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无我 矢志空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6:37:47
    季岩,我军第一位军事战略学女博士,生前系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战略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是空军高层次人才。

    2010年3月27日,季岩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熟悉她的领导、战友、学生和朋友无不备感惋惜。

    季岩,这个在生命之路上挥洒才情的理想殉道者,在国防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大舞台上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她还有太多的事没做完……

    病重期间,季岩写了一本日记,她在扉页上写下“远征记”3个字。打开这本心灵日记,季岩那平凡而不平淡、平静而不平庸的绚丽人生,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职业是我美丽的红舞鞋”

    1988年,季岩凭着艰苦的自学,在机关门诊部护士岗位上考入当时的空军政治学院,攻读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调入空军指挥学院。后几经努力,她考取了军事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开始了军事战略学的学习和研究。这一年,她已经41岁了。

    为了自己的职业梦想,季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读博士的最后一个寒假,学院规定学员必须全部离校。季岩为了尽早完成博士论文,在宿舍准备了好几箱方便面,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听着学校工作人员给宿舍和大门上锁、贴封条,楼里沉寂下来以后,她开始专心致志地撰写论文。季岩沉浸在科研世界里,一干就是10多个日夜。论文完成后,她才给毫不知情的队干部打电话,把自己“放”了出来。

    对季岩来说,忘我地学习和工作一直是她生活的常态。季岩的同事郭金锁告诉笔者,她患胆囊炎多年,每次发作都伴有严重的头晕和呕吐,但她总是买点儿药对付一下,因为她不想因检查治疗而耽误时间。

    季岩的同事杨宇杰说,季岩的身边人都知道,她始终背着一个大背包、耳朵里塞着耳机,这就是季岩散步的形象。她的背包里装着书本,耳朵里听的是英语广播,她在锻炼的同时不忘学习。

    学院的食堂早上7点开饭,季岩嫌太晚,经常自己买早餐,6点多就赶到办公室。她办公室的灯常常深夜还亮着,有时到了凌晨也不灭,时间太晚了就在沙发上凑合一宿。办公楼的保洁员都心痛地劝她:“季老师啊,您加班也要注意身体呀!”

    被学生承认和爱戴,一直被季岩视作职业生涯的最高奖赏。2009年5月6日,季岩在学院作了一场“漫谈读书”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当时的学院政委专门找她要讲座的讲稿。可谁能想到,第二天,讲台上神采飞扬的季岩竟在体检中被诊断出患有胆囊癌,而且已到晚期。那场讲座竟成季岩的“绝唱”。

    住院后,她回忆起这次讲座,不是叹息自己沉浸于教学、对病魔来袭浑然不觉,而是感慨“自己还应讲得更好些”。

    在别人看来,季岩付出的太多、日子过得太苦,但了解她的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王明亮深知,工作着的季岩是快乐的。

    季岩的好友、空军指挥学院青年教员方正说:“她一进入工作状态,你便会发现她是那么激情四射、光彩照人。”正如季岩在日记中所写:“我并不感到日子过得苦……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她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还是要感激这份把我加速带向生命终点的职业,它是我美丽的红舞鞋。”

    外表文弱,骨子里却像猛士

    季岩是一个外表文弱的女子,但深入接触后,你会被她散发出的强大力量所感染和征服。空政宣传部王征部长说:“别看季岩显得有几分娇小,但从她的文字和思想中去品读,她更像一个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猛士。”

    季岩办公桌上有一个小果篮,里面装着她随手写下的数千张纸条,每一张都记录着她对空军建设发展战略的感悟、思考和探索。这些年来,季岩始终关注着世界军事变革的前沿动态,关注着我国周边安全的发展变化。

    季岩没有遵循“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古训,反而因“战争”而走向战略研究的“高地”: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她的目光一次次聚集到战争上。她与几名同事自发组成观察小组,对战事进行战略评估,全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

    有人说,这些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为什么下这么大力气去研究?她说,这些战争虽然跟我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们对于军事理论研究人员来说,却是研究战争的最好机会。

    随着研究的深入,季岩捕捉到了战争细节中潜藏的未来趋势——预警探测、侦察监视、导航定位、隐身攻击、精确打击,她提出了自己的论断:“空天一体不仅是空中战争形态和空中力量变革的标志,而且是整个战争形态和军事力量形态的变革标志。”以此为基点,她开始了对空天领域战略问题的研究。

    她撰写的专著《空天对抗论》,第一次提出了“整个蓝色垂直空间都应是空军履行使命任务的主战场”的观点。2006年,季岩参与启动了“新世纪新阶段空军力量威慑性运用研究”的科研项目,这一项目后来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军事学项目重点课题。

    2004年,学院组织编写《空军战略学》,季岩提出一个想法:将和平时期的空军战略运用问题写入教材。当时,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课题组内部有一些争议。季岩据理力争: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非战争军事行动将是我军履行使命、服务人民的重要方式;空军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后来,她亲自撰写了这一章的内容。近几年,空军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生动实践,对空军职能使命拓展产生着深刻影响,也印证着季岩的研究与判断。

    “一生无我,一世为他”

    季岩曾说,我们这代空军人,肩负富国强军的重任,又是空军转型建设事业的开创者、探路者。她始终有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但命运却残酷地终止了她的探索之旅。

    在病重治疗过程中,季岩先后经历过1次胆囊根治手术、两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25次术后放疗、数十次超声聚焦治疗,还有超声引导下肝转移、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等,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和痛苦。但从入院到病逝,季岩一直都从容地接受治疗,不曾流露出一丝恐惧、悲观和绝望的情绪。

    生命无非是一段或长或短的旅程,季岩的人生短暂、脚步匆匆,却走得那么专注、那么充盈。季岩在浓浓的爱意和尊敬中离去,把美好的记忆留在了人间。她去世前一周多的时间里,她为了减轻医院的负担,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多次主动要求放弃治疗回家,令在场的医护人员动容。

    回家后没几天,她就为最后的离别作了最简单的安排。她给学院领导留下了这样一封书信:“我的短暂半世人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空军指挥学院度过的。这里是我真正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这份职业生涯赋予我一个原本平凡的女人许许多多的光荣与梦想,给我用智慧为国、为军服务提供了大舞台。在这份职业中,我付出了许多辛劳,却收获了更多的智慧、激情与荣耀。这一切都使我短暂的一生平凡而不平淡、平静而不平庸,丰富多彩、幸福无比。”

    关于身后事,她这样安排:一、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由家人在战略研究室同事的帮助下火化遗体即可;二、遗体火化时穿便装,以免现在的病容有损军人形象;三、利用校园网或其他有效方式,将消息转达给学院教研人员,感谢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四、办公室个人藏书及家中书橱中的军事书籍都捐给学院图书馆。

    身患绝症的季岩曾感叹自己有不少遗憾,除了自己的独身和无子无女的生活空白外,还包括压在抽屉里一叠叠因为苛刻的自我要求而最终未能出版的学术成果。“远行”前,她要尽量做得像完成课题那样完美。她希望自己的盖棺定论是:“一生无我,质本高洁;一世为他,去亦从容。”

    季岩走了。她无愧于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