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志:一张报纸于一个瞬间(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33:30
历史是一条河

  那飞转的漩涡、

  翻腾的浪花

  诠释着历史的惊心动魄、

  婀娜多姿!

  现实是一首歌,

  那激扬的咆哮、

  低沉的呜咽,散发着现实的酸甜苦辣、

  冷暖沉浮!

  瞬间,

  一个个或摄人心魄,

  或沁人心 脾的瞬间

  就是漩涡,就是浪花,

  就是咆哮,就是呜咽,

  把今天的现实、

  昨日的历史,

  深深镌刻在人的记忆深处、心灵深处

  久久回荡

  第一现场

  要是你的作品还不够好,就是因为离战争还不够近的缘故。——罗伯特卡帕(匈牙利著名战地摄影家)

  洪水冲断陇海铁路

  2002年6月8日,灞河发生近20年来罕见洪水,陇海线西安灞桥段铁路大桥被冲垮,致使这一交通大动脉中断10余小时 本报记者 邓长泰 摄

  洪水冲断陇海铁路

洪水中救出被困者

  拍完营救,我的背晒脱了皮

  本报记者 王荣忠

  2003年8月27日上午11时,宝鸡市虢镇渭河大桥东500多米处,3名被困者站在洪流中大声呼救。

  在渭河北岸的一处夹心滩上,宝鸡市公安局十多名民警探水过河。为了能够拍摄到最精彩的画面,我脱掉衣服,一手举起相机,一手拿着电池,在齐腰深的急流中冒险涉水到达那个土堆上。但由于水流太急无法过去。望着庵棚里的被困者,大家心急如焚。

  那天雨过天晴,阳光在干净的空气中肆虐地炙烤着大地。我们几名记者和十多名营救人员挤在不足4平方米的土堆上,就那么毫无遮拦地被烤着。

  11时35分,两名水性较好的营救人员向被困者游去。一个浪头打来,营救人员被淹没了,人们发出一片惊呼!还好,营救人员很快露出水面,继续前进。水流湍急,营救人员要带着3名被困者游过去非常困难。

  12时13分,3名救援人员用绳索绑住游泳圈,让被困者坐在里面,用绳子将其往北岸拉。只见一个浪打了过来,在浊流中呈现出一个浪花,我的快门也同时响起,一幅冒险拯救被困者的画面凝固。

  13时04分,3名被困者依次在营救人员的保护下安全上了岸。岸上掌声雷动。

  几天后,我的脊背疼痛难忍,最终晒脱了一层皮。

  刀下救人

  2001年6月12日,34岁的卓武善在一辆中巴车上用刀劫持了一名女乘客,要求3分钟内让某某领导来见他。警方安排一小孩为歹徒送水以麻痹歹徒,创造解救机会。80分钟后,人质获救本报记者 蔡勇 摄

  救命索道

  2006年9月26日晚,一辆轿车不慎撞山,两男子落入沣河。27日,附近村民、交警在河流上架起空中“索道”。最终两男子顺利脱险

  本报记者 王鹏 摄

  第 1页

   配角的“魅力”

本报记者 李杰

  临时产房

  2006年6月6日,我去西安火车站采访返回时,看见西安铁盾第三招待所内突然冲出来一个人,神情慌张地喊:“怎么120还不来?”

  我推门进去,顿时惊呆了。一个女子光着下身跪在地上哇哇直哭,地上流了很多血,卫生纸扔了一地,旁边坐了一男一女,六神无主。“不好,有人生孩子了!”见状我没敢举相机,觉得一是侵犯人家的隐私,二是觉得很不人道。我大喊:“拿床单来,把她围起来。”很快一个临时产房就搭成了,这时候我才开始拍摄,基本上都是围着产妇拍的片子,但总觉得不满意。正苦闷时突然从招待所楼上匆匆地跑下来一个女的,只见她从楼道里探出头来既好奇又不敢靠近帮忙,于是我把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定格下来,画面左边主体突出,但右边的配角更有魅力。

  营救民工

  2005年1月8日,西安市西影路一工地电缆沟突然塌方,一农民工被深埋黄土中。武警陕西总队二支队五中队20余名官兵前往抢险,在没有挖掘机的情况下人工施救,最终被埋农民工一人获救,一人不幸遇难本报记者强军摄

  矿上出事了

  2005年12月1日,山西省襄汾县塔儿山铁矿、卧龙沟矿区两矿为争抢资源,井下发生械斗并人为投放炸药,引发爆炸,7名陕西籍矿工身亡。发生械斗双方均有山西省颁发的安全整治合格证。时隔4日,讨要工钱无望的众多陕西矿工背着铺盖离开了卧龙沟矿区去别处谋生。本报记者赵航摄

  矿工获救

  2002年7月12日,经过200余名抢险人员日夜奋战,被困在陕西省子长县建设煤矿井下长达8昼夜零8小时的9名矿工全部奇迹生还。7月4日凌晨3时15分,子长县突降暴雨,泥石流涌入矿井将正在作业的矿工困在井下本报记者 张宏伟 摄

  第 2页

   关注民生

  良好的态度对于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正如机油对于机器一样重要。——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

  向农民工鞠躬道歉

  2006年1月1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榕明来西安一建筑工地慰问农民工,并给农民工发了慰问金。不料,张榕明走后,慰问金竟被包工头收走。12日张榕明要求陕西省总工会严肃处理此事。当日,蜀秦劳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经理,就慰问金被包工头收走一事,向农民工鞠躬道歉 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

  市长暗访黑三轮

  2003年7月12日,时任西安市常务副市长的陈宝根一身休闲装扮,利用休息日走上街头独自体验机动三轮车载客情况 本报记者 闫文青 摄

  再看一眼西大街
2001年3月底,西安市西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开工

  本报记者 赵云波 强军 摄

  第 3页

   揭开黑幕

  如果能保证毁灭你,那么,为了社会的利益,即使和你同归于尽,我也心甘情愿。——福尔摩斯(英国侦探小说中的著名侦探)

  豫南暗访假币窝点

  本报记者 薛振宇

本报记者 谢海涛 摄

  我和谢海涛有过多次暗访合作经历,2001年初在豫南暗访假币制作只是其中的一次。

  在豫南平舆县、上蔡县、项城市交界地带,贩卖假币行为相当猖獗。2001年春节刚过,谢海涛就和我远赴豫南,准备“会一会”当地的假钞贩子。

  我们通过线人与假钞贩子接上头后,便正式“造访”。在赶往假钞窝点的途中,我们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互相提醒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敢露马脚。

  与假钞贩子见面后,我巧妙地与之周旋,尽量表现得像个购买假币的“老手”,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谢海涛创造偷拍机会。当一个假钞贩子拿出药水、熨斗为我们示范做假币时,谢海涛悄然靠近。我知道他就要行动了,不失时机地打着了打火机,去给假钞贩子点烟,掩护海涛乘机拍摄图片……《人民摄影》这样评价这张照片:“画面将摄影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限,给人们展示了在常人看来只有在小说、影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景。这些照片的来之不易丝毫不亚于某些战争或重大灾难事件的拍摄,这是摄影记者用生命和超人的意志讲述的一个个常人鲜见的真实。”

  交钱放行

  2006年8月29日,210国道陕西省洛川县京兆收费站南的一段封闭路段,一辆警用面包车内2名交警违规拦车,并收取司机罚款,见记者拍照,正在收钱的交警抬头看了看,之后继续开票收钱本报记者周清 摄

  目击毒祸
  2000年7月11日,西安火车站周边一块废弃场地上,记者守候数小时拍到了几名吸毒者注射毒品的丑态。火车站周边地区流动人员较多,长期以来成为刑事、治安案件的多发地 本报记者 谢海涛 摄

  第 4 页

   法制人生

  法的发展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奥地利法学家)

  女主播感化杀人犯

  2005年4月10日,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感化而自首的杀人疑犯袁炳涛被从北京押回陕西省礼泉县,在节目主持人向菲陪同下,与分别3年的70多岁老母见面本报记者王荣忠 摄

  民警来搭救小偷要验证

  2005年6月10日,一小偷作案后被失主发现,遭百名群众围追,怕挨打的小偷躲进西安市沣惠渠污水洞内。民警赶来搭救,小偷怯生生地从污水渠的桥洞下面探出脑袋,查看阿房宫派出所民警出示的证件本报记者强军 摄

  踩扁你个黑出租

  2002年9月2日,一位“的哥”激动地爬上一辆刚被砸毁的出租车,奋力跳起,向“黑车”跺去。当日,西安市交通局在省体育场西门广场,对拒不接受处理的15辆非法营运车辆当众销毁 本报记者 张逸飞 摄

  第 5 页

   冰淇淋的滋味

  2004年6月18日,张红(右二)涉嫌贩毒被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胡家庙派出所拘留,她3岁的儿子小明由于没人照顾,也被带到派出所,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边吃着冰淇淋一边对记者做鬼脸。据了解,张红的丈夫也因为贩卖毒品正在服刑 本报记者 陈团结 摄

  法庭搬进医院

  2003年9月18日,西安市雁塔区法院为照顾3名患病不能下床的被告,将审判法庭设在了医院,审理了一起医院告患者的民事侵权案 本报记者 宁峰 摄

  多想回到亲人身旁

  2005年3月7日,20名服刑女子,在狱警的带领下游览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一对母女的天伦之乐勾起这群特殊女性的思亲之情

  本报记者 邓小卫 摄

  穿上警服你就是警察

  2004年8月23日下午5时左右,西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五大队在交大南门的612路车站抓获了一名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的骗子。在派出所内面对警察,“假警察”薛东平低下了头

  本报记者 王鹏 摄

  第 6 页

   人与自然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珍古道尔(国际知名动物行为学家)

  人类母爱抢救金丝猴

  2002年3月28日,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降生了一只雄性川金丝猴“迪迪”,由于其母亲为人工繁殖饲养母性不强,“迪迪”一出生便被遗弃。抢救中心通过媒体向西安周边地区母亲征集人类初乳。先后有10位母亲为“迪迪”献出2000多毫升的初乳。其中家住周至县楼观台的童小敏女士更是来到中心,亲自为“迪迪”哺乳 本报记者 宁峰 摄

  奄奄一息

  2002年12月23日,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的芦苇丛中,6只误食毒饵的环颈雉5只已经死掉,一只奄奄一息。本报记者 强军 摄

  沙尘暴袭来

  2006年4月11日,西安遭遇沙尘暴,城市笼罩在浮尘中,行人无奈躲避。本报记者 赵航 摄

  第 7 页

   污水里游泳的孩子

  2003年6月22日,一名放暑假的学生在周至县尚村段渭河里游泳避暑,河水色如墨汁,水面漂浮着白色泡沫。据陕西省2002年环境监测报告显示,渭河居陕西省六大江河污染之首,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 本报记者 闫文青 摄

  旱塬人的渴望

  2003年7月11日,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省长武县由于常年干旱,部分山区农民只能饮用窖水。冉店乡宝盖村村民赵志新,家里5口人以及他们饲养的牲畜都是靠饮地窑水生存,县水利局负责人估计到2010年全县基本能饮上自来水

  本报记者 胡国庆 摄

  第8 页

   时尚都市

  对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它没有见过的方面表现出来。——亚历山大(俄国二十世纪最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

  “麻花”盲道

  这是2007年5月西安市南二环长安路立交桥东北角人行道上一段新铺成的盲道,居然有十多个弯,真不知道如果有盲人从这条“路”上走过,会不会被拐晕了头

  本报记者 孙强 摄

  手忙脚不乱

  2003年10月23日,5岁的贝贝一边拉小提琴一边滑花样旱冰,穿梭于西安市西部电子商城广场上的人流中。贝贝爸爸说:孩子对旱冰运动和拉小提琴都有很大的兴趣,为不耽误两项练习,爸爸建议贝贝将拉小提琴和滑旱冰“合二为一” 本报记者 邓小卫 摄

  第9 页

   人物百态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抗日爱国名将)

  仇人相见

  2006年4月13日,杨虎城嫡孙杨瀚专程前往河南,与当年参与杀害杨虎城将军的杨轻典老人见面。当杨瀚表明身份后,杨轻典老人把头扭到一边悄然抹泪,57年恩怨顿成云烟

  本报记者 蔡京瑞 摄

  相亲

  2006年1月12日,陕西省安康市大同镇杨庄村39岁的王宗洪回家相亲。离异的他在外漂泊多年希望成个家,好好过日子 本报记者 胡国庆 摄

  长征战士邬家珍

  2006年8月9日清晨5时20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声中,92岁的老红军邬家珍身着军礼服,胸前挂着共和国勋章,凝望着五星红旗庄严地敬礼。邬家珍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经历了25000里长征 本报记者 胡国庆 摄

  第10 页

   文教体育

  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

  24岁上小学

  1999年9月,24岁的佘世军成为陕西省勉县漆树坝乡蒋家沟村小学的小学生。此前佘世军曾在外面闯荡6年,当过老板并小有积蓄,但因没有文化,他吃尽了苦头

  本报记者 胡国庆 摄

  农村老汉当模特

  1999年12月16日,贺师傅在西安教育学院做绘画模特。他干这一行已有10多年了

  本报记者 强军 赵云波 摄

  广告压城

  2006全国秋季糖酒会召开前夕,西安主要干道被酒类广告包裹得严严实实本报记者 衡国良 摄

  甲B假B

  1999年甲B联赛倒数第二轮,陕西球迷打出了“假B”横幅,抗议“问题比赛”

  本报记者 孙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