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调控政策重大调整近日见分晓 - 蔡律 - 解读 - 价值中国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8:17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重大调整近日见分晓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大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作出调整,近期中央高层密集调查研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真实情况,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和寻找着力点,预料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宜适当进行调整。

综合各方消息,关系下半年宏观政策走向的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将于15日在北京召开,预计此次会议将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找出应对之策。而就在刚踏入7月的几天里,中央多位高层接连出动,分别带队奔赴数个省份深入企业考察调研。有专家指出,从这次前所未有的密集式调研可见,决策层对中国经济现状心存隐忧,说明宏调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CPI居高不下、出口增速下滑、企业陷入困境、财政收入减少、资本市场低迷,楼市出现困境,浙江三度投书发改委,直言浙江经济正处在产业升级转型期、国际经济波动期、宏观调控紧缩期“三叠加”的关键时期。“全省200多万家民企处境微妙,大量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危机,关停并转增多,许多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仅靠地方政府、企业本身难以解决。”有关数据已经显示中国经济的滞胀风险。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政策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但是政策要根据变化了情况作调整,经济高速发展要适度,经济紧缩对中国经济不堪设想!鉴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可测、不确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需及时灵活地把握好节奏、重点和力度。
有专家判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在政策上适当做些微调,通过准确把握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避免经济在减速的同时出现大落的风险,通过继续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反通胀是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胀走势决定着未来宏观政策走向,影响着内需增长甚至是外需增长(通过人民币升值),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因此,分析通胀走势是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逻辑起点。由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已经密不可分,中国通胀也愈来愈多地受到全球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因此,分析全球通胀又是分析中国通胀的重要方面。
宏观调控,按照经济学家的理解就是宏观经济政策,实际应用中常常被误解为行政部门违背市场规律对经济运行的人为控制。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一直都是一国协调经济运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国家职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集中进行了6次针对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与控制,及时纠正了经济运行中的目标偏差,从“一刀切”到“微调”和“点刹”,从依靠行政命令到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多重灵活配合,改革开放30年来宏观调控思路和手段不断改进,为我国社会经济三十年来快速平稳增长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水皮评论认为:宏观调控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一种逆向调控。当经济开始出现过热苗头时要紧缩,当经济出现下滑苗头时就要宽松。因为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自身的惯性,而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的,反映在传导机制上,货币政策要对经济发挥作用至少会有三个月的滞后期。逆向,超前,微调是美联储经历上百年的经济周期折腾摸索出来的调控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也就是1987年股灾之后才付诸实践,结果熨平经济周期的效果是明显的,美国经济自此没有产生过大的经济周期。就是这一轮的次债危机,对美国本土的冲击也是有限的,资本市场的下跌幅度甚至比任何一个市场都要小,现在也就是摸了一下熊市的边,达到了美国经济感冒,全世界吃药的境界。
中国经济现在面对的是史无前例的局面: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共存;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成本加大;中小企业破产影响就业目标;热钱管制挡不住外汇储备激增;灾后重建和货币从紧相冲突;对冲流动性造成资本市场巨幅波动……应对复杂的局面只有一个办法,复杂问题简单化,那就是抓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