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根 华夏魂——地书礼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56:31
民族根 华夏魂
                                                                             ——地书礼赞          (配图组诗五章)    

                                          一  序  曲

 

四月里的一个周末 我来到风景如画的浣花溪旁 溪水淙淙流过城区

荡着落花漾着清芬

溪畔茂密的翠竹林间

一条大道新颖漂亮

光洁如镜的大理石路面

各种字体篆刻出历代诗章:

《关雎》小篆高妙迤逦

《将进酒》狂草潇洒豪放

秀美的字迹如一幅幅山水

隽永的诗词似一曲曲鸣唱

徜徉于 200米诗歌大道

似亲历3000年岁月沧桑

 

 

  

满怀激越的诗书情愫

我行至草堂门前的绿荫广场

许多人在那儿徜徉嬉戏

三五成群八九成行

交头接耳啧啧称赞

目光都欣喜地注视着地上

我诧异地走近前去

只见遍地秀美的诗行

是杜甫草堂特有的景致

还是诗歌大道在这儿延长?

 

原来是一种新颖的游戏

玩具是一支简易的“毛笔”

笔杆可以随意伸缩

短至二尺长过一米

笔尖硕大状如寿桃

泡沫塑料把兽毛代替

 

自古毛笔与纸墨结缘

此笔却与水石成亲

塑料小桶代替了砚台

清水亦将黑墨更替

石砌的广场成了天然的宣纸

书斋的雅趣成了大众的游戏

 


许多人笔蘸清水在地上书写

许多人心慕手追在一旁评议

小娃娃们穿梭其间

跟着大笔亦步亦趋

歪着脑袋左右端详

伸着小手要写要笔

……

我兴奋地掏出相机

拍下一个个动人的情景

 

  

宝宝刚满一岁半

抱住大笔当玩具

姥姥小姨齐拍手

妈妈儿歌唱不停

“ 1像竹竿长又长

 2象鸭子水中央”

宝宝笔下出奇迹

画出数字1、2、1

 

小小童子四岁半

大笔长长过头顶

方方正正写汉字

“土地、太阳”一笔笔

一旁惊呆俩老外

手持像机拍不停

“ OK! OK!”  连声赞

中国儿童了不起

 


                                
 


 

 

感人更有小年轻

此景令我甚诧异

俊男靓女后生家

也执此笔练不停

电脑时代有鼠标

何须再用大毛笔?

 

一位青年说得好

书法之中乾坤妙

中锋走笔悟中庸

点画万变不离宗

进退转承巧布阵

起笔运笔皆学问

孙子兵法管理学

皆向此间来显圣

祖宗传承千古道

今习书法学圣人

 

 

圣人之道何人传

此间处处有高人

耄耋老人唱主角

童颜鹤发好精神

气定神闲站如松

运笔如练太极功

行书如走草如跑

楷书如站隶如蚕①

 

显然此地常来客

碑帖字帖勤翻看:

《多宝塔》碑《兰亭序》

《玄秘塔》碑《千字文》②

花香诱蝶翩翩舞

周围聚满好学人

手把手儿教学童

赵钱孙李皆后生

 

 

 


  


 
  

后生可畏来日长

小学生们堪褒奖

爷爷笔下行行字

童孙口中声声唱

“朝辞白帝”刚写出

童声齐唱“彩云间”

繁体“猨聲”挡不住

背诵能过万重山

 

 


 
大叔大婶更认真

字体结构细推问:

“想”字上下3:2

“相”字左右2:3

“器”“器”一字两样写

柳公权 P K 虞世南③

 

  

 
张张照片

充溢着浓郁的学风

个个场景

洋溢着清纯的真情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男女老少同堂欢聚

小小一支笔

把天南地北的游人凝聚在一起

古老的书法艺术

在21世纪的广场上

奏响民众的欢乐与共鸣

 

             

                                

 

花絮:

         

   

 

 

 

 




   


 

 

作品欣赏:                          

  
              


                      

 

                       


                       

 
                     

                  

                        
        

               


童趣:

 

                


             


               

                  

                   

  

                   

            
                    


                  

                            

 

                           

 

                           


 
                  

 
                 

                   

 


                       

 


             

 


             

 


             

 


             

 


             

 

 

 


             

 

                       


青年:   

               

                         



                         


                        

 

              

 

              

 

                          


               


磋商:

        


 
        

 

                       

 

               

 
             

                

 

               

 
             

 

              

              

                           

 

四世同堂;

  

                  

                                     尾声

 四世同堂天伦乐

浣花溪畔翰墨香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没有声色犬马的诱惑

没有富贵贫贱的藩篱

没有震耳欲聋的音响

没有歌星影星的莅临

是什么力量

把天南海北的游人

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

 

史书曰:

汉字是现今世界上

硕果仅存的表意文字

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

国家统一粘合剂。④

智者言:

传统艺术与“场所”结缘

才能产生价值和意义。⑤

……

要我说

——那就是根的力量

水有源头树有根

儿有慈母人有魂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

书法是华夏艺术之魂

 

行遍三山五岳

访遍古刹庙宇

观尽楼台亭阁

赏尽条幅画屏

……

书法艺术三分天下

国之瑰宝天下辉映

源自山水的情结古今一脉

融入血液的基因万世承继

    

                                                四  普天同乐(选自网页的图组) 

                                      ——全民书法运动 

 

                                                                                                                                                                     ……     ……                     

附:练习书法的好处

 书法具有艺术性

  中国文字的点画、结构和形体与外文不同。它变化微妙,形态不一,意趣迥异。"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书法己是民族艺术中一枝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这样一种观之激人感奋,聊以励精自慰的艺术,何乐而不为呢!

  书法有益健康

  “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练书时,须绝虑疑神,全躯启动,力送毫端,注于纸上,抒胸中气,散心中郁。这样,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灵心焕发,无疾而寿。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过练习写字,养心愈疾,畅达延年。古往今来说书法能使人健康长寿,并非虚传。如历史上欧阳询、颜真卿、大书法家平均寿命79.2岁,其中颜真卿76岁时遭杀害,不然寿命会更长。另据资料介绍,明清两代著名书画家(书画相通)同高僧比较,28人中,书画家比高僧长寿12.7岁,说明书画活动可能比高僧修行还有利健康,己为世人共识。现己76岁高龄的“将军书法家”李真先生,通过练习写字,心脏病好转,并不再为失眠而苦恼。他深有体会地说,学习书法,“时间一久,必有所得。这“得”不仅在书法上,对身体健康尤为有益”。可见临池泼墨,确属健身之功,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便可变“书法”为美妙的“养身之道”。

  书法可陶冶情操

  情操是感情和思维的综合,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联系。书法的特点、技巧、理论、表达意境极其广泛。“胸中有书,下笔不俗。”学习书法,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写字。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旺盛的进取精神科学的思维活动,俨然诚恳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来潮,半途而废;必须深入生活,扩大视野,防止狂妄虚伪,恃才傲物;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防止墨守成规,舍本逐末;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丑;必须贪恋欣赏,鉴往创新,防止陈陈相因,依然故我。否则,会虚度年华,将一事无成。总之,临池泼墨,快乐无涯,愿我们积人类之聪明才智于笔下生花吧!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                   ——摘自百度百科《书法》 

                                                               五余音

 河山只在我梦里

故乡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

【注释】

 ①  此处形容老先生们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写得佷好。苏轼在书论中谈到张旭的草书时说:“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苏轼在这里把书法理论同生活的道理融会而论:“真”指书法意义的楷书或正书、“立”则指人的站立;“行如行”的前一个“行”字指行书体,后一个“行”字则指人的行走;“草”指草书体,“走”则指人的奔跑。苏轼把真、行、草三种不同的书体比做人的站立、行走、奔跑三种形态。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②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此碑于唐天宝十一年(公元七五一年》为千福寺和尚费全而立,由岑勋撰文,颜真卿楷书,史华刻石。碑高二点六三米,宽一点四米,碑文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宇。颜真卿四十四岁书写此碑,其时书家正值壮年。此碑书法整密匀稳,秀媚多姿。后世学颜书者,以其宇小便于临写,故多从此入手。

 《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玄秘塔碑》: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此碑现立于陕西西安碑林。

 《千字文》:  《千字文》。是南北朝朝代周兴嗣编纂的,已有1400多年历史。其编纂经过颇为有趣。据唐李绰《尚忆故实》记载,梁武帝命令殷铁石在王羲之的书法中拓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供给诸王临摹。当把一千个字拓出以后,梁武帝又觉得“每字片纸,杂乱无序”,遂命令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将这一千个字编缀成合辙押韵并有意义的文句。周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可见作者为编写这篇千古绝妙章,花费了多大的心思!

《千字文》,构思精巧、宛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以对仗工整,琅琅上口,韵语,叙述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确实堪称双绝。

历代著名书法家如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文徽明等,竞相书写《千字文》作为习字范本,从而更加提高了它的声名。不仅在国内风行,而且远播海外,在日本、朝鲜等国广为流传,影响甚大。                                                
③ 柳公权( 公元778-865)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旧唐书》曰:"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

 虞世南,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自幼跟智永和尚习书法,所谓”深得山阴真传”,就是指他深信王羹之的笔法。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代自文宗以下,历朝皇帝都以王羲之的书体为楷模。太宗曾“以金帛赐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虞的书法,继承多于创造,加上虞世南博学卓识,坦诚忠直,故而深得宠幸。太宗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其影响力。

 ④ 见《全球通史》 :                   

⑤ 见《池田大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