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尽自己的责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9:42

【原文】逸1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2言,身中清,废3中权。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

【译文】隐逸的人士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人。孔子说:“不肯屈降自己的意志,不肯辱没自己的身份,这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屈降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言语却合符伦理,行为合符思虑,他们就是这样而已。”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却放纵言论,但却保持了自身的清白,中止了权柄的利用。我就和这些人不同,不一定会这样,也不一定不会这样。”

【说明】孔子举了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人的例子,也就是说,隐士有好几种,隐居而忧天下之事者有之,隐居而不问天下事者有之,隐居不出面但帮助统治者出主意者亦有之。避世隐居固然不对,但如果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能够出来为国家为人民效力,也就对了。而如果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还是隐居不出,那也就错了。这也是在《为政》第十二节中孔子讲过的“君子不器”的问题,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不要成为一个有固定形态的人。也就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意思。需要用我的时候,把责任交给我,我就做;不需要用我的时候,我就收藏起我的知识和能力,退避三舍,无可无不可,怎么样做都可以。这也就是教导子路,不要一昧责怪别人,也不要太高要求别人,每个人的追求和理想都是不一样的,最关键的是要自己做到,尽自己的责任。

——————————————————

【注释】1.逸: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也指亡国后的遗老遗少。《左传·桓公八年》:“随侯逸。”《国语·郑语》:“取之以逸逃于褒。”

2.放:《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吕氏春秋·审分》:“无使放悖。”这里用为放纵、恣纵之意。

3.废:《书·大禹谟》:“不废困穷,惟帝时克。”《书·康诰》:“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诗·大雅·韩奕》:“无废朕命,夙夜匪懈。”《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荀子·不苟》:“君子两进,小人两废。”《淮南子·原道训》:“轮转而不废。”这里用为中止、停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