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 互联网美中有不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10:28

在1 8 5 8 年, 当大西洋彼岸的电报接通后, 维多利亚时代的狂热者们就宣称: “遗留的偏见和敌意将不复存在了。电报可让全世界的人们沟通思想, 可消除人们之间的误会。”当一项新技术出现时, 人们仍然或多或少地作了这方面的联想, 即使在今天, 人们这方面的联想也未停止过。据说生化技术能解决全世界的饥饿。对基因进行排序能消除癌症和其它一些疾病。现在人们对互联网也抱着崇高的期望。互联网的传教士们对观众进行大肆鼓惑, 宣称互联网能防止战争、减少污染、并消除种种不平等的现象。并称, 互联网才刚刚起步, 要对它倍加关爱。不久的将来, 这些预言定会实现。

在种种预言中, 首推的当属M I T ( 麻省理工大学) 的专家们的伟大的预测──互联网将是和平的捍卫者。一位鼓吹互联网的‘传教士’N i c h o l a s N e g r o p o n t e 宣称: 因为有了互联网, 将来的孩子将不会理解什么是民族主义了。而他的同伴, M i c h a e l D e r t r o u z o s <...

局域网的一种.1975年首先由美国施乐公司一个研究中心推出实验性网络,后来得到美国DEC公司和INTEL公司的支持,1980年9月正式发表以太网技术标准.它以基带同轴电缆为信息传输介质,可将一幢大楼或一个建筑群的各台计算机按总线结构连接在一起通信.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10M位,最大站距为25千米,整个网络最多可有1024个B工作站(结点),各结点通常由下述部分组成:工作站主设备,接口和控制器,与主设备紧密相关,共同实现网络的数据链路控制、管理及信息传输;转换器,包括收发器,用作驱动电缆,收发信息的电平转换,冲突信号检测.它的网络访问控制方式采用分布式的网络控制方式,网中没有中央控制机构,控制由各工作站来完成,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缩短了系统响应时间,增大了信息的吞吐量.它具有网络工作可靠性高、出错率低、信道利用率高、多负载形式等优良性能,很适合于办公室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它有两种改进型:回答式和预约式.

广域网的一种.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系统.L]WL于1968年开始建立,1975年夏移交给美国国防部通信局,通过10多年的运行,已发展到约100个节点,300多台主机,横跨美国大陆.通信子网络上的容量为每秒50K位,另有三条每秒72K位的卫星通信线路,每个结点处理机可与2至4B个相邻结点的大型网络相连.在它的建立、发展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不少研究网络方面开拓性的文章,提出了不少网络概念,如:网络协议,报文分组交换等.它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界范围一系列大规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简称SNA.由IBM公司于1974年推出,适应于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联网,其特点是主机集中控制,分布性较差.由于这点受到用户批评,IBM公司正不断改进,使其朝着ISO和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提出的开放式结构发展.在这种结构中,网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可寻址单元(NAU),使终点用户能通过网络传送数据,帮助网络操作员进行网络的控制和管理;
(2)终点用户,直接操作网络的人员,但人员必须通过应用程序才能与网络发生关系;
(3)传输子系统,将信息从一个NAU送到另一个NAU.在SNA中,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路径控制层,传输和数据流控制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数据链路层采用SDLC规程,在格式和功能上与HDLC类似.

网与网之间的互连.其目的是使一个网络上的用户能访问其他网络上的资源,能与其他网络上的用户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有四种基本型式:局部网—局部网,局部网—广域网,广域网—广域网,局布网—广域网—局部网.根据网络互连接口的不同特性,可采用协议转换器、网间协议、桥等方案结构.

通过公用线路网和专用通信网等,连接分散在广阔地域中的节点的网络.一般距离在10千米以上,大多是全国性规模的网络,有的甚至是洲际和世界性规模的网络.典型实用的是ARPA网.

网络中以令牌作为信息存取控制的技术.在这种存取技术中,传输信息的工作站形成一个物理环路或逻辑环路,送取的控制权借助于令牌实现.令牌是发送的许可证,哪个站获得令牌,哪个站就获得发送权,当发送完时,交出令牌.令牌按照排好的顺序从一个站传递到下一站,整个环路只有一个令牌.该种技术的优点是:不会产生竞争和冲突现象,各站的信息发送权是平等的,没有优先级,也可以根据需要安排优先级,送取时间是确定的,可以应用于实时性高的场合,传输效率也较高,逻辑环路使这种方法基本上达到与布局无关的目的.缺点是控制比载体侦听多点送取冲A突检测方法复杂.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局部网络上.

在互连的、独立的设备之间信息按比特进行串行通信,完全置于用户管辖之下;活动限制在用户建筑物内的一种网络.网络中的设备有计算机、终端、大容量存贮器、打印机绘图仪、光电与远程复写机、监示和控制设备、A连接其他局部网或广域网的网间转换器及数字语言终端等.它产生于70年代中后期,是随着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电子邮件和过程控制等新业务需要不断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它除具有数据网的共性外,本身具有如下特点:

(1)有规则布局,用得较普遍的是总线结构和环形结构;

(2)短距离工作,一般处在不超过10多公里的范围,其通信线路费用在整个建网费用中占比重不大;

(3)高传输速率及宽频带,它的传输距离短,不采用转接方式,传输速率可高达1—10Mbs,A可采用基带或宽带传输方式;

(4)低误码率,传输距离短,相对干扰较少.它采用的信息传送方法有:载体侦听多点送取冲突检测方法和令牌送取方法.投入运用的典型网有:以太A网和剑桥环网.

又称网络规程.管理实体(或子系统)之间互换数据的一组规则,主要是关于相互交换信息的格式、涵义及过程间的连接和信息交换的节拍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关于OPT计算机网络分层的参考模型.OSI意为开放系统互连.其目的是解决多机种计算机间的通信问题.网络层分为七层,每一层完成一组与其他系统通信所需的功能.这七层分别是:

(1)物理层:为主机与网络结点的物理连接规定了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细节,包括连接器类型、引线数目、引线布置、通信制式、传输速率等,并为链路层服务,以便在数据链路实体之间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连接、其目的是在物理电路上实现比特流的传输,它是实现高层功能的基础.常用的物理层协议有:RS—232C,RS—449,CITTV.24等;

(2)数据链路层:规定了信息在通信线路中的传递规则,包括信息的成帧与解封、帧的格式、差错检验与解错及对物理层的管理等.其目的是在通信媒体存在衰减、干扰、传输延迟的条件下,为物理链路两端的设备提供可靠的数据交换.它使网络的通信实体与物理层特性分开.常用的协议有:HDLC规程或其子集ADCP规程等;(3)网络层:为两个传送实体之间提供透明的数据传送,其目的是便于两个系统在通信网络上通信,包括建立逻辑链路和传送报文等,有时包括选择路径,它是构成高层协议的基础;

(4)传送层:它和它以上的层称为高层,其协议是端到端的,不涉及基本通信设备的细节.它的目的是为开放系统中各进程间的数据交换和端到端控制提供独立于网络的标准化协议,以减轻高层协议的负担;

(5)会话层:控制两个表示层实体间对话的机构.它提供的服务有:对话种类(包括双向同时、双向交替或单向),隔离、恢复;

(6)表示层:为开放系统的两个进程(应用程序和终端管理程序)之间传送的数据提供格式变换服务,以使应用层能理解所交换数据的意义.其职能包括执行不同类型计算机、终端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转换以及数据库的管理服务等;

(7)应用层:为开放系统中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包括通信服务、网络文件传送、网络设备管理以及虚拟终端服务等.是面向用户的一层.OSI模型是研制、组成、改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依据该模型开展的工作,可保证计算机网能相互通信,是设计网络遵循的标准.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实现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计算机集合.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二者密切结合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综合利用当代所有重要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利用信息的收集、识别、存贮、交换、传输和处理等技术,把分散在广泛区域中的许多信息处理系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规模更大、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的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下: (1)主机:负担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单机也可以是多机系统. (2)通信处理机:负责网络通信工作,如差错控制,代码变换、报文分组与重装、路由选择等.位于主机与网络之间,其目的是减轻主机的负担. (3)集成器:把若干终端经本地线路集中起来,连到1—2条高速线路,提高信道效率和降低通信费用. (4)调制解调器:信号变换设备. (5)终端:人与网络交互作用时的设备. (6)通信线路:            负责数据通信的媒介.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终端,或主机与通信处理机、终端、集中器、调制解调器的集合、或计算机网等.它的基本结构有: (1)总线形:所有结点挂接在一条线上;(2)环形:各网络结点连接成环状,有单环和多环两种;(3)星形:存在一个中心结点,是其他结点唯一的中继结点,其他结点围着该中心结点;(4)树形:具有树的形状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总线形派生的,另一种是星形结构按层次延伸而构成的;(5)网状形:各结点通过物理信道连接成不规则的形状.依据网络地理范围的大小,它可分为广域网和局部网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