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宇宙观?-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4:13

宇宙观通常又称为世界观,是关于宇宙的整个图景及其一般性质的观点。有一种常见的提法,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宇宙观,这是不正确的。按照现今对宇宙观与哲学这两个词的习惯用法,宇宙观是一种哲学,即最一般的哲学,而哲学有多种多样,有自然哲学(自然观)、历史哲学(历史观)、人生哲学(人生观)、价值哲学(价值论)、道德哲学(伦理学)、审美哲学(美学)、实践哲学(实践论)、认识哲学(认识论)等等。可以说,这些哲学都是宇宙观的特殊表现,即部门哲学宇宙观与多种哲学构成的一个哲学家族。由于宇宙观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宇宙观可以代表哲学,因而人们有时把宇宙观等同于哲学,哲学就是宇宙观。
宇宙观或世界观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用语,在哲学史上或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那里,它有多种名称:在中国有道学、玄学、理学,在西方有本体论、形而上学、纯粹哲学、第一哲学等等,这些称呼之间有许多观点上的差别,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对我们所面对的宇宙作整体研究、综合研究或一般研究。在所有这些称呼中,宇宙观或世界观(其中“世界”就是宇宙,不是指地球上的人类社会,但包括人类社会)是最确切的,因为它确切地指明了这种学问所研究的对象,而本体论、形而上学则容易使人误解它研究的是现象背后的某种本体或研究的是超越形而下的东西(现象)的某种形而上的东西。
宇宙观的基本内容
宇宙观的内容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决定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宇宙的一般图景,一是宇宙的发展及其一般规律,也就是宇宙的共时状态和历时状态。宇宙一般图景包括宇宙的本质或基础、宇宙的一般性质、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宇宙的发展及其一般规律包括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贯穿于这个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由于对这两方面的观点不同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
首先是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分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一元论认为宇宙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基础,宇宙在这个共同东西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多元论(二元论也是一种多元论)则否定这种共同的本质,认为宇宙是由若干没有从属关系的多种元素构成的,但也不否定它们之间的联系。自古及今,最主要的分歧是如何看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一元论把意识从属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把物质从属于意识,而二元论则认为二者互不从属。因此,恩格斯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看作哲学基本问题。在今天,凡是用任何方式承认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就属于二元论。
其次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辩证法承认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属性都处于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之中,承认存在着普遍的辩证的规律,形而上学与之相反,否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它们的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一元论、多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了宇宙是什么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了宇宙怎么样的问题。这种回答是极其一般、抽象的回答,它的具体内容当然要随着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其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是世界观和认识论,它们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是核心部分,因而我们可以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原来的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论述的物质及其存在方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第一方面、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等,这些属于世界观范围;还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和认识的辩证过程等,这些属于认识论的范围。显然可见,现有的辩证唯物主义中世界观与认识论之所以没有分开论述,是由于没有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与第二方面分别纳入世界观与认识论范围,这样,世界观与认识论本身各自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述。其实,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实际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它不仅有宇宙观方面与认识论方面,还有实践论与评价论方面,这些方面都应由不同哲学分别加以充分论述。尽管原有辩证唯物主义体系有加以改造的必要,但它对于宇宙观的两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始终是正确的,即宇宙是物质的,也是辩证的。
自从实证主义思潮流行以来,不仅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受到攻击,任何一种宇宙观都受到攻击。实证主义只承认实证的知识有真假可言,而宇宙观的论断,由于其无限的普遍性,不是实证的,因而无真假可言,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所谓“拒斥形而上学”的观点(其中的形而上学即宇宙观)。但是,这种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任何科学都要研究一定领域中的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其原理都具有一定范围内的无限的普遍性,按照实证主义的观点,也都应该“拒斥”,这样,标榜科学的实证主义岂不否定了自己?
宇宙观的主要功能
任何科学都是以人类实践和较低层次的科学为基础,又对他们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的宇宙观———辩证唯物主义也是这样,它是以人类实践和全部其它科学为基础,又对人类实践和全部其它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它的重要的功能就在这个指导作用上。科学的宇宙观不能代替任何其它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但由于它是从一切其它科学概括出来的,因而能正确地指导其它一切科学的研究和指导其它一切科学在相关领域中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科学的宇宙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思想方法。具体说,邓小平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以科学宇宙观———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根据的最一般的思想方法。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因为事物都处在辩证运动变化之中;为什么要实事求是?因为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及其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正确地反映它,才能成功地改造它。提供最高的思想方法,即最一般的指导思想,或曰思想路线,这就是宇宙观的主要功能。
实际上任何正常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评价活动,不管活动主体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都是有一定的宇宙观指导的,因为人类活动,除本能活动以外,都是自觉的,即是有指导思想的,而宇宙观是最高层次的思想,具有最广阔的指导作用,只是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而已。一个人所具有的自觉的宇宙观可能只有一种,例如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而他所有的自发的宇宙观则可能是多种,例如既有唯物主义,也有唯心主义。例如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自觉的宇宙观是唯心主义,但在他的实际活动中不可能没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他除了研究和宣传他的唯心主义而外,他还要过正常人的生活,从事正常人的实践、认识和评价活动,这时他就必须遵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指导,否则连日常生活都无法正常进行。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完全有可能主张唯心主义宇宙观,但在他进行科学研究时,必然会自发地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否则他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变自发的宇宙观的指导为自觉的宇宙观的指导,尽可能提高我们的活动的自觉性呢?为什么我们不变错误的宇宙观的指导为正确的宇宙观的指导,尽可能减少我们活动的失误呢?为什么我们不变自发的科学的宇宙观的指导为自觉的科学的宇宙观的指导,尽可能提高我们活动的成功率呢?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教育”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已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其中世界观(宇宙观)居于首位,这是由于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论前提,没有自觉的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具有自觉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在众观之中是既高且大,但不是高不可攀,大而无当,它是贴近生活,紧连实践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掌握科学世界观并自觉地应用它来指导我们的一切活动。
(注:“形而上学”的本来含义是关于现象之上的东西的学问,后来由于形而上世界的凝固性、僵化性、黑格尔从之推演出另一种含义,即与辩证法相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