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废品农民为市委书记立功德碑被质疑(东方今报 2008-7-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34:19
河南收废品农民为市委书记立功德碑被质疑(图)
2008-07-22 08:20:56 来源:大河网(郑州)网友评论 3484 条点击查看
核心提示:河南省登封市东金店乡东刘庄村村民李怀周牵头,联合乡亲和部分登封市民,在7月11日为登封市市委书记张学军立了一块功德碑。对此,有人赞同,也有人等着看笑话,说李怀周是个拍马屁的。张学军则表示,农民为他立碑一事,他还不知道,他也不赞成。

 
张晓冬/图
大河网7月22日报道 一位收废品的农民,悄悄地为在任的市委书记立功德碑。一“碑”激起千层浪,有人给予肯定,有人发出质疑。立碑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核心事件】
功德碑立在箕山山顶
7月20日中午,登封市东金店乡东刘庄村村民李怀周站在登封市箕山山顶,一脸的欣慰。
李怀周的身后,是一面高3米的功德碑,上面写着:“张学军书记主政登封以来,功德无量。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北京奥运举办之际,敬立石碑颂扬……”碑体正面通黑,主碑文176字,碑文描金,在这个位于山顶的三岔路口十分显眼。
碑文中所说的张学军书记是现任的登封市市委书记。功德碑落款处是“东金店乡全体干群”,而实际上,这块碑是由李怀周牵头,联合乡亲和部分登封市民,7月11日立起来的。
功德碑向前500米,是历史上著名人物许由的葬身处;向下一公里,是许由庙。这种安排看似无心,却又似乎隐含某种深意。“地方是村里定的,许由是个历史上的贤人,张学军给老百姓干了不少实事,这种安排,也很恰当。”李怀周如是解释。
李怀周,40岁,这件事的牵头及促成者,他的身份是东刘庄村的农民,除了务农,他平时的另一个职业是在登封市内收废品,而且,这项工作几乎成了他的主业,只要不是农忙,他都会拉着自己的架子车在登封城内收废品,晚上就住在租来的一间破旧的小屋内。他又是怎么想到为市委书记立功德碑的呢?
【细说想法】
与书记几次偶遇感觉亲切
李怀周说,这得从他和张学军的第一次偶遇说起。
5年前4月的一天上午,李怀周在登封南环收完废品休息,看到两个骑自行车的人停在路边指指点点。“这是干啥的啊?”感觉这两位不像一般的路人,李怀周随口向路旁的摩托修理工询问。对方告诉他,这两人中的其中一个是新来的市委书记张学军。“可能是新书记在考察。”虽然没能上前搭话,但这样的初次谋面,让李怀周对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印象很好。在随后的时间里,这样的谋面断断续续有好几次。“登封不少人都知道,张学军好骑个自行车出来考察。”李怀周说,这种不时的骑车“私访”,让他和身边的人觉得这样的领导很亲切,而登封在这几年间的变化,也让大家有目共睹。
2005年3月份,李怀周和一群朋友闲聊,这些朋友都是他收废品时认识的环卫工、小商贩和修理工。当时有人提议,说张学军在登封干得不错,咱给他立个碑吧。这话说出来后,不少人赞同,但并没有人真的行动,李怀周却暗暗记在了心间。
○功德碑碑文○
张学军书记主政登封以来,功德无量。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北京奥运举办之际,敬立石碑颂扬。
嵩岳巍巍,颍水泱泱。古老大地,文明闪光。地质博物,五代同堂。佛儒道教,以沫濡相。寺庙林立,古建悠长。学军主政,大举连场。赫赫伟绩,惠泽八方。治理环境,山青气爽。配置三产,均衡适当。调整结构,经济增长。文明创建,城市丽亮。重视农业,农民欢畅。科教发达,创新向上。登封扬名,全民共望。少林幽静,整治得方。申遗举措,民心所向。和谐登封,百业兴旺。纵观成果,马列领航。小平理论,基础牢强。三个代表,指明方向。科学发展,振兴总纲。展望未来,前途无量。
东金店乡全体干群
【募集资金】
联合村民、市民立碑
虽然有了立碑的想法,但他当时并没有动手去做。李怀周的说法是,因为张学军来的时间还不长,他想“再观察观察”。
到了今年的4月15日,李怀周抱着立碑的想法过了3年,而此时张学军任登封市委书记也已有5年多,口碑一直不错,李怀周开始将想法付诸行动。
而在李怀周的概念中,给不认识的在任市委书记立碑,是没人干过的大事。为此,他在市内将想法说给数十名群众听,得到的回应是大家都挺赞成。
4月底,李怀周向自己所在村的村委主任说了这个想法。当时村委主任问了他几个问题:立碑的钱从哪儿来?碑立到哪儿?一个农民给领导立碑,目的何在?“我说,钱我自己从群众中募集,不要村里和企业一分钱,也没有任何私人的目的。”李怀周说,最终村里的意见是“不支持也不反对”,但可以出一块地方用于立碑。
将功德碑的地址选定在箕山后,李怀周从登封市里平时相熟的市民和同乡中,募集了3000元左右的现金。这其中,有人捐50元,有人捐100元,也有人一下就捐了一两千元,但这样的“巨款”他没敢要,“多了怕说不清”,李怀周的钱有400多元,是“大头”。一切妥当后,他开始在市内寻找刻碑店,“刻碑的老板知道我是给张学军立碑,都愿意给我优惠。”7月11日,当地许由古庙会,功德碑正式立在了箕山之巅。
【立碑之后】
肯定、质疑相伴而来
一个收废品的农民,给市委书记立碑,这样的事情总会让人忍不住联想。李怀周也承认,有人赞同,也有人等着看笑话,说他是个拍马屁的。
在东刘庄村村民王志坤看来,给市委书记立功德碑并不奇怪。他说自己作为普通村民,能感受到张学军到登封后的变化。以前,身处山里的他们吃水困难,一到旱天就得跑几里外去挑水,后来政府发放补助帮助村民建水窖,还打了深水井,让他们用上了自来水;去年,村村通工程把水泥路建到村里,又解决了困扰他们的出行问题。
王志坤和李怀周还说起一件小事,2005年春天,东金店第二初中的不少学生出疥疮。李怀周说他曾在收废品时收过一本书,上面写有张学军的电话,就给张学军打了电话,很快,市卫生局、教育局和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就下来消毒,效率很高。
在东刘庄村,73岁的村民刘运海、72岁的刘天斌也都向记者枚举了不少类似事例。
质疑李怀周的人,首先是质疑李怀周的动机以及与张学军的关系。对此,李怀周的解释很简单:“我跟张学军根本就不认识,有时见面我知道是他,但也从没上前说过话。我就是觉得他为登封做了不少实事,这样的好干部应该让人学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李怀周说,他还想在箕山为任长霞立一尊一丈多高的塑像,供人瞻仰。
7月20日,记者来到李怀周在登封租房处,这间小屋分里外两间。外间堆满了废纸、塑料袋等废品,里间则很黑暗,大白天也必须开灯才能看清摆设。显然,李怀周在登封的生活并不十分舒适。“我是一个收废品的,没有任何政治背景。我做这件事,完全是凭自己良心,是个人行为,不牵扯官场。”李怀周说。
那么,张学军对这件事又是怎么看的呢?
【市委书记说】
“应该把碑拉走”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登封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从没听说过立碑一事。办公室的刘主任表示,这是农民个人意愿的表达,他不好表态。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登封市市委书记张学军。正在开会的张学军告诉记者,对于农民为他立碑一事,他还不知道,他是不赞成的:“我在登封做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立碑不好,不应该搞个人崇拜。”记者告诉他碑已经立起来了。“那应该把碑拉走。”张学军表示。
【社会学家认为】
这是农民朴素的感情表达
对于农民自发为市委书记立碑一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这个碑虽然写的是张学军的名字,但赞扬的不仅仅是张学军一个人,是整个党和政府。”刘道兴说,立碑一事,是通过一个干部的名字,反映了国家最近几年的重要事迹,是百姓心情的表达。放在大的背景下看,改革开放30年,城乡面貌发生很大改变,这是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朴素的感情表达。
刘道兴说,登封以前基础不好,在戏里被称为“登封小县”。少林寺以前也是破破烂烂,近十几年来,党政班子一届接一届干,才有了登封今天的变化。少林寺的天下扬名,嵩山古建筑群申遗,虽然都是大手笔,但不能算在某一个官员的头上,是整体努力的结果。“这个碑值得保留,是农民自发立的嘛。以前吴金印深得百姓爱戴,大家也曾在太行山上为他立了一块碑。”刘道兴说。(东方今报) (本文来源:大河网 作者:李云飞 邱延波)
http://news.163.com/08/0722/08/4HEMK5NE0001124J.html
河南收废品农民为市委书记立功德碑被质疑(东方今报 2008-7-22) 河南驻马店警方配宝马警车为领导开道(东方今报 2008-7-9) 河南安阳回应景点仅对外国游客免费质疑(东方今报 2009-6-30) 河南信阳兴建“最牛局处级别墅群”(东方今报 2008-7-9) 河南新县计生委主任饮酒过度死亡 被记三等功(东方今报 2008-3-11) “河南农民蒙冤入狱8年”事件最新进展1(东方法眼 2008-1-1) 工人为证明患职业病坚持开胸验肺(东方今报 2009-7-10) 农民与温家宝一起收麦成名 企业将免费为其换车(图) 河南商报 农民告乡政府被送精神病院 家属多次领人未果(东方今报 2010-4-23) 郭宇宽:收废品这点小利,政府就别争了吧(东方早报 2009-4-16) 兄弟俩为上网杀收废品妇女焚尸 抢钱继续去上网-搜狐新闻 “中原莫高窟”被人锁门 疑是当地官员报复景区所致(东方今报 2008-1-7) 河南南阳为农运会毁千亩小麦 强租农民耕地30年 河南平顶山一区委书记群发短信辱骂市委书记 河南代表质疑高考不公 河南代表质疑高考不公 蔡铭超竞拍兽首出发点为爱国说法遭质疑(东方早报 2009-3-14) 落马贪官为减惩罚虚假立功 关键词:立功德碑(南方都市报 2008-7-23) 安阳铸造巨型青铜仿古钱币送财政厅(东方今报 2008-1-28) 陈亮:存款近十万拴着儿子去讨钱(东方今报 2008-2-29) 郑州天价理发店员工倒竖拇指挑衅执法人员(东方今报 2008-4-3) 郑州天价理发店关门停业 网友举标语声讨(东方今报 2008-4-4) 女子披头散发穿白衣半夜游走 引发居民恐慌(东方今报 200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