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俄国人为什么不爱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4:20

这些俄国人为什么不爱国          

苗振亚

几年前,曾在一期《读书》杂志上,读到过一篇文章。文章说的是诺曼底登陆五十七周年之际,美国史学界和知识界部分人士举行集会,对美国几十年来抬高自已的战时功劳,过度淡化苏联的巨大牺牲,公开表示不满。事实上,当1944 年6月6日登陆诺曼底时,仍有210万德军在全力对付苏军,与盟军打仗的德军仅有100来万。因而,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既不是在诺曼底,也不是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而是斯大林格勒与库尔斯克两大战役。要是没有苏军的英勇作战和苏联人民的坚忍不屈,战争就不会么快结束,也许还要再打上几年。


这篇文章的题目与作者已经忘记,但有一段话却记在我的笔记本上:“多年来不堪斯大林恐怖高压统治的苏联人民,在战争初期,对纳粹入侵部队,甚表欢迎,他们以为让希特勒统治总比让斯大林镇压好。没想到德军奉行日耳曼民族优越主义,极端看不起俄国人。他们认为俄国人是劣等民族,是‘次人类’,以残酷手段对付俄国人……德军的野蛮反倒激起俄国人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的民族爱国之情。”正是苏联人民的这种转变,才应该是德军失败的真正原因。

第一次接触到这件鲜为人知的事实,令我十分吃惊,也有点半信半疑。以后,这件事的真实性,又在多处文字中得到证实。


曾在苏联解体前担任过苏共中央宣传部长,解体后担任过俄罗斯联邦为政治镇压受害人平反委员会主席的亚·尼·雅科夫列夫,写过一本名为《一杯苦酒》(新华出版社1988年8月)的书。在这本书中,就提供了大量令后人难以相信却又不得不信的事实。


1941 年6月,纳粹德国以闪电战进攻苏联,几天之内就长驱直入苏联腹地,半年不到就逼近莫斯科,苏军的19个集团军和250个师被歼灭。根据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统计,整个战争时期,被俘苏军官兵约459万,而仅在开战最初的两三个月,被俘苏军官兵就高达200万。从当时双方武器装备的整体实力来看,可以说是不分上下,再加上是在自己家门口作战,得地利之便,为什么竟会如此望风披靡,一败涂地呢?从解密的档案记载得知,在刚刚开战的头几个月,有些部队根本就是虚应故事,不战而败。在白俄罗斯战场,就有整个师不战而集体投降的战例。更丢脸面的是,投降时还打死了各级政委。有位库利克元帅在和官兵一同突围时,就怕内部有人暗算与出卖,竟然脱去了元帅服,换上坦克兵的连裤装:而斯大林的儿子亚科夫大尉被俘时,尽管换上了士兵服,混在人群中,最终还是因身边人告密,被德军指认出来。从伤亡数字上看,整个卫国战争,发动进攻的希特勒军队只损失500万人,战斗在自己土地上的苏联军队却损失3000万人。可见苏军不是失败在军事实力上,更多的是在失去人心上。


斯大林政府所以会失去人心,主要是他建立了一个全面镇压个人与社会的暴政体制,残酷地进行政治迫害。千百万清白无辜的人被消灭,亿万活着的人则生活在恐怖之中。尤其是整个30 年代,从中央到基层,从军队到地方,似乎总是在不断地杀人。枪决一个人或枪决一批人,就像按单子把牲口赶往屠宰场一样简单。按道理说,卫国战争结束后,被俘官兵与战时被驱赶出国的普通百姓被遣送回国,应该是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然而,其中就有27.8万普通百姓与17.2万军人拒绝返回家园。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选择回国的几百万人则受到犯人一般的待遇,有些人甚至遭到镇压。即使是乡村农民,也难逃政治迫害的厄运。仅是在30年代初“剥夺富农”的过程中,就有50多万农民被判处监禁,许多人被枪决;有120万农民被举家流放到西伯利亚与极北地带,他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丧失权力,任人宰割,不少人被折磨而死。一次又一次政治大清洗,究竟有多少人成为斯大林的刀下之鬼?有人说是在2000万以上,有人说是在6000万之下,至今也无确切数字。不过,雅科夫列夫有一句话说得明确:“斯大林杀死的共产党人比世界上所有法西斯独裁者所杀死的加起来还多,提醒这一点对当今斯大林分子布尔什维克是有益的。”


政治上迫害,经济上则不顾人民的死活。就在两千万饥荒农民快要饿死的情况下,斯大林仍然要政府扮演粮食出口大国的角色,收买人心,树立世界革命领袖形像。就在市场无法向人民提供起码的生活必需品时,以至于农妇们要靠织点土布缝制衣裳,政府却照样大办军工厂,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扩大战备上。


斯大林的倒行逆施,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前的五十年代初期,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无法抚平的伤痕。据艾特玛托夫说,他所以要从事小说创作,就是有太多亲人遭到镇压的回忆,压得他太沉重;戈尔巴乔夫决心从事政治改革的动机,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了给受迫害的亲属伸冤,让恶梦一般的时代永远成为历史。


再回到卫国战争上来。身在苦难深渊的苏联人民,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希特勒身上,显然是幼稚可笑的。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本身就是残暴的侵略扩张行为。其后对苏联人民的残暴本性,也很快表现出来,这才唤醒人民的理智,奋起反击,使战局很快得以逆转。我曾设想,如果纳粹入侵部队能够善待苏联人民,对苏联人民采取怀柔政策以收买人心,那结果真是不敢设想。


由此,我想到,要把爱国主义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首先当是这个国家(请不要与祖国混淆)是可爱的;而可爱的底线,当然是在这里能够吃饱饭,能够自由地呼吸,能够正常地说话,能够不必时时处处担心有形的或无形的眼睛的监视,更不必说秘密警察的逮捕。而这一切,都成了人民的奢望,全不在斯大林的考虑之列。我不知道,对于苏联人民这种引狼入室与不战而降的行为,斯大林事后是否进行过反思,我只知道,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依然是他英明决策的结果。

如今,斯大林死去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历史早已翻开新的一页,一派歌舞升平抹去了昨日的记忆。然而,雅科夫列夫对俄罗斯的现实依然不无杞忧。他说:“斯大林现在还没有完全死亡,他处于不省人事中。但是斯大林偶像崇拜者时刻都在为复活‘伟大领袖’的事业而忙碌。”那么,对斯大林以及斯大林时代应该如何评价呢?雅科夫列夫没有具体阐述。他只是说:“对斯大林的评价是一个每个人的良心问题,是一种衡量责任心和心理完整性的尺度。”雅科夫列夫说得好,而对“伟大领袖” 之类的问题如何评价,对我们同样也还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