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过快加大低收入群体压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38:34

  

        近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从生产到流通,许多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政策相继出台,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社会效果。在此背景下,普通百姓对物价调控还有哪些担忧和期待?记者日前在山东、福建、浙江等地进行了采访

  物价涨得快,低收入群众压力大

  民以食为天,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物价上涨首先影响到吃穿用住

  江西都昌县土塘镇珠光村农民潘庆祚家有一儿一女及80岁老父亲,儿子念大学,女儿念高三。他因患严重腰椎间盘突出,无法负重,平时夫妻俩除了操持三亩水田,还在路边摆一蔬菜水果摊。

  他对物价上涨引发的连环反应感受极深:前一阵子,各类水果的进价越来越高,售价只好跟着调,前来买水果的客人却越来越少,水果摊的销售额上下半年相比跌了近一半女儿每月的生活费由200元调至300元仍觉得不够用

  “物价一涨,生活就更难了!”潘庆祚说,虽然自己卖菜,但因为批发来的外地菜比较贵,家人舍不得吃,只吃自家种的菜。

  侯立军是济南市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原先每次出门,妻子都会给他带上一个苹果,今年11月后,这份小幸福没有了。侯师傅一家三口,老婆下岗,孩子上高中,过去都是妻子早上买菜,现在为了节省开支,已改由他收车时从偏远的农贸市场带菜回家,他说下午的菜虽然质量差一些,但比较便宜,一天能省二三十块钱。

  在杭州市王家弄菜市场,记者碰到了前来买菜的退休老人王如发。他说,自己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有2000多元。物价上涨对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总体上还是可以承受的。他说:“政府现在已经采取措施稳定物价,效果比较明显,以后的生活成本应该会降下来。”

  政府出手快,百姓最欢迎

  国务院发出《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后,各地政府纷纷采取了价格干预措施。从目前情况看,物价特别是菜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了一定控制,百姓们对于加强物价调控普遍表示欢迎。

  福建省福州市要求6家主要超市的80家门店对大白菜、上海青、豆芽和空心菜等4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此外,福州市在市区非主干道上开辟了临时便民蔬菜早市,允许菜农凭证免费在这里卖菜。

  记者日前在福州安泰街道鳌峰坊蔬菜早市看到,上百个菜摊子人头攒动,早市入口贴出的菜价较10月份有了大幅回落,一把青菜大多在两三元左右,前来卖菜的市民郑招妹说,因为蔬菜直接从田头进入早市,流通环节少,可降低10%至20%的菜价;同时节省了人们在超市排队的时间,这项措施效果好。

  江西丰城市同田乡新洲村农民屈凤英欣喜地发现,“一元菜”最近又重回自己经常光顾的贤士湖批发市场。她目前在南昌从事家政服务,月收入1000元左右。她说,前几天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国家在调控物价,没想到这么快就降了。11月中旬每斤小白菜的价钱还在2到3元,月尾就降到了1元以下。

  杭州市民陶水福拿出了家里的记账本给记者看,上面详细记载着每天的家庭开支。他说自己和妻子的收入加起来每月只有3000多元,女儿在上高中,用度比较紧张,所以得记账提醒自己别超标。

  在这个记账本上,记者看到青菜已从11月初的每斤2.5元降到了1.2元,大蒜从每斤9.5元降到了7.5元。“很多菜都降了,尤其是蔬菜类。现在住校的女儿回家时,我们都会买好一点的菜,改善一下伙食。”陶水福说。

  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交易管理部经理张南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蔬菜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部分品种的跌幅较大,如10月中下旬受韩国“泡菜危机”短期拉动,曾经卖到每公斤1.6元的白菜,价格已经回落到每公斤1.06元,月跌幅达34%。

  担心保障少,期待收入增

  当前物价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通胀预期明显、收入差距较大的社会背景下,百姓对于物价调控仍有一些担心和期待。

  一是担心调控措施的可持续性。福州市部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调控采取的“限价令”,很多蔬菜品种的最高限价已与采购成本价持平甚至更低。目前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履行社会责任,长期维持,还要想办法。

  二是希望加强价格监测预警。九江市物价局价格问题专家孔令强表示,当前蔬菜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帮忙,价格下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少农产品价格仍处上升通道。他建议,政府方面加强对农产品价格走势的预警研判,及时准确发布市场信息,以引导生产,保证供应。

  三是希望收入分配更合理,社会保障等政府公共服务更健全。在济南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刘刚说,在外打工10多年了,工地上一般都吃萝卜白菜,现在这些菜也在涨,伙食越来越差了。要根本改变,一是靠收入,二是靠保障。

  刘刚说,像我们农民工,最大的希望就是提工资,工资提高了,物价涨一涨还能顶得住,这点工钱太不经折腾了。

  福州市鼓屏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黄安全说,现在政府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从生产到供应都抓得很紧,部分困难群众在物价上涨时碰到一些压力,政府都通过发放补贴的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以后随着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就不会那么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