;房子买了,饭碗丢了;车子买了,油价调了;好容易开车上路了,又被“钓鱼执法”了……那些相信趁年轻“赶快买房”就能获得“工作激情和动力”的人,很快就会感觉无奈和疲惫。真实世界是残酷的,把未来想象得过于美好是一种幼稚的表现,提前还贷不是梦想,而是妄想。年轻人悬梁刺骨的奋斗精神着实可嘉,但只可惜这并不是一个按劳取酬的社会,不了解游戏规则只会任人宰割。
      
      9. 明天永远是今天的延续
      
       “未来不确定”是一个永恒命题。谁都不能预知未来,但谁都需要计划未来。因此“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似乎是一个最合情理的假设。然而历史证明,某些事件即使概率再小,但只要这样的概率存在,它就总会发生。因此从长期或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小概率事件”几乎是必然事件。乐观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过于乐观就是一种鲁莽,你至少需要拥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别人都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经济已经复苏的时候,保持一份理性的头脑,防患未然,未雨绸缪未必不是件好事。
      
      10. 站在多数人这边永远安全
      
       “群体性思维”是人类的通病,尤以亚裔人种为甚(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历次金融危机的买单者总是亚洲人)。人们往往认为“大家的选择准没错”,站在多数这一边是“绝对安全”的,再加上一堆主流学者和专家推波助澜,没点耐力和主见还真不行。其实只要回过头来看看,不难发现众多“群体愚昧”的实例。荷兰曾经将一株郁金香的价格炒到等同于莱茵河畔的一幢别墅;日本东京都一带的地价曾经等同于全美地产价值的总和;纳斯达克泡沫时人们普遍相信“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网络公司可以将30%的年利润率一直保持10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人们普遍相信不用工作,不用首付,只要买一套房,一生就可高枕无忧,因为房价永不下跌……撇去那些复杂的计算公式,单单用常识就可一眼识穿许多“主流共识”的荒谬性。如何摆脱群体思维的约束,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呢?多读历史准没错,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