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用刀剑杀人和用政治手段杀人,有不同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23:32

第四章   用刀剑杀人和用政治手段杀人,有不同吗?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1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3,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4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後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而死也?”

【译文】梁惠王说:“我愿意安心接受你的指教。”

孟子说:“杀人,用棍棒和用刀剑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用刀剑杀人和用政治手段杀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马棚里有健壮的马匹,老百姓却面带饥色,田野上有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着兽类去吃人。禽兽自相残食,我们人类尚且羞耻与之为伍;作为人民的父母官,在办理政务时,不免干出驱赶着兽类去吃人的事,会不会羞耻于其作为人民的父母呢?孔子说过:‘一开始制作陶俑的人,难道没有继承者吗?’就因为陶俑象人才用来陪葬。统治者又怎么能让自己的子民饥饿而死呢?”

【说明】在孟子提出一系列王道爱民政策后,梁惠王终于不得不虚心求教了。孟子此时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爱民与杀民!孟子之举例,实际上就是批评梁惠王的霸权政策、行为方式就是在杀人。从现代考古所知,殷墟侯家庄大墓中的殉葬者,约四百人,仅武官村大墓中就有殉葬者近百人。其中有被反绑及砍下头的殉人。殷墟还发现有很多人祭的遗迹,在一批排葬坑及散葬坑中,有被杀的无头人骨架及人头骨。此外,宫殿建筑、宗庙以至一般居室的基址中,也都发现有人祭遗址。卜辞中亦有大量杀人祭祀的记载,其中最多一次杀祭者达五百人。人祭的手段包括砍头、肢解、焚烧等。被杀者多为俘虏,其中又以羌的数量最多,此外还有仆及少数的妾等。这个陋习在周初已经改为用陶俑来代替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然而在春秋时期,这种用活人陪葬的风气又有死灰复燃,所以孔子不得不扼腕而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开始制作陶俑的人,难道没有继承者吗?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实际上是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国家靠的是什么?人民!没有人民的国家叫什么国家呢?而人民的拥护,就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一个国家赖于繁荣和富强的最基本要素。所以,制作陶俑来陪葬的这种传统,是应该有继承者的!后来的秦始皇用了大量的陶俑来陪葬,其实就是“始作俑者”的继承人,也是他对殷商王朝和春秋战国时期用活人来陪葬的反对。

孟子之所以提到孔子这句话,就是想要说明劳动力资源的可贵,也以此来说明爱民的行为方式的重要性。作为人民的父母官,怎么能让自己的子民饥饿而死呢?所以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爱民、护民、裕民。

——————————————————

【注释】1.梃:《广雅·释器》:“梃,杖也。”朱骏声:“竹曰竿,草曰莛,木曰梃。”这里用为棍棒之意。

2.恶:(wù务)《诗·郑风·遵大路》:“无我恶兮,不寁故也!”《老子·二十章》:“美之与恶,相去若何?”《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孟子·公孙丑上》:“无盖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议兵》:“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集韵·莫韵》:“恶,耻也。”这里用为羞耻、羞愧之意。

3.俑:《礼记·檀弓》:“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埤苍》:“俑,木人。送葬设关,而能跳踊,故名之。”《通典》引《礼记》:“俑有面目机发,似于生人。”本义:古代陪葬用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因象人。故从人。这里用为陪葬的陶人或木制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