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号仲维柯《茶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14:31
茶好
仲维柯
穷乡僻壤的幸福镇严镇长最瞧不上的人是镇文化站站长老关。为啥?因为老关好茶。
“你听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你老关卖什么学问,装什么高雅?”
要说老关也真不知时务,镇长越不喜欢茶,他越摇头晃脑大谈茶经茶事。什么茶圣陆羽的《茶经》,什么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
严镇长在幸福镇一呆就是三年,总不见传言的“到县文化局当局长”的迹象。
忽然有一天晚上,严镇长竟造访了老关的“寒舍”。
“怪不得你老关不在县城买屋置房,谁家的楼房能比上你这关府!”镇长的脸从来没有这么晴朗。
的确,镇里的干部,大都在县城买了楼房,而老关却在老家——一个偏僻小山村——划得半亩来地,花费了几万,盖了处规格较高的四合院。
“哪里,哪里,山野之人,不胜都市喧嚣,图个清静。……”
搬来八卦铜铁风炉,在内燃起桃李枝节,上放注满清泉水的青铜茶釜。一时间,火声烈烈,轻烟袅袅,桃李清香沁人心脾。
“茶之美,重在水。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今天我们用的就是最上的山泉水。茶之煮,必文火;古人言,八卦之中燃桃李,其火最温。……”
镇长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看着,听着,像对待县里领导一般。
正说着,茶釜里发出“呜呜”声。掀开釜盖,水开始沸腾,冒出鱼眼大的水泡。老关轻轻用茶匙将上层水泼掉;等到沸腾的水由鱼眼水泡变成连珠水泡时,便息了釜底的火。
“水有三沸,初沸弱,三沸老,二沸最佳。初沸要剔除杂质,二沸要回环往复,但不可等至三沸。”
镇长随手从衣袋中摸出了纸笔,快速记录起来。
老关烫好了紫砂壶,放入茶叶,冲上釜中开水。
“今天我们所品是安溪铁观音,此乃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属青茶类,半发酵茶。品质优良的铁观音,条索肥壮紧结,外表紧实卷曲,重实呈蜻蜓头状,蝌蚪尾的形态,色泽呈深绿色。”
老关边说边用茶叶匙取盒内茶叶给镇长看。
镇长又开始紧张记录起来。
也就五分钟后,房间里飘荡着浓浓的山野荆棘花香味。
轻轻提壶,老关倒出了第一杯茶,端给了镇长。
“凡汤色橙黄明亮的为上品,暗浊的,为次品。”镇长瞧了瞧,果真汤色橙黄明亮。
“凡香型突出,香气清高,韵味悠长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镇长靠近嗅了嗅,果真香气清高,韵味悠长。
“茶汤入口凡滋味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富有品种“韵味”为上品;反之,为次品。”镇长呷了口,果真如老关说的一般滋味。
“茶之道,重在品。品时,要把一切名利抛在脑后,把一切得失看得淡然;要时时感觉到山原的野趣,淡泊的惬意,宁静的温馨……这时你才能品到茶之香,悟到茶之趣……”
镇长细细品着,静静听着,用心地记着,脸上的皱纹仿佛一下子舒展了许多。
此后的日子里,镇长常常到老关的“品茗斋”里品茶,并询问、记录着有关茶的学问,当然,也时常给老关带去些名贵的茶叶。
镇长变得特喜好茶,也特谦逊起来,经常向老关及其他人请教关于茶的知识。要说严镇长还真行,一年学茶,二年品茶,三年就能与老关谈茶。而老关也成了镇长的知己红人。
人们都说,老关真走运,咱镇长竟然半路喜欢上了茶,下一届定能混个副镇长当当。
镇长从老关那里学会了高雅,更学到了很多茶文化,特别是国内名茶,比如,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武夷山岩茶、台湾乌龙、云南普洱、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它们出处、口感、价格等,镇长都能如数家珍。
老关在镇大院里挺直了腰杆,严镇长在全县被誉为“茶文化专家”镇长。
三年后,严镇长终于当上了县文化局局长。
意外的是,与镇长交情深厚的老关依然是镇文化站站长。
后来,老关从新任镇长口中得知——
现任县委书记嗜好名茶,且特喜欢古老的茶文化!
(全文共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