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治病及秘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46:37

王继平

“热水泡脚,加点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种优秀的理疗保健方法。
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因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足疗)来防病治病。中医保健理论中关于“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理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正是对中药足疗功能的形象概括。
    现代科研表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穴位),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
   我国有一句古话:“中药洗脚,胜吃补药。” 每天若泡脚15分钟就能发挥保健作用,如把双脚浸入到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约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这是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对于感冒发热病引起的头痛,热水泡脚还有助于退热。如果在泡脚同时能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并且,经常坚持中药泡脚足疗的应用范围很广,风湿病、脾胃病、失眠、头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瘫、脑外伤、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肾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复治疗等等都包括在内。因此,坚持科学的足疗,尤其对于缓解现代城市人群易发的各种职业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中药泡脚的好处

    第一,促进血液循环。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第二,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很多人都做过足疗,按摩师点压我们的脚时,会感觉痛疼、酸胀,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说明我们相应的反射区脏腑有问题。所以,当我们做完足底按摩后,会感觉浑身轻松。同时,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都在脚上,因此,泡脚也等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  第三,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人们常说一句话:"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的作用很大。尤其是现代社会,空调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们普遍爱吃凉的食物,所以体内多寒湿,通过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寒。  很多经过泡脚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泡脚的时候,会感觉膝盖很凉,说明体内的寒湿正在被泡脚的热水和中药逼出体外。因此,如果你得了风寒感冒了,有时不用吃药,泡泡脚,一出汗,将体内的寒驱散,就OK了。还有很多血压高的人,如果长期泡脚,会使得人体的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因此,慢慢的血压就降了下来。总之,明白了道理,身体力行的去做,泡脚的好处只有您自己最清楚。  那怎样算是泡好脚了呢? 那就是泡到你的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万不要出大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的。只要出微汗就OK了,说明你的经络上下贯通了。这也是证明你经络是否通的一个办法。   1.  主治:腰痛、肾虚腰痛、腿漆无力
  用药:肉桂50g,吴茱萸100g,生姜150g,葱头50g,花椒80g
  用法:用沙布裹好水煮10分钟,待水温下降至40℃左右,用蒸汽足浴盆浸泡30分钟,每日一次。
  
2.  主治:失眠
  用药:吴茱萸40g 米醋(白醋)适量
  用法: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
  
3.  主治:神经衰弱
  用药:夜交藤500g
  用法:将上药煎水去渣后,混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4.  主治:脚癣、皲裂疮
  用药:食醋100毫升
  用法:将食醋混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脚30分钟,每日1次
  
5.   主治:足支动脉痉挛病
  用药:透骨草,元胡,归尾,姜黄,川椒,海桐皮威灵仙,川牛滕,乳香,没药,羌活,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苓各10克。
  用法:上药水煎去渣后混入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20-30分钟每日1次10-15日为1疗程。
  
6.  主治:痛经
  用药:小茴香400克
  用法:将上药煎水去渣后,混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
  
7.  主治:脚气――足胫肿痛
  用药:苏叶梗,防风,槟榔,羌活,当归,木瓜,乳香,没药各3克
  用法:将上药煎汤取汁,加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2次。
  
8.  主治:水肿――足起水肿
  用药:楠木,桐木各适量
  用法:用上药煎汤后加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双足,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9.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用药:桂枝、附片、伸筋草、苦参各15克
  用法:煎汤后去渣,混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10天一疗程,每日2次。
  10.  主治:中风后手足拘挛
  用药: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6克
  用法:5kg清水加入上药,煮沸10分钟后加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11.   主治:痔疮;消肠热化湿消肿止痛
  用药:槐条60克,艾叶30克,白矾30克,马齿苋30克,银花3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水煮后去渣,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12.   主治:感冒或感冒头痛
  用药:生姜200克或海桐枝干或水松枝叶适量
  用法:上药煎水去渣后,混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
  
13.   主治:糖尿病性趾端坏死
  用药:川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克、乳香、没药各24克
  用法:上药用5000克水煮,用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去渣后混入温水内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剂药可反复用3次。
  14.   主治:眩晕、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用药: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蔓荆子、白蒺黎、白芍、炒杜仲、牛膝各10克,独活2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1500ml,加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脚,每日一次。
  
15.   主治:高血压
  用药: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克
  用法:用上药加水1000毫升水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后取法备用,每晚睡前加50毫升兑水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16.   主治:脚湿气、足癣脱屑、干裂者
  用药:白凤仙花30g、皂角30g、花椒15g。
  用法:上药任选一种,放入250ml醋内泡24小时后,睡前加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20分钟,连用7天。
  
17.   主治:风湿麻木
  用药:和山姜茎叶适量,或野花椒枝叶适量,或番木瓜枝叶适量。
  用法:煎汤后去渣,混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
  18.   主治:老年人延年浸足方
  用药:桂枝20克、川椒、红花、茺蔚子各15克
  用法:将上药加1000毫升水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后取汁备用,每晚睡前加50毫升兑水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
  
19.   主治:阳痿;虚症阳痿尤对命门火衰显效
  用药:巴戟天、淫羊藿、金樱子、葫芦巴各20g,阳起石25g,柴胡15g
  用法:将阳起石先煎30分钟,去渣加入其余药物煮30分钟,取汁加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2次。
  20.   主治:骨质增生
  用药:全虫15克,蜈蚣10条、透骨草50克、桂枝10克、虎杖30克、红花20克、没药10克。
  用法:上药加水1500ml,浸泡1小时,用武水煎开20分钟,去渣后混入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40分钟,每日睡前1次,10次为一疗程。
  21.   主治:减肥、脂肪堆积过多造成的肥胖病
    用药:冬瓜皮500克、茯苓300克、木瓜100克
  用法:水煮去渣后,入蒸汽足浴盆内浸泡双足每次30-45分钟,至出汗。日1次,20-30天为1个疗程. 热盐水泡脚
1.能预防脚气。
2.能助眠抗衰。
3.可预防感冒:脚心受了寒暖,就会因反射而引起上呼吸道局部温度的降升和抵抗力的减弱和增强,故有“洗脸宜冷水,刷牙需温水,洗脚要热水”一说。经常用盐水洗脚,再按摩涌泉等穴位,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眠抗衰之效,还能使双脚光滑整洁,也能预防感冒,甚至可以增强记忆力,使头脑感到轻快。
  盐水洗脚的方法是,一般在半盆热水中加入半调匙盐即可,水温可高一些,但脚部如有伤口,应暂缓盐水洗脚,改用热水泡脚。
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泡脚时,最好淹没小腿肚,“小腿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可大大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效果更好。
  在热水中加一小勺食盐、生姜50~70克,泡脚半小时左右。泡脚时,可以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并互相搓擦,直至水凉。熏泡后进行脚部按摩,其重点对应区有肺、支气管、鼻、额头、三叉神经、垂体、甲状旁腺、腹腔神经丛、肾、膀胱、喉、扁桃体及淋巴系统等反射区。通常按摩30分钟左右即可。
  中医认为食盐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等功效,而生姜则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喘咳胀满、咽喉疼痛等治疗效果比较好。一般感冒初期做两次即可见效。
  寒气堆积的部位来诊断病症    人体背后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即是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经过长期断的累积而成。头顶的寒气会直接堆在头顶上,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应该是硬硬的感觉。但是寒气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软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海绵垫的。头顶的寒气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一个硬硬的肿包,到医院诊断时医生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把寒气用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因而造成行动不便。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都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跛了数十年无论如何均难以想象是由于胃经的寒气所造成的。 
    侧面的寒气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气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这个部位
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由于寒气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气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
侧显得特别的胖。 
    由于这些废物不是人体的组织,因此会在组织之间流动,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通常男人较女人活动力大些,因而女人多数堆在大腿外侧,男人则大多堆在小腿肚上。这种现象即是本书前面所说寒气所造成胆经阻塞的原始原因,也就是胆经的寒气堆积造成胆功能受阻,再造成吸收的障碍。敲胆经一方面能刺激胆经,强迫其分泌胆汁;另一方面使这些堆积的废物能够流动,进而排出体外。 
    寒气从人体的皮肤进入身体之后,如果所承受的寒气分量不多,同时血气充足经络畅通,则很快的身体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鼻腔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透过一两喷嚏就排出体外。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周围的温度很低,流失的热量很多,身体产生大量寒气(变质的体液),一时无法将寒气排出体外,很可能就会出现生病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身体排泄寒气时的现象。这时身体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因而使人体呈现非常虚弱的状态。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多休息,把所有的能量留给身体用来驱除寒气。 
    鼻腔是寒气最常见的出口,当少量的寒气到达鼻腔时,立即造成鼻塞;分量增多时,即出现打喷嚏的症状;分量再增加时,则出现流鼻水的症状,这时的鼻水多数是略低于体温,感觉凉凉的。通常开始流鼻水就是排除寒气的尾声,鼻水流完感冒也就好了。 
    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例如常见的“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当这种现象产生时,用手摸胃部,可以直接感觉其温度特别低,有时会和肚脐的温差大到 6~7℃。 
    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在人体中,肺脏除了担负我们所熟知的呼吸功能之外,还是身体分布水分到各个部位的主要机构。当寒气侵入肺脏时,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这时大多数的水分一进人人体即排出体外,感觉喝水就想上厕所,小便也多数呈现清澈无味。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通常中医的望诊,黑而无光泽的脸色即是肺气虚弱的表象。随着肺气的逐渐虚弱,情绪上也会愈来愈悲观,很容易就会有忍不住想哭的感觉,就像中医书上所说的“肺主悲”。 
    严格地说,寒气侵入人体时,人体只有外表缓慢的变化,并没有不舒服的症状或感觉,多数不舒服的感觉来自寒气排除的过程。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寒气排出时,症状都不一样,当然应变的对策也就不同。因此,明白了寒气的原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寒气排除的症状。
寒气的排除 
    许多人感冒时,常常会出现身体发冷的症状,寒冷的感觉像是来自身体的深处,盖再多的棉被也没有用。显然这时身体的某些部位是处于低温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会持续很久,通常都是过一会儿就不再冷了。
前面提过身体面对寒气侵入时,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使体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释放热量来防止身体失温。这些被改变的物质也就是寒气,如果它没有被排出去就会长期存在身体里。当身体状况改善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身体会再利用相反的化学手段,将含有寒气的物质还原。由于当初改变物质时释放了热量,这时再把物质改变回来,自然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其周围组织或体液的温度下降。身体再将这些低温的体液或废气排出去,就把寒气带了出去。因此,这时会感觉寒冷来自体内,鼻尖摸起来也是冰冰的感觉,似乎和鼻尖相连的一连串组织的温度都变低了。打喷嚏或咳嗽时所呼出的气体或感冒所流出的鼻水都呈现低温的状态,不像平时打哈欠时呼出的都是热气。
    从这样的推论,显然感冒症状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身体变弱了,相反的却是身体由弱转强时才会出现的症状。许多从来不感冒的人,并不是身体真的很强健,反而是身体根本没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气,才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产生。许多脸色黑而干,明显肺虚症状的人,都是很多年没有感冒的经验,这种人从外表的症状显现出身上的寒气很重,却没有能力排除。
    这种没有能力排除寒气的人,使用任何药物都无法将经络中或深藏肺脏的寒气排出。必须先养足了血气,使身体具备了足够的能量,自己发动驱赶寒气的战争,寒气才有可能被排出。在这过程中,人类有限的医疗技术只能在最后当人体开始排泄寒气时,加上很小部分的助力。
    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寒气,对付寒气的方法,都必须回归到前面所说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血气,正确地处理每一个疾病的症状,没有什么快捷方式,更没有什么仙丹妙药。 寒 从 足 下 起
寒气堆积的部位来诊断病症    人体背后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即是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经过长期断的累积而成。头顶的寒气会直接堆在头顶上,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应该是硬硬的感觉。但是寒气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软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海绵垫的。头顶的寒气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一个硬硬的肿包,到医院诊断时医生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把寒气用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因而造成行动不便。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都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跛了数十年无论如何均难以想象是由于胃经的寒气所造成的。 
    侧面的寒气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气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这个部位
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由于寒气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气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的胖。 
    由于这些废物不是人体的组织,因此会在组织之间流动,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通常男人较女人活动力大些,因而女人多数堆在大腿外侧,男人则大多堆在小腿肚上。这种现象即是本书前面所说寒气所造成胆经阻塞的原始原因,也就是胆经的寒气堆积造成胆功能受阻,再造成吸收的障碍。敲胆经一方面能刺激胆经,强迫其分泌胆汁;另一方面使这些堆积的废物能够流动,进而排出体外。 
    寒气从人体的皮肤进入身体之后,如果所承受的寒气分量不多,同时血气充足经络畅通,则很快的身体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鼻腔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透过一两喷嚏就排出体外。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周围的温度很低,流失的热量很多,身体产生大量寒气(变质的体液),一时无法将寒气排出体外,很可能就会出现生病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身体排泄寒气时的现象。这时身体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因而使人体呈现非常虚弱的状态。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多休息,把所有的能量留给身体用来驱除寒气。 
    鼻腔是寒气最常见的出口,当少量的寒气到达鼻腔时,立即造成鼻塞;分量增多时,即出现打喷嚏的症状;分量再增加时,则出现流鼻水的症状,这时的鼻水多数是略低于体温,感觉凉凉的。通常开始流鼻水就是排除寒气的尾声,鼻水流完感冒也就好了。 
    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例如常见的“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当这种现象产生时,用手摸胃部,可以直接感觉其温度特别低,有时会和肚脐的温差大到 6~7℃。 
    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在人体中,肺脏除了担负我们所熟知的呼吸功能之外,还是身体分布水分到各个部位的主要机构。当寒气侵入肺脏时,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这时大多数的水分一进人人体即排出体外,感觉喝水就想上厕所,小便也多数呈现清澈无味。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通常中医的望诊,黑而无光泽的脸色即是肺气虚弱的表象。随着肺气的逐渐虚弱,情绪上也会愈来愈悲观,很容易就会有忍不住想哭的感觉,就像中医书上所说的“肺主悲”。 
    严格地说,寒气侵入人体时,人体只有外表缓慢的变化,并没有不舒服的症状或感觉,多数不舒服的感觉来自寒气排除的过程。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寒气排出时,症状都不一样,当然应变的对策也就不同。因此,明白了寒气的原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寒气排除的症状。
寒气的排除 
    许多人感冒时,常常会出现身体发冷的症状,寒冷的感觉像是来自身体的深处,盖再多的棉被也没有用。显然这时身体的某些部位是处于低温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会持续很久,通常都是过一会儿就不再冷了。
前面提过身体面对寒气侵入时,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使体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释放热量来防止身体失温。这些被改变的物质也就是寒气,如果它没有被排出去就会长期存在身体里。当身体状况改善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身体会再利用相反的化学手段,将含有寒气的物质还原。由于当初改变物质时释放了热量,这时再把物质改变回来,自然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其周围组织或体液的温度下降。身体再将这些低温的体液或废气排出去,就把寒气带了出去。因此,这时会感觉寒冷来自体内,鼻尖摸起来也是冰冰的感觉,似乎和鼻尖相连的一连串组织的温度都变低了。打喷嚏或咳嗽时所呼出的气体或感冒所流出的鼻水都呈现低温的状态,不像平时打哈欠时呼出的都是热气。
    从这样的推论,显然感冒症状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身体变弱了,相反的却是身体由弱转强时才会出现的症状。许多从来不感冒的人,并不是身体真的很强健,反而是身体根本没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气,才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产生。许多脸色黑而干,明显肺虚症状的人,都是很多年没有感冒的经验,这种人从外表的症状显现出身上的寒气很重,却没有能力排除。
    这种没有能力排除寒气的人,使用任何药物都无法将经络中或深藏肺脏的寒气排出。必须先养足了血气,使身体具备了足够的能量,自己发动驱赶寒气的战争,寒气才有可能被排出。在这过程中,人类有限的医疗技术只能在最后当人体开始排泄寒气时,加上很小部分的助力。
    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寒气,对付寒气的方法,都必须回归到前面所说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血气,正确地处理每一个疾病的症状,没有什么快捷方式,更没有什么仙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