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存目(2006—200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2:27:25
《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存目(2006——2009)
“2006十大好书 ”
 —————2006年 11月 23日   深圳新闻网
 
 1 《我的名字叫红》
[土耳其]帕慕克著   沈志兴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定价:29.00    ●推荐理由:每年猜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就像玩大小点。与往年出版社的手忙脚乱相比,今年世纪文景被誉为有眼光的出版社,早早就把帕慕克的作品统统低价搜罗到,名单公布前两个月新书上世,时间拿捏恰到好处,天时地利,实在是中大奖!难道读帕慕克还需要理由吗?
  2《八十年代访谈录》
   查建英著      三联书店2006年5月出版      定价:38.00元    ●推荐理由: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在成书之前,其中的一些篇章已经在网络流布。受访人几乎都是中国的文化明星,如阿城、北岛、陈丹青、崔健、甘阳、刘索拉、田壮壮等等。八十年代或者可以称之为中国社会转型之摇篮期,文化中人向来容易得风气之先,他们是具体而微、血肉丰满的八十年代。不过,查建英访谈的主旨倒不是想介绍这些个人,而是想描摹一种属于八十年代的气质,传达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呈现不可能不局部,但即使如此,它仍然是我们打开八十年代之门的一把很好的钥匙。  3《世界是平的》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     何帆肖莹莹等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定价:56.00元    ●推荐理由:“全世界的比赛场地被铲平了”——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充斥着这样的信息,只是弗里德曼把这句话大声喊了出来,于是,全世界的MBA都在读这本书。弗里德曼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3.0”时期,技术进步和网络的流行、创新模式的革命,已经把竞争的平台推平,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中,甚至个人都能参与全球的合作与竞争,成为世界的主角——只要你拥有充足的创造力。  4《伶人往事》
      章诒和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出      定价:38.00元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你不能错过的书,名字叫《伶人往事》,“写给不看戏的人看”。“不看戏的人”看的却是人生的大戏,那些故事里的人物命运。书里记录了八位伶人:尚小云、言慧珠、杨宝忠、叶盛兰、叶盛长、奚啸伯、马连良和程砚秋,他们的入行、喜好、性格、排场阵仗,在一段段文字和老照片中,看到他们人生戏剧般起起伏伏,依稀间遥想当日,是怎样的情景? 
5《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口述[    美]艾恺采访      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1月出版      定价:35.00元    ●推荐理由:梁漱溟被人称之为“最后的儒家”。他的世纪生涯既政治又学术,既乡村又书斋,既寻常百姓,又达官贵人,既生龙活虎,又屈辱压抑,实在是多姿多彩。本书即是美国学者艾恺在梁漱溟晚年时做的一个长谈,话题涉及到诸多方面。这次谈话不仅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思想家的画像,更令普通读者感兴趣的是呈现了梁漱溟日常生活中的状态。梁漱溟的传奇遭遇和所思所想,给人丰富的启示。  6《上学记》
         何兆武口述        文靖撰稿       三联书店2006年8月出版      定价:19.80元    ●推荐理由:《上学记》是何兆武的口述记录,慢慢地看这份珍贵的口述资料,好像随何先生重新行走在那个时代的历史之路上。这个历史之路好像很熟悉,又好像很陌生。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它千百次地出现在我们各种的历史书里。何先生求学的时代,正是中国最痛苦的时代。不过,那个烽火岁月在我们的历史记忆和历史叙述中,逐渐筛选成为简明的大纲,可历史并不仅仅是“大纲”,正像何先生评论西南联大历史书的编纂一样,有时候历史被写得就像“注册组的报告”,让我们看不到真正的生活,因此,当我们随着这些亲历历史的长者进入细节,历史便好像变得陌生起来,仿佛另有一个我们没有见过的时代。    7《哥伦比亚的倒影》
      [ 美]木心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定价:22.00元      ●推荐理由:木心的文字甚至是华丽的,但骨子里却落寞。把他炒作成一种热闹的场面是不恰当的,幸好没有炒作起来,幸好有些人很快就不以为然地绕过木心了。但这样的落寞适合木心以及爱木心的读者,这么用心的文字,这么考究的文字以及对人生意味的玩索,在一派喧嚣的市场噪音里,提供了另一个文字的、文学的去处,有人起哄,有人静心,热闹和落寞谁更好一些,知道的人终归会知道。
 8《追风筝的人》
   [阿富汗]卡勒德·胡赛尼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定价:25.00元    ●推荐理由:一个阿富汗作家的新作,占据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80余周,声势超过红透全世界的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不能不让人惊叹称奇。这部一鸣惊人的作品就是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不仅是一部政治纪事,也是一个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敏锐、真实,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9《为什么读经典》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      黄灿然译          译林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定价:25.00元    ●推荐理由:《为什么读经典》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谈论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并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他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伊塔洛·卡尔维诺说,对经典作品“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10《太平风物》
         李锐著        三联书店2006年11月出版      定价:14.50元    ●推荐理由:本书是著名作家李锐的系列小说“农具系列”的合集,共十六篇。这本小说集以古老的传统农具为主要意象,把数千年悠远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放在同一平台上使之碰撞,从而把中国农民与土地、农具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表现得刻骨铭心。农民在失去土地和世世代代生活环境后的茫然和决绝也在作家的描绘中格外惊心动魄。书中传达了作者对正在消失的古老农业社会的凭吊,也传达出对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许多问题的敏锐思考和至深忧虑。在形式上,该书还将图片和文字、文言与白话、史料和虚构、历史的诗意与现实的困境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超文本拼贴”。  ========================================================第八届深圳读书月“2007年度十大好书”
1 《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2《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土)帕慕克著  何佩桦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3《五月花号》(美)菲尔布里克著   李玉瑶 胡雅倩译    新星出版社2006年12月4《最后的村庄》曹乃谦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2月5《玄奘西游记》  钱文忠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9月6《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许纪霖著    中华书局2007年7月7《京都一年》  林文月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2月8《狱中书简》(意)葛兰西著   田时纲译   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9《故事》  董桥著    作家出版社2007年2月10《走到人生边上》杨绛著        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
---------------------------附:《东方今报》:2007年十大好书1、《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48.00元。         《丧家狗》一书尽管惹来诸多非议,但其作为近年来还原孔子、《论语》本来面目最重要的一部著作的地位不容置疑。           李零以心比心的结果,发现了“丧家狗”孔子。这是最具特色,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孔子观”。“丧家狗”这个词,有一点调侃的意思,但更有一种执著和悲哀在里面。李零说,他感受到一种“孤独”。因此,他对孔子有这样的阐释:“他是死在自己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不管他的想法对与错,在他身上,我看见了知识分子的宿命。”         李零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有人说,李零是丧家狗,或许,很多知识分子都是丧家狗。  2、《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著,何佩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29.00元。            这是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一部个人史、家族史,更是一部城市史,正如莫言所说:“先有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然后才有了帕慕克的小说。”对普通读者来说,这部《伊斯坦布尔》比帕氏的《我的名字叫红》更容易接近。            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         这是小说、自传,还是某种城市史?         很多人读完,依然不能清楚地回答自己。这个城市扮演着既像祝福、也像诅咒的双面天使角色,让人爱恨交加。在书中他写道:所谓不快乐,就是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城市。          帕慕克绝对是个华丽、优美和充满才气的作家。但他的写作有着某种奇怪的自我困惑,像望着镜中自己的影像,忽然惊慌起来的男孩。或许帕慕克真正的谜团还是自己。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该向帕慕克致敬意。  3、《定西孤儿院纪事》        杨显惠著,花城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25.00元。        这是一部几乎不做雕饰的作品,白描的手法、纪实性的语言、平实的语调,将一幕幕惨烈情境呈现在人们眼前。当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被许多作家放弃的时候,杨显惠以这部作品展示了写实手法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定西孤儿院纪事》里的杨显惠对人类生存绝境再一次集中展示和思索。书中巨大而又真切的苦难,使人喘不过气来,这样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更多的是缘于我们对47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饥荒的陌生,当我们看到一家人依次饿死在炕上无人掩埋,即将饿死的母亲绝望地吃掉自己的骨肉……觉得新奇乃至恐惧。          以个体的经验,痛苦是难以遗忘的,但群体未必会这样,杨显惠好比我们中间的打更人,执著地敲着破锣,用嘶哑的呐喊提醒着我们“小心火烛”。  4、《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曹乃谦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4月出版,24.00元。        这仍是一本关于苦难的书,和《定西孤儿院纪事》一样,是近年来书写苦难的集大成者,达到了一种极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出名要早一些,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对本书极为推崇,并亲自译成瑞典文,但它出名,更多的还是因为该书艺术上的成熟和题材的尖锐性。《新快报》读书版的评价很到位:如果你已经厌倦平淡的叙事,且对一个陌生的、偏僻的、原始的村庄保留着最原始的感情,对一群性欲旺盛的光棍尚存兴趣,那么,读《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新快报》并没有点出,故事发生的上世纪70年代,也是最压抑最扭曲的年代,政治、食欲、性欲三种压迫下的人生与人性会怎样?       它的重量就在这里。  5、《冒犯书》        陈希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26.00元。       陈希我的《冒犯书》受到关注更早一些,被重要的文学评论家们看好,但市场的反响并不乐观,因为这本书和书名一样,能让读者感到一种冒犯。对它的阅读仿佛不断听到硬物划过金属产生尖锐的噪音,它在不断地追问,你真的活得很好吗?你真的很幸福吗?一直到你近乎崩溃,近乎暴跳如雷。         被冠以“追问灵魂”的陈希我,在《冒犯书》中,试图通过文字和故事刺痛一下读者,为的是要冒犯我们太习惯的常态世界。       既名《冒犯书》,那么,冒犯的是什么呢?所谓冒犯,其实是“冒犯”我们所习惯的常态世界,冒犯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对世界的感受。换言之,作者试图通过文字和故事刺痛一下读者。         有人认为,《冒犯书》不容易读,但这样一本书,却有吸引人去读的魅力。  6、《西班牙旅行笔记》         林达著,三联书店2007年1月出版,49.00元。         林达系列作品始终带有历史深处的忧思,《西班牙旅行笔记》中对西班牙内战、内战后佛朗哥政府的经济开放、佛朗哥死后的宪政改革包括对1981年军人占领国会危机的处理,对中国今天都有借鉴意义。         从书名来看,《西班牙旅行笔记》似乎是本游记。实际上是以作者自己的亲身旅行经历为脉络而展开的历史和社会演化的反思之旅。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等小说让人热血沸腾,对西班牙内战充满好奇,而官方教科书所下的西班牙内战是“民主共和”与“法西斯专制”的斗争的“定论”等历史名词都在头脑中留下很深印象。然而,林达的书却告诉我们,那段历史并不像教科书所讲的那样简单。如果抛开表面的说辞,当时“共和”的一方和“叛乱”的一方所诉求的其实都有合理的内容,也不乏乖谬的一面。  7、《感官回忆录》       [智利]伊莎贝尔·阿连德著,张定绮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38.50元。        《感官回忆录》是“将情色历史、美食配方、感官记忆、文明简史、恋爱秘籍、浪漫元素……搅拌到一起的一本本年度最宝贵、最稀罕的成人情欲教科书”。(黄集伟语)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作者伊莎贝尔·阿连德,被称为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代表作是《幽灵之家》。与带有魔幻色彩的小说《幽灵之家》不同,《感官回忆录》是一本每一页都浸透着情色的美食随笔和食谱。很多人认为,这本以“春膳”为噱头的书更有看头。说是“春膳”,作者却也不是规规矩矩地提供菜谱,称道的是她骨子里透出来的那股享乐主义的幽默。         作者的幽默和智慧,以及欢快的人生态度就让你受益匪浅。读此书你会觉得,我们终日奔波在钢筋水泥汽车尾气当中缩减寿命,为什么不放慢脚步停下来,享受享受美好生活,调调情,做做饭?  8、《十年人生梦:文革亲历记》           薛声钦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38.00元。          总会有人执意留下个人的记忆,以供历史印证。           薛声钦的《十年人生梦:文革亲历记》,就可视为一部地区性的“文化大革命”简史。薛声钦在“文革”期间,曾担任广州的派性组织“工联”及“工革联”分部的“小头头”,由于积极参加运动,后来成为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即当年的广州市政府)常委。           薛声钦说,在“文革”期间直到“文革”结束后,他被政治审查六年这段岁月,“经历了曲折坎坷的遭遇——有兴奋、喜悦、幸福,也有挫折、悲伤和痛苦。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有必要把这段历史用文字记述下来。我的《十年人生梦:文革亲历记》,就是叙述我和我的朋友们在‘文革’中的亲身经历以及广东在‘文革’中的一些人和事”。  9、《开卷有疑》           杨奎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39.00元。          杨奎松的很多成果值得重视。他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对一些已成“定论”的观点提出怀疑,并进行逻辑严密的分析。           从理论上说,阅读研究著作要比阅读原始资料节省时间,因为研究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辨析资料。但从现状来看,很多研究著作不但难以明辨是非,还成为烟幕弹,增加了读者接近事实的难度。           杨奎松先生的著作不在此列,《开卷有疑》是一本文集,基本每篇评述一本同行的专著,堪称专业书评的范本。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他对一些史实的辩证,比如《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可以用“精密”两字形容。杨奎松还在前言中提到茅海建险些因为《天朝的崩溃》当不成教授,由此也可看出当下学术生态到了怎样一种地步,研究著作不如原始资料也就不奇怪了。  10、《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         韩长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28.00元。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对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选择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城乡流动及人口城市沉淀模型,描绘了农民工的人口城市沉淀曲线,指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思路,得出了农民工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并将随着现代化基本实现而终结,其终结点将在2050年前后出现的基本结论。         换句话说,这本书可能是2007年中国内地经济学领域最具有方法论价值的一本经济学著作。它将让那些经济学者汗颜,并可能在我们的经济学史上留下一笔。         正是这本书,让我们隐约看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农民工问题就会走上自由权利的轨道。 ========================================================
“2008年度十大好书”介绍
————   2008-12-05 14:53  深圳新闻网     1、《未央歌》     鹿桥/著,黄山书社     内容简介:《未央歌》1949年前出版,随即风靡香港台湾。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鹿桥的《未央歌》看作抗日战争和战后期间长篇小说的“四大巨峰”之一。另外三部是: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沈从文的《长河》、无名氏的《无名书》。而《未央歌》“尤使人神往,读来几乎无一字不悦目、无一句不赏心”。     本书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小说的背景,而故事中的主角们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由他们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年轻人的爱情,有爱有怨、有笑有泪。     《未央歌》在台港地区和海外华人中拥有大量的读者,数十年声名不堕。它曾连续15年进入台湾“金石堂”的畅销排行榜。在海外累计销售逾200万册。许多台湾读者都宣称是“看《未央歌》长大的”。
2、《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雷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近代史专家雷颐的新著《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以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为切入口,进行了独到的解读。表面上看,他从“为官”、“外交”和“洋务”三个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和事功,堪称学术界第一次“正说李鸿章”,实际上作者在展现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的同时,更向读者展现了这一幕背后,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       既要做官,又要做事,但首先是自保,这才是李鸿章的立场。全书由这点出发,论及李的所作所为,试图真正达到“理解之同情”。尤其是对李鸿章作为改革先锋的一面更是大为褒扬。无论是办机器局、招商局,设电报、修铁路,还是派留学生和陆军海军的近代化,这些大事件,都与李鸿章密切相关,都和李鸿章的支持和努力分不开。即便是使李鸿章声名受累,甚至“国人皆欲杀之”的外交,作者指出,庚子事变后,李鸿章以夷制夷,分化八国联盟,周旋于列强之间,仍是功不可没。 3、《剥洋葱》      (德)君特·格拉斯/著,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君特·格拉斯的回忆录,他今年80岁了。两年前,当这本书出版时,他自曝参加党卫军的历史,一度使这位代表德国良心的作家置于丑闻的舆论漩涡之中,但也使这本回忆录成为2006年最重要的出版物之一。         在书中,这个80岁的老人一次次地诘问年轻的自己,一层一层地剥去记忆的外皮,尽管这是一个痛苦、艰难、浸满泪水的过程,因为格拉斯认为“必须为这本书找到一种形式,这是最困难的。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它们也经常是骗人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它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我想,所有这一切一目了然,包括文学回忆录的坏名声。这就是‘洋葱’。在剥洋葱时,也就是在写作的时候,会一层皮一层皮地、一句一句地越来越明显,让人可以看出来,这下失踪者将会重新活过来。” 4、《极权主义的起源》        (美)汉娜·阿伦特/著,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汉娜·阿伦特的重要论著,《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的出版,为她奠定了作为一个政治理论家的国际声望。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作者从19世纪中欧与东欧历史中的反犹主义入手,追索其中的极权主义因素,然后审视欧洲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研究极权主义运动和政府的机构、组织和运作时,她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统治的两种形式——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结论一章中,她出色地分析了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极权统治的先决条件。 5、《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杨奎松,社科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史学界知名教授杨奎松继《开卷有疑》后的又一部论著,而且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国民党史的角度研究国共关系的著作,因此将国共关系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作者利用国共双方大量可靠、翔实的历史档案(包括档案馆档案)和许多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多方查证重大史实,全面论述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书中对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及国民党各派系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剿”共决策过程;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演变过程,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态度;抗战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决策,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等。在这些问题上,作者吸收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且有新意和开拓性。 6、《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          沈昌文/口述,张冠生/整理,花城出版社         内容简介:沈昌文,圈内人号称“沈公”,曾担任三联书店总经理,《读书》杂志主编。从2003年出版了《阁楼人语》,他出书的脚步就一直没停过。今年又把他一生的经历从头到尾如实道来,出了这本口述自传《知道》。         而张冠生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十多年身受费老田野调查的熏染,2000年撰写《费孝通传》等书。在任职民盟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之外,业余爱好记录“平民口述历史”。把这个中国读书界和出版界无法绕过的人物的生平记录下来,显然很符合他的一贯主张。沈公是个有丰富故事的人。而“大风大浪的事件,机锋交织的暗流,是非曲折的漩涡,由他说出时,波澜不惊,从容到家,一如老农讲他的春耕夏播、秋收冬藏”。有道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7、《青灯》       北岛/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本散文集《青灯》收录了北岛刚完成的11篇作品,第一部分是怀人,主角是熊秉明、蔡其矫、魏斐德、冯亦代等故人;第二部分则是游历,依旧在漂泊中怀揣着家园。       其实北岛的这本同名散文集台湾版早于2006年就已经出版,但是对于这两年来以《失败之书》等散文集重回人们视野的诗人来说,对于喜欢北岛诗意的、充溢着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以及对整个人世间大悲悯的文字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面世仍然是一件值得庆贺之事。      北岛的文字中有挥之不去的诗意和深情,你或可以说是诗人的天分,而字里行间倔强的思考则敲打着我们的灵魂。诗人漂泊的经历,和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紧密相连。北岛以诗人的敏感延续着上几代人的记忆。他所记述的这些细节,唤起读者重温那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相当程度上,这是北岛的心灵自传,诗人写道:“如果你是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 8、《浪漫主义的根源》       以塞亚·伯林/著,       吕梁、洪丽娟、孙易/译 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1965年,以赛亚·伯林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做了一系列后来定名为《浪漫主义的根源》的脱稿演讲。1975年卸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一职之后,他不断扩展自己的阅读,积累了一堆笔记,以期完成一本浪漫主义的专著。但这个计划屡屡搁浅。1999年,经过伯林文稿的主要信托人和编辑亨利·哈代的“尽量不作改动”的整理以及适当的句法上的润饰,这些当初令听众魂销神醉的思想咏叹调转换为文字的华彩乐章,依旧保持了伯林特有的雄浑而酣畅的即兴风格。       伯林本人坚决反对自己在世时出版这个讲稿,不只因为他在晚年还想完成一本浪漫主义的专著,或许还因为他觉得不经任何修改和扩充就出版一些即兴演讲是一种虚荣的行为。他很清楚自己说过的一些话很可能太笼统、太含混、太粗糙——作为演讲大概还可以接受,一旦成书便经不起推敲。但是,他明确表示同意死后出版讲稿。他肯定也知道,他的梅隆讲座展现了即兴演说艺术的绝技,完全值得原汁原味地记载下来,永久流传。 9、《聆听父亲》         张大春/著 世纪文景出版         内容简介:作家张大春40岁那一年,父亲意外摔倒,从此再没站起来。这成为他个人写作史上一部极为特殊的作品、长篇家史小说《聆听父亲》诞生的契机。在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张大春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说的正是从父亲及父辈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这部被称为张大春文学创作中“最为全面”的作品,被认为是其小说创作的“精神源泉”的家族传记,以与未出生的孩子对话的方式,从祖上五代开始,说到父辈,说到自己所处的时代。         他在父亲的病床旁动笔,写下五万字。搁了好几年,陆续又写了七万字。断断续续写了五年,终于在2003年推出,当年即入选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文学奖)、金石堂年度大众小说类畅销好书奖等。 10、《美国怎么了?》      (美)保罗·克鲁格曼/著 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在经济学界,克鲁格曼是最著名的“乌鸦嘴”。1996年,克鲁格曼出版的《流行的国际主义》一书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90年代末又近乎单枪匹马地挑战所谓美国的“新经济”,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又证实他的先见之明。当然,他最有名的当属对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预言,他曾指出,美国人花费的比他们挣的多,克鲁格曼认为,这样的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或早或晚,美国的贸易赤字将不得不下降,住房繁荣将会终结。美国未来将面临的调整不大可能是“软着落”,而是一种“崩盘式”的调整。       《美国怎么了?》是他的新作,这一次,克鲁格曼又大声质疑“美国怎么了?”他在书中回顾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历史,从镀金年代的政治经济,直到布什年代的经济停滞。他认为,这是保守主义运动掌控美国政府的必然结果。并从经济学角度对美国民主政治的近代演进历程做出了解释。
------------------附:深圳“30年30本书”入选书目公布
                                     (2008-12-21 )
 
             日前,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在市文化局联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30年30本书”与“年度十大好书”入选书目。入选书目的作者、译者、出版者将莅深领奖,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张家声、姚锡娟,著名作家陈忠实,著名书评人止庵以及来自全国知名出版社的代表都将列席盛会。 1、30年大事通过阅读确立   “30年30本书”文史类优秀读物评选自9月10日全面启动,到今晚颁奖结束,前后经历了3个多月,使之成为第九届深圳读书月持续时间最长的活动,其中经过公众自由推荐、网络票选和来自全国的专家媒体评审团的层层筛选,最终“30年30本书”与“年度十大好书”尘埃落定,两大书单出炉。    这是中国读书界一件大事。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评委代表止庵用三句话总结了这次评选活动:有立场,没利益;立足读书,远离圈子;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由于30年历史上许多大事件的发生是通过阅读来确立的,因此评委们责任重大,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下来的书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30年出版历程和阅读进程,纵然有遗漏,但每个人可以通过他的经历和记忆来丰富这份书单。 2、体现了深圳的文化担当       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读书月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尹昌龙这样评价说,权威总结历史,广泛征求意见;突出人文色彩,注重社会影响;承担历史责任,彰显特区品格。这次评选活动充分体现了深圳的文化担当。与“30年30本书”共同发布的是2008“年度十大好书”。从2006年创意到2007年落地生根,“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早已成为深圳读书月又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常设品牌,确立了深圳在全国读书界的发言姿态。今年的“年度十大好书”评选仍然坚持学术性,对过去一年的大众阅读提供了一个价值指引。 3、“30年30本书”文史类读物入选书目  1 《万历十五年》 (美)黄仁宇/著 中华书局 1982年版  2 《第三帝国的兴亡》 (美)威廉·夏伊勒/著,董乐山/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79年版  3 《傅雷家书》 傅雷/著 三联书店 1981年版  4 《第三次浪潮》 (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朱志焱等/译 三联书店 1984年版  5 《宽容》 房龙/著,迮卫等/译 三联书店 1985年版  6 《释梦》 (奥)弗洛伊德著 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  7 《一九八四》 (英)奥威尔/著,董乐山/译 花城出版社 1988年版  8 《庐山会议实录》 李锐/著 春秋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  9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 1981年版  10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米兰·昆德拉/著,韩少功、韩刚/译 作家出版社 1987年版  11 《顾准文集》 顾准/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2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陆键东/著 三联书店 1995年版  13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吴思/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14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年版  15 《朦胧诗选》 阎月君、高岩、梁云、顾芳/编选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5年版  16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著 花城出版社 1986年版  17 《日瓦戈医生》 (苏)帕斯特尔纳克/著,力冈、冀刚/译 漓江出版社 1986年版  18 《白鹿原》 陈忠实/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版  19 《1932-1972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 (美)威廉·曼彻斯特/著广州外国语学院翻译组/译朔望、董乐山、关在汉/校 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20 《围城》 钱锺书/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21 《瓦尔登湖》 (美)亨利·梭罗/著,徐迟/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年版  22 《随想录》 巴金/著 三联书店 1987年版  23 《张爱玲文集》 张爱玲/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3年版  24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 王小波/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年版  25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 新华出版社 1999年版  26 《城堡》 (奥)卡夫卡/著,汤永宽、陈良廷、徐汝椿/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年版  27 《西方哲学史》 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译 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28 《金庸作品集》 金庸/著 三联出版社 1994年版  29 《增长的极限》 (美)D·梅多斯等/著 李宝恒、译,“走向未来丛书”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30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袁可嘉等/选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1984
=======================================================“2009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揭晓
    (2009年11月30日04:51 深圳商报)  【本报讯】(记者 刘悠扬)“2009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结果昨日揭晓,第十届读书月因此迎来了一个响亮的尾声。
      
  评委会选出的“2009年度十大好书”是:
     
        1 《常识》(梁文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 《万有引力之虹》(【美】品钦著,张文字、黄向荣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版)      
     3 《蒙田随笔全集》(【法】米歇尔·德·蒙田著,马振骋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版)      
     4 《小团圆》(张爱玲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版)                  5 《认得几个字》(张大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6 《金融的逻辑》(陈志武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8月版)
  7 《荒野侦探》(【智】波拉尼奥著,杨向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8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沈志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版)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杨奎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      
  10    《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全三册)》(侯井天句解/详注/集评,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评委们纷纷表示,最终评选出的“2009年度十大好书”确属众望所归。书评人止庵已经连续参与三届“年度十大好书评选”,他表示,本届的好书评选活动已经非常成熟,评选结果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他将“2009年度十大好书”总结为五大特点:
         第一,兼容并包,满足不同阅读需求。
         第二,体现了不同文体写作在2009年度的最高成就。
         第三,兼顾中国原创与外国翻译作品。
         第四,不为畅销与否所限,但也不排斥畅销书,采取客观评判的态度。
         第五,入选书目与年度阅读热点之间呈现出诸多关联。
---------------“2009年度十大好书”评语:1 《常识》梁文道著
          入选理由:这是作者向托马斯·潘恩《常识》的致敬之作。该书继承了潘恩《常识》的传统,对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做出了理性、清晰的分析和回答,表现了一个生活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见识。 (评委:小宝) 2《万有引力之虹》 美国 品钦著
           入选理由:此书因其大胆离奇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出版后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有“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誉。而故事后面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举凡军事、武器、科研、间谍、政治、情色等等,无不大胆涉及,展现了色彩斑驳的历史画卷。(评委:江晓原) 3《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卷) 法国 米歇尔-德-蒙田著 马振骋译
         入选理由:《蒙田随笔全集》是被称为“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的法国经典作品,作者蒙田是文艺复兴之后极为重要的知识分子,他所写的随笔成为几个世纪以来文化思想影响深刻的榜样。《蒙田随笔全集》2009年新译本是马振骋先生独立完成的精心之作,因译者为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一直致力于法国文学经典的翻译,对蒙田随笔的思想把握和文字精美的推敲,都有可值称赞之处。因此新译本在蒙田作品的翻译上,有更为全面、更严谨、更字斟句酌的优点,对我们阅读经典,提供了极好的文本。 (评委:杨小洲) 4 《小团圆》 张爱玲著
           入选理由:《小团圆》的出版,不仅是2009年引人注目、引起争议的“文化事件”,更向世人展示了作者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探索。张爱玲早以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名世,她晚年重返中文创作的这部精心之作,是一部别具一格的自传小说,无论对小说主人公盛九莉复杂性格的揭示,还是对多种小说手法的大胆尝试,《小团圆》都显示了作者的苦心和雄心。作为一部具有多重诠释空间的小说文本,《小团圆》无疑有助于多角度地探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有助于重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 (评委:陈子善)
 5《认得几个字》 张大春著
       入选理由:作为一名几岁孩子的母亲,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除了那些熟悉的经典故事,我还能再讲些什么?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给我提供了新的选择。这些 “字”我能够以放松姿态牵着她的小手,躺在她身边,慢慢讲来,而且从孩子对生活中的好奇之物开始。我觉得,张大春在《认得几个字》里趣味、幽默的讲述,其价值不仅在于吸引孩子对某个“字”的关注,更是对中国文化传承、生命万物周而复始的思考和书写。(评委:姚文坛) 6《金融的逻辑》 陈志武著
            入选理由: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是近年最活跃的华人金融学者之一,是少见的能把现代金融学运用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并能提出自己独特观点和新鲜见解的人。尤其是在对《货币战争》的批判中,此书凸显了他的冷静思考与清晰观点,很好地理清了“常识”与“谬误”的版图。什么是金融的逻辑?人类为什么需要金融市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市场何去何从?这一系列的问题让转型时期的现代社会显得更为复杂。陈志武教授把金融作为“大社会”的一分子,通过精密分析和现实解读,让我们更加认识到金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可以说,这是今年新出版的财经书中能够兼顾学术视野与大众趣味的一本好书。 (评委:绿茶) 7《荒野侦探》 智利 波拉尼奥著
            入选理由: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走出魔幻现实主义而进入新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其分量之厚重,结构之离奇,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书中所描写的文学青年的艰难而又浪漫的生活,尤能引起有类似经历的中国读者的共鸣。这部作品的引进堪称今年中国出版界的重要事件。 (评委:止庵) 8《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 沈志华主编
         入选理由:在苏俄史研究领域,此书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它不仅是老中青三代学者通力合作的杰出典范,也是如何动用尽可能的研究工具和使用尽可能寻找到的参考文献的楷模。在若干重大主题的探索上,比如喀琅施塔得事件、古拉格强制劳动体制、苏联官员住房制度、二战后朝鲜托管政策酝酿和产生的背景、联盟中的民族问题等,具有突破性成果。本书28个专题虽不能构成解释苏俄史的完整的逻辑链,但足以证明苏俄帝国的崛起过程,已经孕育了它走向不可避免的崩溃的命运。(评委:刘苏里)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杨奎松著
          入选理由:作者以其一贯的学术研究的严谨、客观和宏阔视野,以其一贯的知识人的责任心、历史感和良知,将中共建国初期历史研究推向新的境界。尤其该作下卷,把中共建国置于广阔的国际背景之下,不仅涉及美、苏、印大国关系,也注意到近邻小国交往,既研究国家间关系,也分析政党关系,既关注到外交实践,也梳理了中共领导人关于世界格局的理论,对认识、理解中共建国史中诸多争议问题,有重要启发和极富建设性的教益。 (评委:刘苏里) 10《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 侯井天 句解、详注、集评
         入选理由:这本书是一部沉重的以诗为史的大著,跨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诗作者借诗喻事,记录记载时代时政,表达心中感慨,寄托情怀,讥讽不平之状,月旦现实,臧否人物,以传统文化精粹写现代社会百态,文字精致、文采焕然,有大家之势,深受世人喜欢,是不可多得的现代诗史。诠释者侯井天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关注释聂绀弩,穷数十年之力完成注解,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聂诗集注。(评委:杨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