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最大化:恰到好处的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09:08

    跳槽的资本在于经验

    去年的这个时候,小A作为全国611万应届毕业生的一员,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在网上投递简历。凭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经历,以及不错的综合素质,他顺利进入某外企培训部门,成为一名小小的培训专员。

    第一年过后,小A和很多按捺不住的“菜鸟”一样,抱怨着手边的工作过于琐碎,抱怨着在公司学不到东西,抱怨着付出与劳动不成正比,于是下定决心在金九银十的跳槽季找好下家。

    从此,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网上搜索目标公司与职位。一段时间之后,他泄气了,因为他发现以目前的经验,只能在平级之间跳来跳去,自己真正向往的培训师、培训主管,大部分公司都要求3~5年的培训管理经验。小A试着向几家目标公司投了简历,也委托了同行的朋友进行内部推荐,均由于工作年限太短宣告失败。这段经历,如同一盆冰水,彻底让小A冷静了下来。

    在之后的一次行业内部培训会上,小A认识了J,J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的人事培训主管。小A向J诉说自己的苦恼,J笑了,晒出自己的职业经历:本科毕业后,J从培训专员做起,最初只是协助培训主管拟定培训计划,对公司各部门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与统计。慢慢地,J开始协助主管实施培训计划,跟进培训后效果反馈,联系各类培训机构,办理员工外部培训事宜等。这些经验的积累,J用了4年时间。当J以培训主管的身份进入一家新公司时,他已经熟悉业务流程,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人事管理软件,工作重点也有一部分转向了战略层。同时,J更加勤奋、主动,也更富有团队精神。

    J送给小A一个忠告:跳槽的资本在于经验,让未来的老板看到你能够在新的岗位上把职位所要求的职业经验最大化,给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这样才有跳槽的本钱。

    “经验最大化”,这5个字深深印在了小A的脑海中。他静下心来搜索信息,并盘点了一下自己目前的经验:能力方面,如积极倾听、时间管理、口头表达、文字处理似乎都有接触;知识方面,如消费者需求评估、课程和培训技巧、培训效果测量、文书处理等等也偶有涉猎。

    但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果把上述培训专员的工作经验用这样的语言分解开,小A感觉自己的“专员”之路还“路漫漫”,更不要说希望通过跳槽晋升了。小A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于是及时调整了心态,制订了新的学习计划,放弃了跳槽的念头。

    “经验最大化”,简单的5个字,却包含了职场的酸甜苦辣。对于小A这样的职场新人,经验最大化是他未来的筹码,事业成功的敲门砖。注意,“经验最大化”的前提是“有经验”,然后通过人的主观能动将其“最大化”,为组织创造利润。如果没有能够“最大化”的经验,只有达不到组织标准的经验,即便“最大化”也无法产生令人满意的收益,只能说明职场内功的修炼还未到境界。

    有些经验其实不适合发挥

    小O最近比较郁闷,他发现跳槽后新的工作环境自己很难适应,有几个同事对他总是不咸不淡,让他觉得新公司的团队氛围不够和谐。奇怪的是,其他同事似乎相处得还不错,只有他像个外来人,和他们总是隔着一道看不见的玻璃墙。

    小O大学毕业后在某外企搞技术研发,工作4年后,自感外企生存压力较大,虽然薪水颇丰,却精神紧张,加之结婚后孩子出生,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里,于是在业内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一个国企性质的单位。新环境中的小O兢兢业业、工作认真,行事风格和原来公司完全一样。半年后,小O感觉依然没有很好地融入团队。

    在一次年会上,小O多敬了部门领导几杯,领导意味深长地说:“小O呀,国企是国企,外企是外企,有经验是好事,但还是要看场合……”小O纳闷了,怎么领导会没头没脑地说这样的话?回去之后琢磨了半天才明白,原来领导在暗示他:“有些经验不适合发挥在现在的岗位上。”

    小O能够感受到国企与外企的最大不同在于人际关系,特别是和一些领导的关系。以前在外企,虽然人事关系的斗争也时常出现,但是作为一个底层的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独立性相对较强,复杂的人际关系似乎也不是太多,所以小O的经验是很少理会,很少参与。

    如今在国企,员工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每一个进入公司的、有经验的员工,可能都是某某关系推荐进来的,包括小O自己。反省的结果是,小O忽视了这个问题,有些问题过于强调原则性,忽视了问题背后的关系网,在和同事打交道的时候让个别同事感觉“不爽”,反映给了分管领导,而同事之间也互相通了信息,使小O不能很好地被群体接纳。

    小O的问题是,违反了变化环境中的游戏规则。对于小O来说,是由于有了经验才被推荐到新的环境,但同时这个“经验”就像是一个框框,限制了小O的思想与做事风格。外界变化了,小O的经验却依然沿着固有的“最大化”轨道跑下去,忘了“最大化”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外企中经验的最大化不等于国企中经验的最大化,过去经验的最大化与现在经验的最大化也不能画等号。

    让积累成为一种价值而非负累

    很多人都希望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无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什么,经验的积累却是必要的。因为经验来自专业化,缺乏对一个行业的深入了解,缺乏对行业规律的透彻掌握和熟练运用,如何能成为行业的顶尖人才呢?

    了解一个行业的规律,最起码也要3年以上,像前面提到的小A,工作一年只摸到了一些皮毛,无论有什么样的机会都没有办法做到“最大化”,因为经验的“厚度”远远没有达到企业希望的最低标准。所以专业的精通、经验的积累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经验也不能时时“最大化”,就像例子中的小O,情境变了,思维的模式也要发生改变。说得直白些,经验要符合游戏规则,是组织需要的“经验”,换了一个组织、换了一个环境,“经验”就要被迁移、被改变。“经验最大化”是有限制条件的,不是无限制的“最大化”,否则会让自己被“经验”牵绊住,这时候,经验就不再是增加个人竞争力的筹码,而是一块绊脚石。

    对于“经验最大化”来说,在需要经验的地方最大化,就如同一盘菜里加了盐——提味;在不需要经验的地方最大化,无疑是给工作这盘菜多加了盐——难吃。有一位知名企业家说:“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现在你判断的价值,而取决于在未来情况中的价值……”经验最大化,也要成为一种价值,而非一种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