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0 东方时事评论:0807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54:46
2008-07-20  东方时事评论:080718 (2008-07-20 19:19:02)
标签:杂谈  分类:东方时事评论
俄总统称必须改革联合国不给法西斯机会
【莫斯科消息】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5日来到位于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广场的俄外交部,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俄驻外大使及驻国际组织常设代表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而在这样的场合发表的讲话,向来被认为是具有“方针性”的,尤其是对于外交政策来说。巧合的是,此前梅德韦杰夫刚刚批准了《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该构想是指导俄未来外交政策的重要文件。
在当天的讲话中,梅德韦杰夫称,必须改革欧洲及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对于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将做出对等反应,但是警告性的。
“科索沃对于欧盟来说,就像伊拉克之于美国。”梅德韦杰夫说。此外,梅德韦杰夫还表示,俄罗斯不会给法西斯改写历史的机会,至于以苏联上世纪30年代的大饥荒为由指责俄罗斯是不道德的。
梅德韦杰夫强调,今天的俄罗斯准备与欧洲在能源及高科技领域发展紧密的合作关系,俄罗斯第一次准备与任何国家建立“务实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来划分。“意识形态我们已经吃得太多了,已经吃到了脖子位置,”梅德韦杰夫用俄罗斯俗语很形象地说道。
此外,梅德韦杰夫还表示,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埃及、沙特阿拉伯、韩国、土耳其、东盟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加强与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关系,是他工作成功的条件之一。
“基于共同利益,需要有效利用不同的多边场合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梅德韦杰夫说,“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金砖四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合作。”
梅德韦杰夫表示,总的来说,俄罗斯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现在面临的新任务是在接下来数年内积蓄俄罗斯未来发展的潜力,既需要国内努力,也需要团结国际力量。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首席评论员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尽管"梅德韦杰夫总统”的“对外言辞”甚至比“普京总统”的还要强硬,但本质上是“普京路线”的继承。在我们看来,在普京总统任期之内,“普京路线”是处于“打基础”阶段,这集中表现在那个时期的“普京路线”总体上处于一种理论形成与政策宣示阶段,而到了梅德韦杰夫时期,随着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激变,“普京路线”自然也就走到了“全面升华”阶段。
●“普京路线”到了“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阶段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全面升华”给人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普京路线”已经到了“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阶段。
请大家注意,这里有个关键字--“要”!我们知道,这个“要”字既可理解为“某种强烈地意愿”、也可理解为“某种坚定地决心”!
●德韦杰夫总统15日在俄罗斯外交部的几段讲话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要”字,我们不妨对德韦杰夫总统15日在位于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广场俄罗斯外交部的几段讲话做个简单回顾。其原话分别如下:
第一,在当天的讲话中,梅德韦杰夫称:必须改革欧洲及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
第二,针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问题,梅德韦杰夫表示:“俄将做出对等反应,但是警告性的”。
第三,梅德韦杰夫说:“科索沃对于欧盟来说,就像伊拉克之于美国。”
第四,梅德韦杰夫强调:“今天的俄罗斯准备与欧洲在能源及高科技领域发展紧密的合作关系,俄罗斯第一次准备与任何国家建立‘务实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来划分。”
第五,梅德韦杰夫还表示:“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埃及、沙特阿拉伯、韩国、土耳其、东盟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加强与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关系,是他工作成功的条件之一”。
第六,梅德韦杰夫强调:“基于共同利益,需要有效利用不同的多边场合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金砖四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合作。”
●“第七段”是整个讲话的主题
第七,梅德韦杰夫最后强调:“总的来说,俄罗斯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现在面临的新任务是在接下来数年内积蓄俄罗斯未来发展的潜力,既需要国内努力,也需要团结国际力量。”
显然,“第七段”是整个讲话的主题,通过这个“主题”我们不难感受到那个“要”字的涵义,那就是:
经历了普京时代、“自信”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接下来数年内积蓄俄罗斯未来发展的潜力”,而“要”做到这一点,俄罗斯“既需要国内努力,也需要团结国际力量”。
●第三段直接点出了整份“计划书”的“战略支点”
因此,就“本质”而言,从“第一段”至“第六段”、大体就是俄罗斯“初步拟就”的、旨在“团结国际力量”的“计划书”。至于第三段、既“科索沃对于欧盟来说,就像伊拉克之于美国”的说法,更是直接点出了整份“计划书”的“战略支点”,其意味真可谓可圈可点!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多次强调,所谓“普京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以能源为先导,以军事为支撑,全面发展俄罗斯与‘中欧美’三大‘势力中心’之间的战略关系”。
下面,我们就结合几则来自欧洲的消息,具体谈谈“普京路线”寻求“全面升华”的可能性。
德国外交部长斡旋格鲁吉亚局势
【综合消息】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17日前往格鲁吉亚斡旋,并向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递交了一份德国拟定的三阶段和平计划。但该计划遭到萨卡什维利的拒绝,而阿布哈兹也表示不会和德国外长进行磋商,俄罗斯也进行了批评;施泰因迈尔热脸贴到了冷板凳上。
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敦促格鲁吉亚同要求独立的阿布哈兹地区尽快结束暴力冲突,并举行直接谈判。
他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向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递交了一份由德国拟定的一个三阶段和平计划。计划中包括结束暴力冲突,允许25万格鲁吉亚难民返回阿布哈兹。计划的第三阶段是确定阿布哈兹的地位问题。
但萨卡什维利当日拒绝了德国的这一和平计划,而没有得到国际承认的阿布哈兹外长沙姆巴也表示,不会同德国外长就阿布哈兹的地位问题举行磋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亦对西方处理这一问题的立场提出了批评。面对矛盾各方的不买账,不知道施泰因迈尔的斡旋戏要怎么唱下去?
据悉,格鲁吉亚之后,施泰因迈尔还将访问阿布哈兹和俄罗斯。
格鲁吉亚总统:欧洲新秩序未来取决于该国
【综合消息】据俄新网报道,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17日认为,欧洲新秩序的未来取决于格鲁吉亚。
在巴统就西方大国和国际组织近期以来关注调解格国冲突问题进行评论时,萨卡什维利对记者说:“恰恰是在这里,在格鲁吉亚决定着欧洲的世界新秩序的未来。”
他宣布,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访问格鲁吉亚“是从美国务卿赖斯到访后,促进国际外交倡议的进程的继续”。
萨卡什维利说,“这意味着,西方对格鲁吉亚的支持正在大幅增加。”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17日前往格鲁吉亚斡旋,并向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递交了一份德国拟定的三阶段和平计划。但该计划遭到萨卡什维利的拒绝,而阿布哈兹也表示不会和德国外长进行磋商,俄罗斯也进行了批评;施泰因迈尔热脸贴到了冷板凳上。
●德国的计划何以被有关方面“集体冷待”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携带着“三阶段和平计划”的德国外长,其格鲁吉亚之行之所以会热脸贴到了冷板凳,并被“有关方面(包括对立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集体冷待”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所谓“三阶段和平计划”,既首先结束暴力冲突,其次允许25万格鲁吉亚难民返回阿布哈兹,最后是确定阿布哈兹的地位问题,本质而言、原本就是一份“并不打算解决问题、只打算介入问题、并时刻准备利用问题”的计划书:
●限于各自的困境,“欧美俄”都不愿意彻底结束“格鲁吉亚暴力冲突”
显然,在这个时候,对陷在伊拉克问题,却紧盯着伊核问题,手里却拿着科索沃问题,以向欧盟索要“伊核配合”的美国人而言,在欧盟拿出“真金白银”式的“伊核配合”、以及明确支持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加入北约之前,是不愿意彻底结束“格鲁吉亚暴力冲突”的;尽管美国投资的“巴杰管道”需要一个稳定的格鲁吉亚,但是,在“俄欧新关系谈判进程”启动之后,如果格鲁吉亚的稳定造成的必然后果是美国对格鲁吉亚施加影响力的不稳定,那么,美国人宁可要一个不稳定的格鲁吉亚。
同样,在这个时候,对正在全力阻止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加入北约,但手里却同时拿着科索沃问题与伊拉克问题,刚刚与欧盟一同启动“俄欧新关系谈判进程”的俄罗斯而言,在北约(欧盟)明确排除格鲁吉亚、特别是明确排除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之前,也就是说,在北约内部(欧美之间)在这个问题上走向“公开分裂”之前,也是不愿意结束“格鲁吉亚暴力冲突”的。
●俄罗斯在处理“俄欧、俄美关系”时的“真正红线”
我们再次强调,在俄罗斯阻止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用一切手段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是“真正的重心”之所在,也就是说,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是俄罗斯在处理“俄欧、俄美关系”时的“真正红线”。
●只要形势需要,不论是和平肢解、还是武力肢解格鲁吉亚,俄罗斯都将毫不犹豫地付诸实施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说过,为了达此目的,“阻击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也就成了俄罗斯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守住这一防线,避免“乌克兰加入北约”被“实质性”地提上乌克兰政治议事日程,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总之一句话,只要能让乌克兰“确认”加入北约的代价(可能导致分裂与战争)是不可承受的,不论是和平肢解、还是武力肢解格鲁吉亚,只要形势需要,俄罗斯都将毫不犹豫地付诸实施。
●萨卡什维利一语中的地“点破”了整个问题的要害
最后,对陷在科索沃问题,手里也拿着伊拉克问题,及“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的欧盟而言,在俄罗斯、或者美国“进一步帮助”欧盟稳定科索沃局势之前,也不希望彻底结束“格鲁吉亚暴力冲突”,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不稳定的”格鲁吉亚是欧盟通过北约与“欧俄新关系进程”这两个平台,分别向“俄美”施加战略压力、并索取“科索沃配合”的“着力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恐怕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对“俄欧美”中任何一家都指望不上的萨卡什维利、不仅拒绝了德国外长专程送达的“计划书”,还一语中的地“点破”了整个问题的要害,那就是:“恰恰是在这里,在格鲁吉亚决定着欧洲新秩序的未来。”
●萨卡什维利所说的“欧洲新秩序”是个什么玩意儿?
值得强调的是,萨卡什维利所说的“欧洲新秩序”是个什么玩意儿?作为一个被动地夹在“俄欧美”核心利益之间的小国总统,即使他明白或许也“没有权利”公开做明确解释,对此我们也无意展开,只是想指出一点,那就是所谓的“欧洲新秩序”目前大体有这样几个版本:
其一,已经通过欧元、在经济层面相当程度整合了欧盟的欧洲,可以通过推行欧盟新宪法《里斯本条约》,从政治层面统一欧盟,在形成“统一外交”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强大的欧洲军事力量。
但从在上个月初的全民公决中,爱尔兰拒绝了欧盟新宪法《里斯本条约》,导致欧盟改革再次陷入一场信心危机的情况来看,美国对“欧盟的政治统一进程”极其警惕,在“破坏”的层面上可谓是极尽能事,在将“美国影响”从欧洲内部有效清除(对欧盟而言,较爱尔兰更加麻烦的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态度)之前,这一版本的“欧洲新秩序”的前景堪忧。
●欧盟“南下”战略的“变种”
其二,是法国力推的“地中海计划”;尽管欧盟27个成员国“集体参与”该计划,但是,以德国为首的部分欧盟成员国公开持有“保留意见”,在“地中海计划”取得一定成功之前,要想消除那些“保留意见”是相当困难的。
然而,地中海对整个欧洲非常重要,它原本就是以扩大在地中海地区影响为目的的欧盟“南下”战略的“变种”。
●“巴塞罗那进程”有两个主要遗产
我们知道,早在1995年,欧盟和地中海沿岸9个非欧盟国家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就开展地区合作举行首脑会议,从而开启了所谓的“巴塞罗那进程”。
“巴塞罗那进程”有两个主要遗产:
第一,欧盟承诺每年提供2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推动地区的合作和经济发展;
第二,“巴塞罗那进程”的目标是在2010年建立一个广泛的自由贸易区。
●内敛于“巴塞罗那进程”中“欧盟南下战略”灵魂附体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巴塞罗那进程”启动之后就陷入“名存实亡”的状态,但随着地中海计划的强行启动,内敛于“巴塞罗那进程”中“欧盟南下战略”也就灵魂附体了。
从地中海峰会的情况来看,事实证明,地中海计划不仅全面继承了“巴塞罗那进程”的两大遗产,还予以了重要提升:
首先,由于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地中海联盟,因此,这一联盟较“巴塞罗那进程”更为庞大,是后者的更新和补充;
其次,欧盟向“巴塞罗那进程”提供的资金承诺将转向地中海联盟。
●地中海联盟被“方方面面”立刻注入了一笔“外交资产”
最后,获得了启动资金及全面扩充了阵容的“地中海联盟”被“方方面面”立刻注入了一笔“外交资产”:随着北非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特别是叙利亚总统应邀在地中海联盟的框架内同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一起出席首脑会议,并共同坐在一个会议桌前,包括叙黎、叙以和平、巴以和平也有了新的进展,一时间,“地中海联盟”俨然成为了中东外交的“新平台”、中东和平进程的“新推手”。显然,随着地中海计划的强行启动,欧盟也就正式启动了“南下战略”。
●给了大国以种种战略机会
但是,由于“地中海计划”覆盖了诸多重要的中东国家,甚至包括以色列、埃及这些个“美国盟友”,以及叙利亚、利比亚这些个“美国敌人”,不仅如此,该计划的战略意图(通过整合地中海沿岸的产油国,控制中东、非洲能源,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用欧元将美元从“地中海联盟成员国”中排挤出去)与美国的大中东计划“直接冲突”,更加严重的是以色列这个中东钢钉的未来也多了个“新选择”,美国的中东主导权显然受到了重大冲击,因此,美国对“地中海计划”是欲除之而后快。另外,必须明了的是,一旦地中海计划顺利实施,“中俄”在中东、甚至在非洲的影响也将受到一定冲击。因此,“地中海计划”能够持续的前提是寻求得到“中欧美”中“大多数”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这也就给中国、特别是俄罗斯以解构“欧美联盟”的战略机会,当然了,在某些利益方向(比如中俄正大力拓展、既是欧洲传统殖民地、且资源极其丰富、距离欧洲更近的非洲),由于美国也可以“局部地”成为“大多数”,也就给美国以解构“中欧俄”伊核协调的战略机会。
然而,从“中俄”联手否决美国提出的有关津巴布韦的制裁提案的情况来看,“中俄”已经通告“方方面面”(主要是欧美):
第一,“中俄”的非洲政策是建立在“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利益上的,如果非洲“大多数”国家需要“中俄”的帮助,在非洲有着重大利益的“中俄”必将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主持公道”。
第二,“中俄”在非洲问题上已经、且还将拥有“不容置疑”的决策权,那种通过联手挤压“中俄”在非洲利益、来“技术性淡化”因地中海计划与大中东计划而产生的欧美分岐之战略企图,必将受到“中俄”的联手反击。
因此,对美国、特别对欧盟而言,在利用“非洲”进行“合纵连横”的问题上,还是小心为好,不要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新的发展就是,俄罗斯总统已经点破了:一句“科索沃对于欧盟来说,就像伊拉克之于美国”,实际上已经“提前预报”了中东上空、特别是欧盟上空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
●第三个版本就是“俄欧新关系”
其三,第三个版本就是俄罗斯提出,并已经得到欧盟初步响应的“俄欧新关系”。值得强调的是:
第一,欧盟是在“地中海计划”的背景下响应“俄欧新关系”的,这就是说,在其一、其二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三,欧盟是在“三路齐进”地打造“欧洲新秩序”。
●“俄欧新关系”被赋予了普京路线“新载体”的角色
第二,根据我们的观察,俄罗斯似乎将“俄欧新关系”赋予了普京路线“新载体”的角色,这就是说,俄罗斯打算通过“有条件支持”地中海计划的方式、去“牵引”一条“俄欧新关系”。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思路中“能源”是俄罗斯用以“牵引”的主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地中海两岸合作的新模式。法国明确建议从“确立大型项目”入手,实现经济共同繁荣。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负责筹备地中海联盟计划的法国高级官员勒卢瓦所说:“地中海联盟的目标是政治,但推动力量是经济。我们不能等冲突解决之后再来提出计划。地中海联盟将启动一个程序,我们希望这个程序能帮助解决种种政治冲突。
绝非巧合的是,就在法国于13日举行了首次地中海国家峰会、从而强行启动“地中海联盟”进程,之后,俄罗斯就迅速与“未能与会”的利比亚签定了一大单能源合同、塞尔维亚也立刻“重申”俄塞关系的极其重要性,俄塞能源合作的极其重要性。
大家不要忘记了,俄罗斯旨在绕开波兰等东欧国家、向南欧、甚至西欧输送能源的“南流能源管线”、走的就是巴尔干半岛方向。从俄罗斯极其重视利比亚的程度来看,俄罗斯可能有将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非洲的地中海沿岸能源生产国输欧的“跨地中海”能源管线、纳入“南流”这个“经济平台”的战略企图。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南流”在欧洲大陆能“流”多远?“流”多长?“南流”是否能作为“俄欧新关系”的“经济、能源战略合作平台”,是“地中海计划”能否获得俄罗斯持续支持、至少是不反对的重要指标之一。
事实上,从近日意大利政府与俄罗斯打得火热的情况来看,地处非洲大陆与南欧之间的“意大利半岛”似乎也想从“俄欧新关系”的“经济、能源战略合作平台”中分得一部分利益,并由此提升自己在欧盟、以至世界的影响力。
在这个问题上,最新的证据就是,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7月17日访俄罗斯时称,对能源领域的投资对意大利非常重要。纳波利塔诺指出:“对于意大利来讲这个问题带有特别生命攸关的性质。我还要提醒的是,这对落实‘南流’天然气管道项目及其重要。”
●俄罗斯想从能源及军事层面同时牵引“俄欧新关系”
而俄罗斯的计划宏伟得多,7月17日,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声称,它正在研究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入股的两种方案,显然,俄罗斯想从能源及军事层面同时牵引“俄欧新关系”。当然了,这里面没有美国人什么事,也没有格鲁吉亚什么事儿,但却有关乌克兰。
非洲清楚,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在格鲁吉亚的“外交斡旋”、本质上是“前往访问俄罗斯、商谈下一下欧俄战略合作(德国所在西欧与俄罗斯之间还有个北流项目)”的“顺手”之作,至于那份不具操作性的所谓“三阶段计划书”本质不过是“信手涂鸦”、“摆摆姿态”而已。
●格鲁吉亚所决定的“欧洲新秩序”是伊核问题的附属品
因此,时事评论员想强调的是:
第一,与上述战略背景相比,尽管有“巴杰管道”在手,尽管对“美俄欧”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战略意义,格鲁吉亚的重要性仍然有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说过,对俄罗斯与欧盟而言,格鲁吉亚绝对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换句也许非常残酷,但更加精确地话说,那就是:为了科索沃的稳定(欧盟)、为了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格鲁吉亚绝对是一张“可以打乱、甚至打烂”的牌。
第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与朝核问题本身及朝核问题所决定的“东北亚、乃至东亚新秩序”一样,不论是格鲁吉亚问题本身、还是格鲁吉亚所决定的“欧洲新秩序”,本质上都是决定“世界新秩序”之伊核问题的附属品,也就是说:在“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出台之前,不论是刚刚被“俄欧新关系进程”炒得火热的“欧洲新秩序”,还是正在迅速演化的“东亚新秩序(亚洲)”、或者是已经启动的“南美新秩序(美洲)”,都不可能最后定型。
显然,不论是从全局、还是从局部的层面去看,格鲁吉亚总统的那番“格鲁吉亚决定论”虽然“很有道理”、但却被“无限拔高”了!
●格鲁吉亚问题恰巧成了“科索沃问题与伊拉克问题”之间的“平衡点”
因此,如果在更高的层面上去看问题,那么,那句“格鲁吉亚决定着欧洲新秩序的未来”就是有点儿“夸大其辞”了,真正决定“欧洲新秩序”的仍然是伊核问题,至于俄罗斯强调的“科索沃问题与伊拉克问题”、以及阿富汗问题、巴基斯坦问题、甚至是独挡一面的朝核问题、中东和平问题等,都只是围绕伊核问题运转的“众多支点”中的一个,因科索沃独立不可逆转地进入了“后续发展阶段”,原来是“众多支点”中一个的格鲁吉亚问题又恰巧成了“科索沃问题与伊拉克问题”之间的“平衡点”而已。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平衡点”是如此地敏感,而科索沃问题与伊拉克问题又“紧贴”伊核问题,“中欧俄美”又不同程度卷入科索沃问题与伊拉克问题,以至于“欧俄美”在这个“平衡点”上的任何动作,都会立刻反馈到“中欧美俄”的伊核政策上。
在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先阅读两则相关消息,之后,再来讨论德国外长斡旋格鲁吉亚、触动这个“平衡点”之后的伊核问题。
以色列副总理表示不放弃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
【耶路撒冷消息】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8日报道,以色列副总理兼运输部长莫法兹说,以色列不放弃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以色列必须做好用军事手段制止伊朗发展核项目的准备。
莫法兹近日在接受该报专访时说,以色列不能接受伊朗发展到拥有核武器的地步,如果只有武力能制止伊朗核项目,那么以色列的选择不言而喻。他同时说,在诉诸武力之前,必须对解决伊朗核问题竭尽所有外交努力。
这是莫法兹近期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二次强硬表态。6月6日,他对以色列《新消息报》说,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不够有效,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以色列将采取武力制止其发展核项目。
据报道,莫法兹计划于7月底前往华盛顿,与美国官员就伊朗核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磋商。
白宫证实美国官员将出席欧盟与伊朗核问题会谈
【华盛顿7月16日消息】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16日证实,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将出席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与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19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核问题会谈。伯恩斯将在会谈中重申美国与伊朗进行核问题谈判的条件。
佩里诺说,伯恩斯将在出席会议期间重申美国的立场,即只要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美国国务卿赖斯愿意为了推动核问题谈判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会见伊朗外长穆塔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说,伯恩斯与贾利利的会面不是进行谈判,只是说明立场和听取陈述。
据报道,索拉纳和贾利利的会晤将主要讨论双方解决伊核问题方案的共同点。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日前重申,伊朗不会接受有关核谈判的任何前提条件。
索拉纳6月14日向伊朗递交了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六国提出的伊朗核问题复谈新方案,以及六国外长和索拉纳共同签名的致伊朗外长穆塔基的信函,希望能够说服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佩里诺说,伯恩斯将在出席会议期间重申美国的立场,即只要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美国国务卿赖斯愿意为了推动核问题谈判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会见伊朗外长穆塔基。
●美国人的这种“180度大转弯”是何等地“似曾相识”!
显然,所谓“任何地点”当然包括伊朗首都德黑兰。熟悉朝核历程的读者可能会有一个强烈感受,美国人的这种“180度大转弯”是何等地“似曾相识”!
众所周知,在朝核问题的早期,朝鲜总是要求要与美国“面对面地”谈判,美国总是加以拒绝。对此,中国也是一再强调,朝核问题理应由美国与朝鲜去谈,中国在朝核问题中没有私心,并“满足于”扮演提供“会谈场所”的角色。
直到“形势”发展到布什政府意识到必须改变其强硬的朝核政策,美国必须与朝鲜“在朝核框架内”进行双边会谈的地步,美方首席代表才与朝方首席代表有了“第一次面对面”。
●美朝在朝核六方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是怎样实现的?
那么美朝在朝核六方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据说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由于美方代表与朝方代表不约而同地想“找”中方代表喝茶,就在会谈场所外的休息厅找来找去、结果就“找”到了“同一张桌子”上。
也许是找累了,或许是口渴了,双方代表又不约而同地坐了下来,在“彼此寒暄”中捧起了茶杯。至此,“被找的中方代表”也就顺势地成了“美朝双方首席代表第一次面对面”的电灯泡。
值得“借鉴”的是,根据新闻报道,双方当时聊的是些“天气”之类的“闲话”,但曾经被“美国强硬的朝核政策”多次强调为“....除非满足条件....否则不可能实现”的“美朝双边谈判”,今天早就成了寻常之事。尽管美国人直到今天都还在为“当初设下的那些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而“不懈地努力”着。
在回顾了朝核问题的某些细节之后,我们再来听听美国人的自我解释,也许能发现点儿什么。
●“美伊”在伊核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是否是美国重大调整的第一步?
请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说,伯恩斯与贾利利的会面不是进行谈判,只是说明立场和听取陈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照那段“朝核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尽管“电灯泡”换成了欧盟,尽管美国高官一再强调“会面不是为了谈判而是说明立场与听取陈述”,但这已经比“单纯的喝茶聊天气”的“政治气味要浓烈得多”,既然“喝茶聊天气”都能喝出美国朝核政策的重大让步、聊出朝核问题的重大进展,我们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么个问题:“美伊”官方在伊核会谈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是否会是“美国强硬的伊核政策”开始重大调整的第一步?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多次强调了一个观点,既:伊核问题的实质在于:在政治、安全层面、它是个决定“中欧俄美”之“大国角色”的核心问题,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它是个决定“是改变、还是维持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游戏规则”的核心问题,既然“中欧俄美”大国角色的“安排问题”短时间内很难看出重大变化,我们不妨从更加敏感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去寻找蛛丝马迹。
房地美: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截止17日当周出现下降
【海外媒体7月18日报道】美国房地美(FreddieMac)首席经济学家17日声称,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17日当周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08年不会提高银行隔夜贷款利率。
截止7月17日当周,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6.37%下降到6.26%。而在07年同期为6.73%。
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利率也出现下降,截止17日当周其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91%下降到5.78%。而在07年同期其平均利率为6.38%。
美国5年期混合型国库券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在17日当周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82%微降至5.80%。而07年同期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35%。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美国经济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进入我们多次提及的7月份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的第二波冲击是如期而至,美国抵押贷款巨头印地麦克银行因抵押贷款业务巨额亏损、不堪储户挤兑而被美国储蓄管理局接管,值得强调的是,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遭关闭的银行,至于美国两大房贷抵押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那更是“摇摇欲坠”、距离破产只一步之遥。
●“中欧俄美”都难,但美国人的麻烦似乎要大得多
当然了,不论是中国、还是欧盟,更或者是俄罗斯,在经济上也遭遇了一大堆的难题,总体上讲,“中欧俄美”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但美国人的麻烦似乎要大得多。
●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那就是美国长期利率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截止7月17日当周,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6.37%下降到6.26%。而在07年同期为6.73%。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段文字包含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那就是美国长期利率。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美国非官方声音”恐怕“搞错了状况”
众所周知,根据美国财政部2007年6月30日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报告,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排名前五的外国债权人依次是中国、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该报告显示,中国持有美国3763.26亿美元的机构长期债券,这其中资产支持债券为2060亿美元。资产支持债券主要就是住房抵押债券,这类债券由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机构发行或者担保。
也就是说,如果这份报告内容为“真”,那么,一旦房地美和房利美破产清盘,“在理论上”持有相关抵押债券的中国相关部门“最高限度”可能损失高达2060亿“美元资产”。在这里,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一个是“在理论上”,另一个是“最高限度”、最后一个是“美元资产”。
显然,2060亿美元是一笔巨额资产,这也正是某些美国“非官方声音”公开声称“美国政府不应救两公司.....应让外国投资者(中国)承担相应风险”的底气之所在。
然而,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些“令人恐惧”的所谓“美国非官方声音”恐怕“搞错了状况”。
●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到破产的那一天,就后果而言,后果最严重的还是美国人自己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房利美和房地美所持有或担保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约为5.3万亿美元,根据美国财政部的相关报告,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持有其中的一万亿美元,这就是说大头是美国人持有;也就是说,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到破产的那一天,就账面而言,损失最大的是美国人自己。
第二,在以房利美和房地美面临破产为标志的第二波次贷危机之前,美国已经有许多规模较之要小的贷款机构倒闭,美国抵押贷款巨头印地麦克银行因抵押贷款业务巨额亏损倒闭只是其中一例。尽管印地麦克银行的规模已经很大,但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规模更大,几乎占据了美国房贷业务的半壁江山,
因此,熟悉美国金融体系的人一看就知:“不是”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否破产”、“而是”美国政府“能否拯救”、事实上已成为“美国住房、特别是金融市场”还“能否稳定”的标志。
也就是说,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到破产的那一天,就后果而言,后果最严重的还是美国人自己。
●次贷危机的“源头问题”
第三,也是最为基本的,既次贷危机的“源头问题”。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所谓“次贷”是对信誉不好的人提供的“低门槛”房屋抵押贷款,其门槛之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一个标志性的事实就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还款主要不是靠他们的正常收入,而是寄托在房价上涨额可以超过本利负担,所以除了“长期利率”之外,“房价行情”、“房市预期”是决定“还贷能力”决定性因素。
真实的情况就是:自2006年的高点至今,美国房价已经下跌了16%,相关的预测显示,今后还会下跌15至20%,在这种“现实行情”与“后市预期”下,靠“次贷”买房的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还贷能力,这是大量次贷坏帐产生的直接原因。
●决定“还贷能力”另一个决定性因素--美国“长期利率”
另外,我们再来看决定“还贷能力”另一个决定性因素--美国“长期利率”。
根据我们的观察,在美联储虽然已降息325个基点、达到2.0的水平之后,美国金融市场由于恐慌情绪加深仍然在不断紧缩,这具体表现在美国市场利率水平只有略微下降,之后,反而继续上扬。
根据房贷美公司5月8日公布的数据,当日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为6.05%,比去年同期仅下降16个基点,与2月份相比还上升了13个基点。
再就是今天这份新闻中的数据了。
请大家仔细阅读下述原文:
美国房地美(FreddieMac)首席经济学家7月17日声称,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17日当周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08年不会提高银行隔夜贷款利率。
截止7月17日当周,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6.37%下降到6.26%。而在07年同期为6.73%。
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利率也出现下降,截止17日当周其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91%下降到5.78%。而在07年同期其平均利率为6.38%。
美国5年期混合型国库券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在17日当周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82%微降至5.80%。而07年同期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35%。
●与5月份相比,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从6.05%已经跳升到6.26%水平
这是我们拿到的最新数据,非常清楚,尽管美国房地美(FreddieMac)那位首席经济学家在强调“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17日当周下降”,但是,与5月8日的数据相比,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从6.05%已经跳升到6.26%水平。
●美联储货币政策已失去了对长期利率的“牵引力”,也就是说,部分失去了“弹性”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美国长期利率的“不降反升”,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首先,美联储的降息举措,既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次贷借款人的不利处境,自然也就不可能消灭形成更大次债危机冲击波的源头;
其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失去了对长期利率的“牵引力”,也就是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部分失去了“弹性”。
●美国经济的“原始现金”
第四,也是最为关键的,也就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基石”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美国次级房屋贷款约为2.1万亿美元,一般房屋贷款8万亿美元,工商企业贷款1.7万亿美元,合计不到13万亿美元,从本质上看,美国金融市场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原始现金”级数上的。
●什么是CDO、CDS?
然而,就是凭借这不到13万亿美元的贷款总额,天才的美国金融工作者楞是创造出了高达几十万亿美元的资产抵押债券和上百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就是所谓的CDO、CDS。
什么是CDO、CDS?一个非正式定义就是:美国的银行和贷款公司为了加快资本(13万亿美元)流动和规避放款风险,把贷款出售给一些金融机构,或者是向这些金融机构购买贷款保险,这些金融机构则依据这些贷款所形成的现金流或者是保费收入,发行资产支持债券。其中,金融机构依据保费收入所发行的债券、也就是所谓的“信用违约掉期产(CDS)”。
●美国金融泡沫破灭所导致的金融资产蒸发量,可能会以“百万亿美元”计
显然,这些所谓的CDO、CDS,都是建立在13万亿美元基础上的。CDO和CDS都是衍生金融产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到去年三季度末全球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值为681万亿美元,又有资料说明其中的一半在美国(另一半在欧洲),即美国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值已经超过300万亿美元,是美国年GDP的15倍左右,所以美国金融泡沫破灭所导致的金融资产蒸发量,可能会以“百万亿美元”计。
●美国何以一再推出被美欧学者称为是“资本主义的灭亡”的救市政策?
我们知道,美国3月份曾推出一项被一些美欧学者称为是“资本主义的灭亡”的救市政策,也就是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央行从来是只对银行放款,而且必须有好的抵押品”的“铁律”、通过所谓的“定期证券借贷安排”,由美国央行拿出2000亿美元的优质资产,即美国国债来向市场出售,在获得货币资金后允许美国的投行与券商用资产抵押证券作抵押向美联储借款,结果是美联储拿优质资产与亏损巨大的投行(贝尔斯登)换了一堆烂资产。
几天前,管理“世界最自由市场”的美国金融管理部门又让“市场”震惊了一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6日颁布了一条“限制卖空主要金融企业股票”的紧急规定,这项规定是SEC打压市场操控的最新举措,金融类股暴跌之势和贝尔斯登今年3月的惨景与市场操控行为不无瓜葛.该规定于下周一生效,有效期为30天.SEC称,将考虑制定应对整个股市卖空问题的规定。
请大家注意,这条规定针对包括雷曼、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花旗等19家金融企业,当然也少不了房利美和房贷美。
显然,按照那些欧美学者的标准,美国的资本主义又灭亡了一回!
●美国决策层对房利美和房贷美一旦破产所产生的“毁灭性后果”是“门儿清”!
非常清楚,从美国决策者宁可“让资本主义灭亡”、也要拯救“次贷”的情况来看;从美国金融管理部门(美国财政部、美国联储)一而再、再而三地猛打“最自由市场脸面”的动作来看,掌管美国金融体系的美国金融管理部门,特别是美国决策层对房利美和房贷美一旦破产,对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社会所产生的“毁灭性后果”是“门儿清”!
●美国还有没有能力“独自解救”次贷?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美国金融管理层自打“脸面”,还是“以次换优”,如果这些做法能够挽救美国的金融危机倒也值得,问题是美联储有多少美国国债能去换美国投行和券商的烂资产,包括房利美和房贷美的烂资产?美国还有没有能力“独自解救”次贷?
显然,我们认为“不能”。
●一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在失去黄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约后,理论上可以“无限发行”,因此开动印钞机填补次贷危机的窟窿、甚至“赖账”都不成问题。
然而,这种观点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种观点没有考虑“长期利率”这一块。
●一个极其可怕的“连环套”
非常清楚,美国联储可以选择调降短期利率,却无法决定长期利率的事实,已经预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市场“确认”美国“只能通过开动印钞机”去填补次贷危机的窟窿,那么,由在“市场信心”的驱使下,即便是美国优质资产-美国国债也会被市场疯狂抛售,更别提企业债券了。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美国国债殖利率的上升,对美国房贷影响极大的美国市场长期利率也会疯狂飙升。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房贷市场会迅速恶化,美国次贷危机会进一步加剧,反过来,相关债券(包括美国国债)又会进一步贬值,类似于“螺旋”。一旦贬值幅度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底线,在这些债券基础上,用“乘法”、甚至“指数”算法制造出来的“数百万亿美元”的“纸上财富”就会立刻“大部蒸发”;
另外,已经大量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且对长期利率非常敏感的美国产业部门(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美国汽车行业、既生产汽车、还参与金融贷款)、也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最后,由大量财富蒸发、甚至大量失业引起的激烈冲击,也势必冲击美国社会的稳定。
●建立在“开动印钞机”的基础上、旨在让美国经济爬出困境的努力,都是“刀削窟窿”--只能越削越大!
就其“本质”而言,一句话,如果美国企图用“开动印钞机”的方式去“救市”(对美国经济而言)也好,或是“赖账”(对其它经济体而言,包括中国),那么,对美国人而言,任何建立在“开动印钞机”的基础上、却旨在让美国经济爬出困境的努力,都好比是“刀削窟窿”--只能越削越大!
●如何去评判“美国各类债券贬值幅度总体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安全底线”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补充一个观点,既如何去评判“美国各类债券贬值幅度总体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底线”的问题。
事实上,通过我们的研究,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既:如果哪天美国的长期利率超过了8.50%,那就意味着“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品安全底线”,怎么理解?就这样理解:绝大部分的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根本就排除了“长期利率超过了8.50%”的可能性。
由此不难想像:
第一,一旦美国次贷危机全面恶化,金融衍生产品全面崩溃,美国国债也好,企业债也好,都是不安全的,美国社会也是不稳定的;
第二,如果美国政府无法拯救房利美和房贷美,那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全面恶化的开始。
第三,在第一、第二的基础上,不难想像的是,这势必成为全球全面抛弃“美元本位制”的开始。
●“人民币结算圈”的利益是极其巨大的
至于后果是什么,很难预料,但一个最大的可能是:一个能保持社会稳定、且足够大、并以实业而非服务行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必然成为“美元本位制”崩溃的最大受益者,可以肯定是,如果伴随“美元本位制”崩溃的是“人民币结算圈”的开始,是美国向“中国国有金融资本”开放的开始,其利益是极其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其“溢价”远远超过中国现今“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价值。
●目前阶段,中国的外汇储备必然会以美元为主
因此,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如果中国“果真”持有房利美和房贷美2000多亿的垃圾债,那就持有好了。倒是中国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外贸政策要尽早调整,因为在这一政策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必然会以美元为主,中国会继续买进美国债券,当然主要是美国国债,但也要有目的地继续买一些收益高、具垄断性的企业债券、从而在收益与安全之间尽可能实现良性循环、动态平衡。
问题是,外贸政策的调整又依赖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显然,这不是一日之功,但必须加速。但在加速的过程中,必须控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并在一定情况下,有意识地主导人民币贬值),并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控制权。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国调整经济结构,控制通货膨胀的正面作用不大,负面作用却不小。
●美国政府必须想办法去救这两家公司,至于怎么救,那是它自己的事情
显然,从上面的讨论来看,美国政府必须想办法去救这两家公司,至于怎么救那是它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别人帮助,那就要拿“真金白银”来换。那种威胁让中国承担风险的“美国非官方言论”也就显得非常可笑!
在中国外汇储备目前仍然得以美元资产(美国债券)为主的前提下,在房利美和房贷美债券已经贬值50%的情况下,现在卖掉是不可取的,因为它还有可能涨回去,何况现在可以继续赚取较美国国债高得多的利息。至于中国是否会应美国政府的呼吁继续买进,买进多少,这恐怕就要视美国在中国关切的核心利益上做出多大地让步了!
●美国经济状况到了“非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协助不可能全面缓和”的地步
可以肯定的是,伊核问题是北京最为关切的核心问题。因此,美国太平洋司令亲自代表美国军方出面、证实“布什政府直到任期结束都将冻结对台军售”,根本就无法让北京满意。甚至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向中国招商银行“正式发放”经营牌照的事情也无法让北京满意。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牌照呢?这可是中国国有金融资本,它们进入美国市场这才是中国最看重的。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去审视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180度的大转变,也就不难明白,“美伊”在伊核六方会谈会谈框架下的“第一见面”本质上是“形势比人强”的结果。一方面,是美国受到地中海计划强行启动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美国经济状况到了“非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协助不可能全面缓和”的地步。
●在这个问题上,最着急的最被动!谁最着急谁清楚!
而伊核问题的实质又在于:在政治、安全层面、它是个决定“中欧俄美”之“大国角色”的核心问题,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它是个决定“是改变、还是维持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游戏规则”的核心问题,显然,归根结底,只有这一条才能满足“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要求。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可以这样说,美国人已经摆出了愿意“谈”这些规则的姿态,但是否“有诚心”谈“最实质”的问题,恐怕还得看次贷危机会如何演化,也要看“之于欧盟的科索沃”、及“之于美国的伊拉克”、“决定欧洲新秩序的格鲁吉亚”会如何演变。在这个问题上,最着急的最被动!谁最着急谁清楚!如果你是一个爱国者,请收藏"惟有中华"博客,博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