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馆长随谈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2:13
2008-07-01 09:02:55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25fcc01009utz.html[查看原文]
《新华书目报 ·图书馆专刊》是我必读的报纸,今天收到了最新的一期(818期),打开一看,萧馆长潇洒的笑容映入眼帘。读了老萧谈笑风生的一席话,发自内心地喊了一声,老萧,说得太好了!
说图书馆无外乎资源、技术、管理、人员这样几个东西,说来说去也是老生常谈。老萧这么一聊,把其间的精髓一下子拎了出来,真是听老萧一席谈,胜读一车书。
精髓一:技术:问题在于技术,而是推广。老萧说:“一个资源建设项目涉及到的决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有项目组织和推广问题。”项目的组织和推广的确是我们图书馆界新技术应用的软肋,使项目成败的关键。我们不缺乏新技术,但缺乏实用新技术。很多图书馆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曲高和寡,最后束之高阁,不了了之。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培养读者使用新技术的好奇心,在大张旗鼓推广新技术方面,我们图书馆做得很薄弱,甚至还不知道怎么做,没有形成有效模式。厦门大学在这方面作了宝贵的尝试,读了萧馆长的访谈,深受启发。
精髓二:资源:特色数据库。老萧说:“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数据库外,也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特色库资源。”图书馆是数字化资源建设领域是不是只能担当被动的角色,而不能有所作为,老萧回答说No. 并举出了一个非常有力的例子:厦门大学学术典藏。特色资源库的建设是大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图书馆2.0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手段不是扫描图书,更重要的是资源聚合。例如厦门大学有一个宝贝叫易中天,不管它的三国讲得如何,总是当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厦门大学当然有义务而且有能力将其建成一个聚合性的资源库,将来人们研究易中天,就会来夏大图书馆。这是 Google做不到的。大量的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才真正为信息基础结构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奠定了基础。
精髓三:服务:比基尼模型。老萧说:“我们必须明确两点:第一,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总体上是有限的;第二用户对图书馆不是完全依赖的。”老萧的这两个估计是我读到的最理性、最清醒也是最有力的对图书馆现状的估计。这是比基尼模型的上面部分。老萧是图书馆馆长,这个估计是从图书馆角度作出的。雨僧从另一个方面再补充一下,那就是:第一,网络资源提供的服务总体上是有限的;第二用户对网络资源不是完全依赖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假设:没有一种机构提供无限的信息服务功能;用户不会完全依赖一种信息服务模式。在信息服务多元化的环境下,我们的基本点就是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才能在整个信息服务结构中占一席之地。至于怎样提供服务,见萧馆长的谈话。
精髓四:管理:团队模式。老萧说:“与传统管理模式中简单地按部门进行单一划分的做法不同,弹性管理的基础主要是按工作小组开展分工协作。”老萧的弹性管理就是一种团队组织结构(Team-based structure)。团队组织结构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学术图书馆组织结构,由于这个组织结构比较灵活,能够很快适应图书馆技术、资源和用户环境的变化,高效率地实现图书馆的各种管理目标,从而成为国际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
总之,图书馆的环境正在变化,图书馆只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生存,那么图书馆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老萧的谈话中我们会有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