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影响全年物价上涨的新增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8:35:17
关注影响全年物价上涨的新增因素

    上海证券报:影响全年物价上涨的新增因素有三个。第一,劳动力成本增加可能成为推动今年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第二,铁矿石价格大幅飙升带来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第三,部分地区气候灾害可能推升食品价格,增加短期物价上涨的压力,但影响有限。今年涨价将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两方面。价格运行轨迹将呈先升后降,年度高点在6-7月份。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宏观调控的力度,社会各界普遍加大了对该指标的关注度。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其中1月上涨了1.5%,2月上涨2.7%,3月上涨了2.4%。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基本稳定。

  对于后期CPI的走势,社会各界有多种预测。应该说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难以预测,决定了价格走势也充满了复杂性。一方面既存在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价格下行的影响因素。既有新涨价因素,也有翅尾因素和基数偏低;既有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有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但综合各种因素分析预测,今年的CPI将呈温和上升趋势,难以出现大幅攀升。

  影响CPI后期上涨的三个新增因素
1、劳动力成本增加可能成为推动今年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民工荒”凸显了农民工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3月18日,中国最大的出口省份广东省宣布,将把该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20%以上,5月1日起开始生效。调整后,广州最低工资标准为1030元/月,东莞920元/月,惠州81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社保、公基金等福利待遇都会出现相应的上调。此外,北京、上海等地亦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可以预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很有可能在全国形成一个大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将会转移到相关产品价格中。
  今年国家将加大收入分配的改革力度,意味着劳动力工资的提升,产品的成本将增加,同时,总消费也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产品价格会随着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居民消费者价格必然会反映这种变化。预计CPI上升的压力将会伴随着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
2、铁矿石价格大幅飙升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今年三月份,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世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53.1%,金属及矿产品价格上涨60.6%,农产品上涨18%,铜上涨99%,铝上涨65.1%,北海布伦特原油上涨69.2%。
  中国是一个钢铁依赖度很高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铁矿石涨价受害最深的国家。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前景并不乐观,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有可能被季度定价所取代,甚至最后过渡到指数化定价机制。日本钢铁公司已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新的铁矿石基准价格,在2009年的基础上上涨近一倍。根据惯例,中国钢铁企业可能会跟随,价格翻倍上涨将要从“预期”变为现实。铁矿石价格大涨不仅威胁中国钢铁业的生存,而且将增加通胀压力。  从需求来说,价格上涨的影响很难化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钢材价格上涨,最后会传导至终端消费品上面,从而引起消费者价格的上涨,这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难以回避的问题。  此外,今年世界经济总体在复苏,意味着需求将扩大,需求的扩大必然会拉升价格。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今年上涨的概率也较大,由于中国对它们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风险是存在的。
3、西南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推升国内粮食和部分食品的价格,增加短期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但影响有限。统计数据显示,西南五省区占全国小麦总产量不到5%,占全国稻米产量在19%左右。尽管西南地区并不是我国的主要产粮区,但部分农产品(000061,股吧)的产量却在中国占有重要位置,如白糖、茶叶、烟叶等。特别是白糖,目前云南的甘蔗受灾面积已达甘蔗种植面积的75%,产糖量估计会下降15%以上;产糖量的预计下降已经使糖价连续4月上升,也给食糖的下游食品行业带来成本压力。
  通过研究发现,CPI更多反映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强弱,而与当年粮食产量的相关性不大。2000至2003年,中国遭受了连续4年的干旱,且干旱地点均出现在粮食主产区,导致粮食产量在这四年间持续下降,但同期的CPI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因此,预计西南五省份的干旱只会对部分产品的价格产生较大压力,但对CPI的影响有限。   后期物价运行的几点判断  1、涨价将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两方面。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我国CPI涨幅与居民食品价格指数变化的相关系数达0.964,而与当期和前期货币供应量变化的相关系数最大仅为0.541。由于我国食品价格占CPI权重达三分之一,而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刚性较强,CPI涨幅更多的是受到食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猪肉价格已进入上升周期,这将推动CPI的上涨。在增加农民收入、理顺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关系方面,一些农产品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价出售商品,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状况对价格上涨压制作用较大。总体上看,目前市场通过成本增加推动CPI上涨的动能较弱。  居住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中的比重达到14.7%,在八大分类指标中权重位列第二。居住价格包括水、电及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和租房价格三个子项。2010年,国家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政策将发挥作用,有利于租房价格的相对稳定。水、电及燃料价格主要受政府控制,据测算,如果石油、煤炭、电力价格指数分别提高10%,则将拉动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0.2和0.3个百分点。由于这些价格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较大,对企业成本影响也较大,各地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主动调整,以避免对物价产生较大影响。初步预计2010年居住价格涨幅有望控制在5%左右,其对CPI的拉动在0.7个百分点左右。  2、物价上涨将是温和可控的。目前推动CPI上涨的其他因素同时存在,作用力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大幅度增强。最近政府上调电力、自来水等资源品价格,也会加大CPI上涨的推动力。但总体上物价上涨将是温和可控的。例如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主要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足,而且主要农产品也建立了收储制度和市场调节机制,这样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会受到一些抑制。另外,现在大多数的工业品是供过于求,总体的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加上各级政府都是高度关注物价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今年的物价总体上来讲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3、价格运行轨迹将呈现先升后降,年度高点在6-7月份。温和上涨,先扬后抑将是今年物价走势的主要趋势。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翘尾因素,另一类是新涨价因素。据有关专家测算,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对2010年各月翘尾影响将呈先升后降走势,在6、7月达到最大,为2.1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影响201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个百分点。2010年新涨价因素会导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体现在月度环比变化上。根据近几年居民消费价格月环比看,每年的前两个月,是整年中环比最高的月份。  3月份国内食品价格处于季节性的回落过程中。但由于“倒春寒”天气的影响,今年食品价格环比跌幅呈现逐周缩小的趋势,其整体环比跌幅要低于往年,这可能使3月份CPI同比不会较2月份大幅下滑。6月份往往是环比最低的月份,从8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可能会开始回升,10月以后将再次回落。  总体上看,上半年物价上涨的趋势仍将延续,全年物价走势将会呈现一个倒U字形,上半年物价可能会持续上涨,年中出现高点,下半年物价涨幅会有所回落。  总体上看,在当前市场供过于求矛盾比较突出情况下,2010年出现剧烈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小,全年CPI涨幅将在3%左右,但如果出现因重大灾害导致农产品严重减产情况,CPI涨幅也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弱化通胀预期,缓解通胀压力  即将到来的物价上涨难以避免,但对越来越强的通胀预期必须保持高度警觉,绝不能掉以轻心和盲目乐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管理好通胀预期,不失为防止通胀的重要对策。因此,下一步要在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防止通胀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密切关注通胀预期和其他方面经济指标的变化。这有助于市场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从而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否则反而可能导致预期的紊乱以及对市场的冲击。  一是要管理好通胀预期。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金融变量指标变化,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促进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在政策调控方向、调控目标上与其他宏观政策要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管理通胀预期的宏观政策合力。  二是抓住时机调结构。调整结构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而且还与防通胀也密切相关。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抑制产能过剩,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行业发展,这有利于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使有效商品能吸纳更多的货币量,这将壮大反通胀的物质力量,并构建起平衡的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是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方面要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的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农产品供给,特别是要提高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为稳定食品价格奠定基础性条件。另一方面,还必须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在GDP中占比,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服务商品的多层次需求,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促进货币量的有效分流。  四是加快推进资源和能源价格改革。在出台具体的改革措施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居民的承受能力及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避免因改革措施出台过于集中而引发物价总水平急剧上升。  (作者系本报特约撰稿人,国家权威机构高级统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