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一纸情书还是一份帐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33:30
《功夫熊猫》:一纸情书还是一份帐单? (2008-07-09 20:23:51)
标签:功夫熊猫 情书 梦工厂 意识形态 娱乐时代 中国元素 创意 杂谈  分类:我不满!
听到《功夫熊猫》四个字,所有中国人心里都会一叹: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以此为素材的电影确是美国的,还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了。虽然梦工场执意说这部影片是给中国的一封情书,但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说说而已,安慰一下中国创意,只要我有兴趣有想法,用你的民族元素赚票房是没有商量的。其实,中国创意早就干涸得不在乎任何挑战了,这和几年之前迪斯尼的《花木兰》如出一辙,中国的动画总是让别人刺痛神经,哪痛刺哪。
说实话,看完这部影片,心中的感觉并不十分好,整部动画的背景都定义在中国,背景音乐也是中国曲调,但除了熊猫大宝的外在形象是中国国宝以外,其余的表情、神态、思维方式无一处不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这本就是别扭之一。此外是故事情节,穿着打补丁的牛仔马裤的憨苯熊猫大宝,买面条出身,是个“武盲”,却阴差阳错步入了武学的核心殿堂,还被封为龙之武士,刚开始只有被打被嘲笑的份,后来即使是紧急训练也是看在食物的份上——用诱饵促使其学成了武功。既然熊猫代表着中国——我相信看这片子的大多数人都本能的将大宝看作自己的同胞——这种低贱的出身设定和近乎猥琐的成功之路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银幕之外的一些东西,这就给人带来了心理上的第二次不愉快。尽管最终大宝表现出了义气和勇气,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龙之武士,但是美国式的好莱坞打斗场景和戏剧性的穿插手法似乎已与中国武学文化和表现形式毫无关系了,所以最后众人欢呼声中的熊猫大宝已经让人完全感觉到那是一个美国人,而和中国武学精神、民族精神毫不相干——这感觉像是被人耍了,就好比是……诺贝尔奖的评比,世界范围内营造起的声势和舆论早就让你觉得这回的大奖非花落中国,甚至连领奖的礼服和获奖感言都准备好了,还提供了场地设备宾馆礼堂大餐纪念品,却在颁奖之时看到金灿灿的奖杯被放到美国人手里——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个凝固冻结的干巴巴的笑容。这是感觉不好之三。其实中国元素在这部影片中只是梦工厂做尝试的一种道具形式罢了,等到创意完成,想到票房时便想起了这些元素或许还是在中国市场赢利的一个砝码呢。这递过来的“情书”一边谄媚着我们口袋里的银子一边讥讽着我们脑袋里的思维,而大多数中国人却在为国宝被拍成了电影,而且还是有功夫的国宝而兴奋不已,额首相庆。其实道理很明显,梦工厂有什么热情和义务去为我们的宝贝和传统作宣传呢?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取材大概还是来源于中国影片曾经所表现出来的那点东西吧,包括那张空白的卷轴,其实都是皮毛,但想想吧,当我们的导演都把功夫放在制作高成本“大片”,争夺奥斯卡的时候,又怎么能指望别人来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呢?
再说说其他,其实和许多3D动画影片相比,《功夫熊猫》实在算不上精致好笑,也算不上励志启蒙。熊猫大宝的梦想很不现实不靠谱,一跃而上的经历更带着琼瑶阿姨笔下那个小燕子异想天开的拙劣,至于他的成才过程也过于戏剧化——为了食物,他成功了……可以这么说,就是中国元素的运用才使这部影片一跃而成为了热点、成了值得大肆叫卖的产品,除此之外,一切乏善可陈。如果说我们还能从中得到一点收益的话,那就是我们通过别人描绘出的风景,惊异的发现自己居然据有如此之多的宝藏!但是,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敝“宝”自珍,眼睛只看着别人碗里的吃食而再不去踊跃挖掘的话,那总有一天宝藏也会被别人悉数挖掘光的。
无论如何,《功夫熊猫》已注定会乘兴而来,满载而归。也许动画影片只是带给我们娱乐而已,其余的任何念头——什么民族观念、什么创意产业、什么意识形态,统统是无稽之谈。娱乐时代,张开大嘴笑就行了,我们还想那么多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