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读书月2010“十大好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45:17
  深圳读书月2010“年度十大好书”书目
 
1《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 江平口述   陈夏红整理(  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
   入选理由: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书,是一本关于大时代大智慧的书。江平先生这本八十自述,写的是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和精神史。在国家巨变时代,个人命运之所系乃国家民族命运之所系。江平先生以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见证者、参与者、观察者和推动者的身份,践行了学者作为社会转型“扳道夫”的责任伦理,彰显了个人之精神与道德人格力量之于国家社会转型建设中的作用。(评委:魏甫华)
 
2《巨流河》 齐邦媛著(三联书店2010年10月版)
  入选理由:《巨流河》是一部以个人经历记录民国时代变化的作品。它通过个人讲述展现历史局部成因与细节过程,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思考用文字记录,通过这些事件告诉读者另一种观察角度,并全面记叙了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危亡时刻家庭遭受的毁灭,亲人朋友投身抗日的壮烈场景。情感细致,文字从容,是难得的平实之作。(评委:杨小洲)
 
3《重新发现社会》   熊培云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入选理由:从《思想国》到《重新发现社会》,从江西农村走出来的熊培云,在书中用理性而清醒的思想,展开“重新发现社会”之旅,从国家到个体,从都市到乡村,在温文但坚定的文字间行走,怀着对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关怀与担当,构建自己有创见的思想体系,旨在对公民的意识启蒙。(评委:绿茶)
 
4《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章东磐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入选理由:让影像说话,以简单、直接、不虚华包装的方式,重现一段记忆边缘的历史,读者接触这些黑白照片时,无可避免产生了与那个时代事件的某种联结,诱发了跨越时间的感情与好奇心。(评委:杨照)
 
5《少年张冲六章》 杨争光著(作家出版社2010年4月版)
   入选理由:喜乐与悲凉交织,同时夹带着方言土语的狂欢……杨争光以作家的敏锐,展现问题少年张冲的世界,同时也对中国人当下的普遍处境做了深刻而细致入微的呈现。这是一本忧思深广的小说,是深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肌理而对当代教育困境进行探求的书。杨争光提供了一个独特鲜活的当代乡下少年的文学形象,我们完全可以把他视为少年世界里的堂吉诃德,不是在战风车,而是在被风车“围剿”,风车的组成里,有他的至亲父母、亲戚、老师,还有从根儿就出了问题的中国文化观念。看完这部小说,有些父母会给自己一方找到辩护词,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和张冲这样的孩子,失去了对话的能力。它言说少年,但更值得成年人阅读。(评委:孙小宁)
 
6《1Q84》【日】村上春树著   施小炜译(南海出版社2010年5月版)
   入选理由:《1Q84》从书名开始就有戏了。“Q”代表疑问与迷惑,是QuestionMark的意思,村上春树把问号丢给读者,也把想象空间丢给读者,让读者把自己的疑问与迷惑投射进书内的故事和人物,在阅读过程里,倍感有味。这部小说当然也反映了村上春树于六十岁之年对生命的疑问与迷惑。欲了解村上,甚至欲了解日本,了解生命,此书不可不读。(评委:马家辉)
 
7《苏联的心灵》【英】以赛亚·伯林著【英】哈代编(潘水强   刘北成译   译林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入选理由:伯林有关苏联的文论,是世界上最好的观念史学家对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文化现象的解析——理性的透澈运用、对社会进步的肯定、道德上的谦虚和审慎、强烈的悲悯意识和革新意识……在在都具有示范的意义。于是《苏联的心灵》对于读者而言,不是一堆结论,而是一种启示。(评委:王绍培)
 
8《朝闻道集》 周有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年3月版)
   入选理由:《朝闻道集》是104岁周有光老先生近年随笔的结集。他独特的个人经历记录近些年所发生的现象,对历史及文化提出个人的解读视角,引发读者思考。按作者自称,这是一册“真话集”,对读者而言,有着启示作用。(评委:杨小洲)
 
9《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金观涛     刘青峰著 (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入选理由:在学风浮躁的当下,这本书集团队之力、多年之功,以扎实的考据、精当的分析,一醒读者耳目。这是一本能传之久远的思想史研究力作。(评委:小宝)
 
10《红轮》 
            【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著   何茂正   胡真真等译 (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入选理由:索尔仁尼琴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大师,也是俄罗斯的良心。他的巨著《红轮》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俄国社会的大变革,是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宏大的作品。期待这部值得我们脱帽致敬的伟大作品有朝一日能够完整地译为中文出版。(评委:止庵)  【附】杨小洲《这是一份成熟的榜单》 
  “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鲜出炉,晶报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本届“年度十大好书”评委之一、独立书评人杨小洲。
   杨小洲评价,以批评精神为高度,以挑剔的眼光来选书,“2010年度十大好书榜”摒除了商业利益,是“一份成熟的榜单”。与往年相比,今年上榜的十本好书,不再以人文社科为主,多了很多严肃类题材。杨小洲表示,对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加以推荐,是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发展和制度建设,推动社会的进步。
 
      晶报:对于刚刚出炉的“年度十大好书榜”,你有什么评价?
      杨小洲(下简称“杨”):无论从100进50,还是50进30,以及最后的30进10,10选1本年度推荐,我们都是持批评精神的。我们的挑剔包括很多方面:第一,作品的影响力;第二,写作的观点;第三,对社会的影响;第四,文字的表述能力。我认为,刚刚出炉的“年度十大好书榜”是客观且成熟的。我们的评委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综合了各种角度和经验,而且不受商业利益干扰,评选出来的结果是成熟的。
 
  晶报:对于具体书目,你有什么评价?有没有什么遗憾?
        杨: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和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生》没有入围“年度十大好书”,我感到很是遗憾。《天工开物·栩栩如生》可能是因为语言的约束,影响到了评委的阅读。任何榜单都不可能完美,这是可以理解的。北岛的《城门开》没有进入前10,我是赞成的。我也没投他的票。
 
  晶报:为什么不投《城门开》?
        杨:因为《城门开》是北岛写的,大家才会关注,出版社才会大力出版。但这本书却失去或者说削弱了北岛的批判精神,失去了对社会的影响,令我失望。
 
  晶报: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今天的得票数为零,但昨天很多评委却极力推荐韩寒为年度致敬作者,你怎么看?
   杨:《1988》的落选很正常。不是大众说好就是好的。《1988》有很大的阅读群体,但不一定是成熟的阅读群体。我们评委希望能用小众引领大众阅读的潮流,用阅读带动社会的关注。韩寒对社会现状的批评态度值得尊敬,但他的作品能不能入选,还要评委来投票。
 
  晶报:《我的阿勒泰》原本是第30名,在角逐前10名的时候,却成了一匹“黑马”。你觉得最后落选是什么原因?
  杨:阅读成熟与否,关键要看在故事性,优美性之外,还能不能有些追求和收获。我注意到,力荐《我的阿勒泰》的主要是女性评委,注重个人感受的评委。把该书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还是有些局限性。
 
  晶报:本届榜单相对往届,多了很多严肃类的作品。比如,《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重新发现社会》,《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等都是高票当选,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杨:严肃类的题材,每年都在关注。恰好今年的题材与之相符合。我们对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加以推荐,是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发展和制度建设,推动社会的进步。                                               (选自《晶报》2010年11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