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日本周边事态战略部署中的作用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34:12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杨毅于1月中旬召开今年首场新闻发布会,称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2007年是北京政府反台独的关键时期。
就在杨毅发表“反台独关键年”的言论前,日本方面传出消息:日美将从2月起开始研究台湾海峡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事态——例如台湾宣布独立或中国大陆对台湾动武。此时的日本,已经完成了从防卫厅向防卫省的升格,最令人关注的是,《周边事态法》修改版所要求的自卫队后方支援活动等“附属任务”也同时升格为“基本任务”。至此,日本试图加深对台海局势渗透力的策略逐渐清晰。
浓厚的台湾情结
从整个东亚的地理环境考量,日本向来将台湾海峡看成自己的生命线。日本对国外能源依赖非常强,它在中东产油区进口大量原油都必须经过南海水道。而南海水道途经台湾海峡、南沙海域及东南亚有关国家的沿海,是一条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意义的重要航线。因此,若中国统一,阴晴多变的中日关系将对日本的这条“经济命脉”产生不可预期的风险。
从历史上看,日本对台湾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割地赔款,台湾及澎湖列岛成为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投降,台湾被殖民统治五十年后回归中国。
更重要的还是经贸关系。台湾近年来的贸易重心向亚洲倾斜,成为日本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尽管日本将目光转向中国大陆及其它地区,对台湾投资及贸易有所减少,但以贸易立国的日本还是害怕中国的统一会扼住了本国经济发展的喉咙。
尽管日本具有浓厚的台湾情结,但对于台湾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日本和台湾老一代政治人物退出历史舞台,日本新生代政权(如现在的安倍政府)对台湾的看法不再受历史的影响,而是被世界舆论所左右。
在许多日本人看来,台湾是西方民主的样板,应该在台海问题处于紧张状态时,采取有关措施保护台湾,从而刺激日本政府对台湾政策的转型。近年来,“海洋国家论”在日本民间流行,持这种思想者认为,海洋与大陆两种类型的国家无法和平共处,必然会产生冲突。这种思潮将日本和台湾连系在一起,为日本政府提供另一种形式的对台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备战“台海有事”遏制中国
日本于1972年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并与台湾断交。此后的几十年里,中日关系磕磕碰碰,“政冷经热”的状态维系了三十多年。撇开纷繁复杂的中日外交不论,从上述地缘因素看,日本在台海的势力渗透是维系自身发展的必需政策。
2006年2月,日本开始修改1999年通过的《周边事态法》,将台海纳入“有事”的适用范围;2007年1月9日,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厅”与“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自卫队海外行动主要进行维和和实施国际紧急救援等原先属于“附属”的任务而今却成了主要任务。
此外,新法案还规定,在海外行动方面,防卫省将像他国的国防部一样,拥有更大自主权,这些都为日本将来在可能出现战况的台海局势提供了出兵的法律依据。
上述一系列法案的改革显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日本政府“有步骤”的战略需求。日本早在1990年代就开始对“台湾有事”表现出兴趣。例如,1997年8月,内阁官房长官尾山静六就宣称:日美防卫合作范围理所当然包括台湾海峡;1998年5月,外务省北美局局长高野纪元又说:“日美新防卫合作指针中所说的远东地区包括台湾,因此日本的‘周边事态’也包括台湾。”
回头看看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台日之间的军事关系并不密切。但民进党执政后,台日军事互访层次大幅度提高。2003年,先是曾担任日本情报本部计划部长和日本驻华使馆武官的长野阳一提前退役,出任日本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主任,开启了日本退役武官赴台北任职的先例;几乎与此同时,台湾现役中将王伟先也以“国安局特派员”身份到东京的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任职。
同一年底,陈水扁推出“台独时间表”,台海再次进入危机时期。许多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陈水扁台独步伐的加快,危机随时可能激化。而台湾当局认为,在2008年陈水扁下台后到北京奥运会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实现台独最后的机会。
一般认为,台湾一旦宣布独立,大陆动武的可能性极高。因此,日本通过修改《周边事态法》,将台湾纳入“有事”范围,从短期看是为了迟滞和影响大陆武力攻台,从长期看则是为了阻延大陆与台湾统一、遏制中国的崛起。
日本的这一战略符合美国的利益,在美国看来,台海维持不独不统的现状对它最有利,而日本人则抓住美国人希望看到中国大陆和日本争夺想从中渔利的心理,做出不怕开罪大陆的姿态,因此,美国自然也愿意放开手让日本人发展军力,并允许其提升在台海局势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