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福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5:33:13
  天下第一福

 

        清圣祖康熙皇帝御笔——天下第一福。该“福”字巧妙地包含了“多才、多田、多子、多寿、多福”,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吉祥福佑内涵,其书法、用玺等均实属罕见。1962年周恩来总理欣然命名为“天下第一福”。福”字巧妙地包含了“多才、多田、多子、多寿、多福”,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吉祥福佑内涵,其书法、用玺等均实属罕见。1962年周恩来总理欣然命名为“天下第一福”。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代嫡孙爱新觉罗·兆瑞专为本次出品、发行提款并亲手加盖印章。

天下第一福源之地

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王府秘云洞内,珍藏着一块号称“天下第一福源”的福字石碑。每天,来这里请福的人络绎不绝,人人都想亲手摸一下这公认为“天下第一灵验”的福字,好“沾一沾福气”。 据恭王府的负责人介绍,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之用,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意外的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 ,又称“天下第一福” ,这块碑多次拓片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遗产不可胜数,为何独独这一块福字碑,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福”呢?此福又是如何成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的呢?此碑又是如何从紫禁城来到恭王府呢?岁月沧桑,“天下第一福”留下了怎样一段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天下第一福』的神秘面纱。

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60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久治不愈,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 “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一气呵成了这幅 “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

康熙御笔的整个福字倾注了对祖母的挚爱,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可谓“福”字之奇,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天下第一福”。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福御宝有意无意间,还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乃佳作天成。

其一:因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御“福”加御玺镇福,奇珍无比。

其二: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其三: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在这福御宝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60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久治不愈,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 “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一气呵成了这幅 “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

康熙御笔的整个福字倾注了对祖母的挚爱,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可谓“福”字之奇,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天下第一福”。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福御宝有意无意间,还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乃佳作天成。

其一:因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御“福”加御玺镇福,奇珍无比。

其二: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其三: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在这福御宝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其四: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该“福”字左部偏旁颇像一个“才”字,隐含“子”字,右部似王羲之所书“寿”字,右上角极似“多”字,右下部又似“田”字,再加上左上角的一点,呈现“多一点”的整体含意,其间包括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

其五: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后享高龄得以善终。可谓“福”字之灵,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而康熙为祖请福,自身亦送福得福。康熙一生政绩卓著:招降郑氏而收复台湾、平葛尔丹以定蒙古、重创俄罗斯而重夺雅克萨,完成了天下民族的大一统,康乾盛世至此发端。康熙执政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一生有子数十,子孙满堂,恰应“多子”之端;

康乾盛世,国富民强,为“多才(财)”;

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这些俱是开疆拓土,合了“多田”之兆;

与孙乾隆帝各执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

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

这切都印证了此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说,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故而,这个“福”字又被认为是汲天地灵气的古今第一灵验之福。为了永久保存这福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亲命将其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

可谓:“请福聚福、送福得福!”“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布衣之相,福泽万民,福寿永固的奥秘!

如今恭王府花园中的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当嘉庆即位后,向乾隆询问“康熙御福”之事时,乾隆沉默良久后只说了八个字:“布衣之相,福泽万民”。 从此『天下第一福』之名不胫而走,“布衣之相、福泽万民”的古训更是四海名扬。

关于这块御福石碑的去向,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困扰数位帝王达百余年之久。

另外一种说法是乾隆将“康熙御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把“康熙御福”藏在龙穴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和珅从此洪福齐天,官运亨通,荣臻三朝重臣,而且财源广进,一时富可敌国。

   从客观上讲,历代皇帝既然如此记挂此“福”,那么纵是“掘地三尺”也决不会放弃搜寻,福字碑不可能一直没有被发现。那么嘉庆及后世君王到底有没有找到此碑;如果曾经找到,为何没有将其请回紫禁城?!

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曾经发现“康熙御福”,好几回想将“康熙御福”迁回宫中,但是由于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就动龙脉,动摇大清江山的根基,此乃皇帝的大忌,与江山社稷不利。嘉庆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以后的历代皇帝也无人敢动,就一直留在这儿了。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史书中消失了。

直到1962年周总理批示重修恭王府,当时正在清查整理的工作人员打开被封的洞门,才发现藏在后花园滴翠峰秘云洞内的福字碑,经过文物部门多方的考证,验明了这正是乾隆年间神秘失踪的“康熙御福”石碑,确认其为康熙当年写给孝庄太后的福字,而盖在福字中央刻着“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已成为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周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 ,又称“天下第一福” 。

原来,在秘云洞内,福字碑正好被镶嵌在太湖石天然形成的寿字一点处,成为寿中有福!拆碑必将寿字拦腰折断;称为“折寿”;而整个寿字又构成了滴翠峰基石,拆碑,假山必会损毁,由于假山山形被垒成了二龙戏珠中的龙首,拆碑就是拆龙头;更戏剧性的是,福字碑朝向正好与风水中的龙脉相合,拆碑更会断龙脉。故而,要以毁龙头、断龙脉、损福折寿的代价才能取回福字碑!或许这才真正是『天下第一福』在恭王府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百年传奇之谜由此真相大白。

如今游客可以在洞中看到的这个碑刻,除了上文说的那些传奇故事和独特之处以外,也确实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康熙一生罕有题字。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3个,除了福字碑上的那个“福”字外,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无为”,有两重极为重要的内涵: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行“无为之治” ;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分界之所,此匾亦是警醒后宫到此“无为” ,不要干涉朝政。不过,如此重要的匾额也未有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足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王府秘云洞内,珍藏着这块号称“天下第一福源”的福字石碑。每天,来这里请福的人络绎不绝,人人都想亲手摸一下这公认为“天下第一灵验”的福字,好“沾一沾福气”。

 如果不是石碑上专门加盖了作保护之用的玻璃罩,这块碑恐怕早就被请福的人们给摸成了“无字碑”。从福字碑标识铜牌上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无法亲手“沾福”,人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把铜牌上的几个“福”字摸得锃亮。

 这块碑多次拓片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不过,由于岁月流逝,以及开放之初众多游人屡禁不止的“请福之举”,此碑的损毁已相当严重,极有可能在近期连同秘云洞一并封存,进行文物养护。

万民之福、鸿运传家

《天下第一福》是康熙皇帝在康熙盛年国运隆盛时的御笔书法。该“福”字气势蓬勃,遒劲有力,自成一体,巧妙的构成了“五福合一”和“福寿合一”的含义,极富艺术性,极具寓意性,为古往今来独一无二之福,也是康熙皇帝盛年极其珍贵的墨宝。故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字的上方盖有康熙的玉玺,这更是其它历史传碑无法相比的。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这“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福字,不仅让受福之人得福颇厚,更令康熙这请“福”送“福”之人受益终生,因此民间称此福为“请福聚福、送福得福”的绝世之作,既无论是代请、转赠、收受等,但凡沾此福缘者,俱可获得福泽无边!

 天下第一福已被乾隆帝点化为“万民之福”,理所当然的应该让天下万民都能沾沾这天下第一福之灵气,得以请福聚福送福得福。

 《中华第一福》是康熙皇帝在康熙盛年国运隆盛时的御笔书法。该“福”字自成一体,气势蓬勃,道劲有力,是康熙皇帝盛年极其珍贵的墨宝。

据说该“福”字是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十寿辰祈福所书,时因皇太后体衰病弱,康熙操心祖母身体康泰,一日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为祖母祈福,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将梦中由上天感应的该福字书成敬献祖母,皇太后得该“福”字后身体日见好转,并得长寿,享90高龄成为传奇佳话,故康熙认为该字很有灵气,令人刻于一石条之上,置于宫中,奉为大清国宝,300年来该“福”字灵验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传说得该“福”字者,便能得福阴庇护,心想事成,平步青云有如神助。

 该“福字左部偏旁颇像一个“才”字,隐含“子”字,右部似王羲之所书“寿”字,右上角极似“多”字,右下部又似“田”字,再加上左上角的一点,呈现“多一点”的整体含意,故称该字为“多才多子多田多寿福”,更为珍贵的是:在“福”字正上方又嵌印了康熙皇帝的御用玉玺用以镇福,更使其珍贵无比,据说,周总理称该字为“中华第一福”,(民间又称“天下第一福”)。

中华第一福之福源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了这福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享高龄得以善终。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天下第一福”。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福御宝有意无意间,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

  首先,御“福”加玺镇福,珍贵无比。其次,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在这福御宝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更不可思议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请福聚福送福得福

而康熙为祖请福,自身亦送福得福。

康熙一生政绩卓著:招降郑氏而收复台湾、平葛尔丹以定蒙古、重创俄罗斯而重夺雅克萨,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康乾盛世至此发端。康熙执政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这些俱是开疆拓土,合了“多田”之兆;一生有子数十,恰应“多子”之端;与孙乾隆帝各执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康乾盛世,国富民强,为“多才(财)”、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

 这“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的福字,不仅让受福之人得福颇厚,更令康熙这请“福”送“福”之人受益终生,因此民间称此福为“请福聚福、送福得福”的绝世之作,既无论是代请、转赠、收受等,但凡沾此福缘者,俱可获得福泽无边!

故而,这个“福”字又被认为是汲天地灵气的古今第一灵验之福。

为了永久保存这福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亲命将其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

布衣之相,福泽万民

福字碑传至乾隆时期,这块天佑大清的神来之作却神秘失踪了!关于这块御福石碑的去向,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困扰数位帝王达百余年之久。

乾隆皇帝一生最为叹服的人就是祖父康熙。因此,乾隆对“康熙御福”的失踪始终无法释怀。可是,当嘉庆即位后,向乾隆询问“康熙御福”之事时,乾隆沉默良久后只说了八个字:“布衣之相,福泽万民”。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务院的关注与批示之下,文物保护部门决定重修恭王府。1962年,国家领导人视察恭王府重修现场,当时正在进行清查整理工作的文物工作人员在后花园滴翠峰的秘云洞内,发现了一块福字碑,经多方考证,验明了这正是乾隆年间神秘失踪的“康熙御福”石碑,百年传奇之谜由此真相大白。

 从此『中华第一福』之名不胫而走,“布衣之相、福泽万民”的古训更是四海名扬。

福寿永固的奥秘

仔细考察恭王府,我们不难发现,『中华第一福』的藏身之处远没有传说中的隐秘。从客观上讲,历代皇帝既然如此记挂此“福”,那么纵是“掘地三尺”也决不会放弃搜寻,福字碑不可能一直没有被发现。这就为清史学者留下又一个谜团:嘉庆及后世君王到底有没有找到此碑;如果曾经找到,为何没有将其请回紫禁城?!

 原来,相传秘云洞内,福字碑正好被镶嵌在太湖石天然形成的寿字一点处,成为寿中有福!拆碑必将寿字拦腰折断;称为“折寿”;而整个寿字又构成了滴翠峰基石,拆碑,假山必会损毁,由于假山山形被垒成了二龙戏珠中的龙首,拆碑就是拆龙头;更戏剧性的是,福字碑朝向正好与风水中的龙脉相合,拆碑更会断龙脉。故而,要以毁龙头、断龙脉、损福折寿的代价才能取回福字碑!龙为天子,没有任何一位天子会做这样的事情。或许这才真正是『中华第一福』在恭王府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王府秘云洞内,珍藏着这块号称“中华第一福源”的福字石碑。每天,来这里请福的人络绎不绝,人人都想亲手摸一下这公认为“中华第一灵验”的福字,好“沾一沾福气”。

 如果不是石碑上专门加盖了作保护之用的玻璃罩,这块碑恐怕早就被请福的人们给摸成了“无字碑”。从福字碑标识铜牌上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无法亲手“沾福”,人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把铜牌上的几个“福”字摸得锃亮。

 这块碑多次拓片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不过,由于岁月流逝,以及开放之初众多游人屡禁不止的“请福之举”,此碑的损毁已相当严重,极有可能在近期连同秘云洞一并封存,进行文物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