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上校:动辄使用精锐部队救灾对中国不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23:56
http://news.QQ.com  2008年07月03日08:40   环球时报评论14040条

5月18日,海军陆战队战士在转移受灾群众。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资料图:解放军直升机参与救灾
南京军区“临汾旅”像打仗那样抗雪救灾
组图:我军“黑鹰”直升机出动救灾
组图:空军首次向灾区伞降空降兵
组图:解放军战士徒手架起便桥运送救灾物资
年初南方的特大冰雪灾害和此次汶川大地震,让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意识到,中国的自然灾害是多么频繁。

他独自在宿舍时,看到对面女生宿舍有人在洗漱,便用数码相机拍了几张…
官员为瓮安死亡少女送葬
[自杀原因][曾现“追杀”谣言][打砸图集]
·杀警察凶手租车被冤枉偷车母亲被调查
·上校:动辄用精锐部队救灾 对中国不利
·三亚形成裸泳浴场 游客不避行人(组图)
·“做俯卧撑”成流行语 取代打酱油(图)
·女司机20万元被抢 驱车连撞两劫匪(图)
平壤计划4年建成国际大都市
荐:羌族美女在地震现场医生:钱都是命换的
·瓮安事件与做俯卧撑上级让查,公安就查
·国际:多个亚洲国家陷入政局动荡(组图)
·博客:广东舞弊门的挑衅天气预报的花絮
·军事:美军黑鹰直升机在阿富汗击落(图)
金领分享英语秘诀五分钟免费学英语!
巨大的损失告诉我们,我们应当把预防重大自然灾害,当成经济工作和国家行政体系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际经验表明,即时、有效地应对灾害袭击,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常设的全国性的应急管理机制。
历年来许多重大抗灾事件发生后,无不由国家领导人和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牵头,由相关部门临时组成指挥部。笔者由此想到,灾难如此频繁,这种临时性的编制,能不能以一种固定的方式保留下来,形成一个常设机构?
不能每遇突发事件,都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全力领导和指挥、干预,这势必将影响社会运行的其他方面。国家应当设立一个专职负责处理重大灾难和突发事件的部门,建立一套完备的灾难处理系统和自行启动模式。
灾难一来,各相关部门不待上级召集,就自动就位,赶在第一时间阻断灾难蔓延,而国家最高机关则可以洞察全局,运筹帷幄,统筹兼顾,有条不紊。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着专门负责处理应急事件的机构。197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签署命令成立联邦突发事件管理署,从此改变突发事件多头管理体制。
2001年“9·11”事件后,布什总统合并20多个政府机构,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土安全部, 联邦突发事件管理署被并入该部成为“突发事件准备局”。国土安全部不仅负责处理自然灾害,也应对生产和社会的其他突发事件。
俄罗斯也于1994年成立了紧急情况部,拥有国家消防队、民防部队、搜救队、水下设施事故救援队、小型船只事故救援队在内的多支应对紧急情况的专业力量。该部所属的各种救援队伍,有着惊人的快速反应能力,3个小时可以完成在俄境内的集结,24小时可以开赴全球任何地点。在此次汶川国际救援行动中,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以速度、效率、及专业化程度给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目前的救灾机制是由一个临时性、非常设机构来领导,由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部门来应对突发和应急事件的,这有点类似美国1979年前的情况。“非典”后,政府已意识到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与之相配合的是要建立一支专门的救难队伍,激活庞大的地方军和后备军力量。目前,中国各大军(兵)种、大军区的主要使命,是防御外敌入侵和维护国内稳定,救灾只是临时性的任务,故从编制、装备、训练上,都没有直接的针对性,这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救灾的效果。
同时,动辄使用国家常备精锐部队,在当前中国国防安全形势一直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也是非常不利的。由于我国灾难频繁,每次都使用国家常备精锐部队,总不是个长久之计。
从这次汶川救灾的经验教训看,未来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的武装力量中,改建部分专门的救难部队,配备专门装备,进行专门训练。
救灾如同打仗,兵贵精不贵多。以专门的救援队伍为龙头,以我们现行武装力量体系中庞大的后备兵员为龙身,编组得当,足以在人力上保证能够应对全国所有地区的各种自然灾害,而不需要全国调动三军常备部队。
同时,中国还有数百个预备役师,平均每个省都有数十万人,这是一支多么可观的力量。除了火力和对抗,汶川救灾从各种军事指标上说都相当于一场局部战争,可是,在汶川大援救中,我们的预备役部队的强大力量在哪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支巨大的军事准备力量在关键时刻没有现身呢?也许,现在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怎样才能将现有的武装力量体系从职能上进行划分呢?笔者以为,常备军主要担负应对现代战争的主要任务,现有的省军区系统和民兵、预备役力量,则应主要应对突发灾害,作为国家专业救灾队伍的主要部分。这样,既不会因为天灾损害国防安全,同时,地方军和预备役的经常性拉动,也是动员和机动能力训练的最好机会。
相比于大规模动用精锐常备军,预备役和民兵多在本地,距离近,地形熟,可以快速到达和部署,实际效果要好得多。使用好我们武装力量中的后备军,不仅是抗灾救灾的现实需要,也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的军事效益。(戴旭/作者是资深战略评论员、空军上校。)
“更多精彩”请点击登陆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