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7]【语出山水间】《南风窗》尖锐解构改革开放30年之“奇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36:37
《南风窗》尖锐解构改革开放30年之“奇迹”
从报亭看到《南风窗》2008第14期封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策划“奇迹”,当即买下,想看一下《南风窗》如何说这30年。
用“奇迹”来概括改革开放30年并不新鲜,但南风窗“策划人语”对此奇迹的解释却不同凡响,“一味高喊奇迹的,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生活的理性把握,让智力沉睡在不可知论面前,沉醉在对奇迹生产过程的崇拜中”,“(对中国经济奇迹)最有价值的解读,无疑是带着问题意识、抱有超拔之心的深入30年历史,无所避讳,不惮尖锐,待其出而可有裨于将来”。随后的7篇文章,可以体会出该刊的“不惮尖锐”。
两篇以东莞为标本的实地调查,2篇充满硬扎扎观点的专家访谈,3篇各有侧重的梳理历史,体现了南风窗对这30年的锋利解剖。熊培云对秦晖的专访“为有未来,讨价还价”,将秦教授一以贯之的观点再次传播,对自由、福利、责任、权力、左派、右派等的清晰表达令人叹服,中国的“低人权优势”维持了中国经济增长,也打破了世界100多年来的劳资平衡,既让中国老百姓为血汗工厂支付成本,也让国外老百姓付出代价。这样的解读颇具胆识,估计这个通俗易懂的“讨价还价”将因此流行。赵灵敏专访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也相当精彩,对美国人提出的美好的“北京共识”进行及时刹车,与苏联早期模式、东亚模式以及印俄比较来透视中国模式之不同,纵横剖析,视野更广,而结尾的担忧却显无奈:“特别是今年以来,全民大众都加入到自我辩护、自我标榜的民族主义大潮中,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在这样情况下,中国要走什么样的路,旁人很难阻挡。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很多时候即使你知道会有悲剧发出,但你无能为力。”
郭凯《弥合经济利益的分化》,很有价值的提到“三个有利于”的两个版本,1992年版本和1980年的版本,两相对比,12年的调整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除了这一主题策划的7篇文章,关于四川地震的“重整河山之家园”的4篇特稿也是内涵深远的理性思考,希望有助于纠正各地对口支援灾区争时间抢速度的“邀功心态”,让灾区人民共同打造出有记忆的家园。
就连“文化”栏目的两篇文章《戏台顶上的民众》和《这时的灾,那时的难》也是紧扣地震的精彩选题,从海峡两岸和历史今昔的角度提供镜鉴和参考。特别是《戏台顶上的民众》提到台湾921地震后的灾后重建,文艺工作者深入灾区发展“民众自己的戏剧”,让人感到文化的真正力量,不禁想到龙应台曾经发在中青报冰点上的《文化是什么》。反观四川地震后一阵风似的“心连心”慰问演出或者快速纠集知名演员抢拍地震主题的电视电影,两岸对“文化”的理解相差何止以道里计?
本期杂志关于韩国牛肉、越南危机、欧盟条约、泰国政府等的观察文章也是短小精悍,精巧可读。
在砖头横飞的网络,这样狠的夸奖很容易被攻击为杂志的“托儿”;再说了,不挑毛病也体现不出山水间吹毛求疵的评报风格,况且本期的南风窗也并非无懈可击。比如谭世坪的分析文章《应对两岸经贸新情势》(20页),赫然发现一句“当前台湾的一个主要经济问题在于国内需求不振”,这样的提法有政治错误的嫌疑。詹小洪的《牛肉风波折射韩国危局》,提到韩国的牛肉贵(76页)“2007年,平均每公斤达5.8万韩元(约合60美元)”,1公斤牛肉60美元,这个价格似乎有点离谱?中韩两国的消费水平差距这么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