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的要饭的 看看房产大亨们的发家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1:06
 

 
  沈琳——海外来客 名片:泰禾(香港)集团董事副总裁

    风传: 其一、沈琳像其他女人一样,会买大量漂亮的衣服,会追求时尚甚至引领时尚。她爱用“Celine”、“S-Ferragamo”这两个国际顶级名牌; 其二、沈琳喜欢研究《易经》,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深深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她也写得一手漂亮文章,听说她的随笔小散文清丽精致。

 

  邓智仁——讨债先生 名片:目前不详 绰号:险道神

    报载: 1950年左右出生于香港一个公务员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皇家警察队伍。在多年的经商生涯中, 做过进出口、服装生意,也从事过金融期货,但据说最令他玩味和自嘲的莫过于替别人讨债。、

    风传:邓智仁曾不无凄凉地自嘲:自己是一个太有良心的人了。有人问起他怎么看待“玫瑰园” 这滑铁卢之役的原因时,他斩钉截铁地说:“腐败。”

 

  潘石屹——砖厂厂长名片:SOHO中国董事长 绰号:笑面虎

    风传: 其一,当初潘石屹辞职离开北京去深圳时,把自己所有家当变卖了,也只有八十多元钱 ; 其二,他曾经在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过,天气酷热,语言不通,还经常加班加点,非常压抑; 其三,他在海南担任过砖厂厂长,手下有300个民工。那时因为刮台风,所有工程都停工,民工在挨饿着,他就自己掏钱出来为民工买米,吃了一袋再买一袋。

 

  朱孟依——包工头出身 名片: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 绰号:入云龙

    风传:其一、朱孟依以低廉价格抢先在当时尚属偏僻的广州天河区购买到大批农田,预先获知广州新城未来发展的方向,令合生创展仅土地资产在此后几年即以数倍乃至10倍以上的级别增长。;其二、朱孟依做事极其低调,生活也不张扬,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在网络上能搜索到他的惟一照片,还是因为合生创展在香港上市必须要提供的那张董事局主席照片。

 

  曾伟——银行高管 名片:棕榈泉国际公寓董事长 绰号:神算子

    风传: 其一、曾伟年轻气盛时的理想是当个县委书记,但他在四川却感到无法施展抱负,也陷入一个人生的低谷,于是他去了海南; 其二、他辞官下海后,在美国谈判收购企业时认识了后来的太太妮可 ———那时妮可已经获得了美国国籍并打算在美国长期居住。据说认识的起因是因为找洗手间,曾伟则一开始就认准了妮可是理想中难得的伴侣。 其三、每到国外高档酒店,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电子测量尺蹲下来测量数据。

 

  沈晓峰——餐馆老板 名片:金三元集团董事长 绰号:锦豹子

    风传: 其一、1994年前后,沈晓峰开办了一家面积仅有300平方米的小餐馆。经历了许多挫折,最惨淡的一天仅有10元的收入;其二、沈晓峰和父亲经过长期的查资料研究,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发明了中国餐饮史上的第一道专利菜“扒猪脸”。紧接着,通过提高服务标准,让产品通过了 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开创了中国中餐企业通过ISO9002之先河。

 

  张力——公务员出身 名片:富力集团董事长

    风传: 其一、张力刚开始主要是搞装修,从接小工程起步,断断续续做了5年时间,积累了二三百万元左右; 其二、1993年左右,他和李思廉一共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广州天力地产公司,即富力集团的前身,从此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合作。因为资金有限,他们刚开始时候主要以郊区或者城郊结合部地带的楼盘为主,多是廉价的基地和市区旧厂房的拆迁地块。

 

  孙宏斌——来自狱中的人 名片:顺驰集团最大股东,融创集团董事长 绰号:拼命三郎

    风传: 其一、据说柳传志在孙宏斌被拘捕前,曾给孙“改正”的机会,但孙始终坚 持着自己的想法; 其二、孙宏斌在94年出狱前后,请柳传志吃饭,并向柳传志承认自己当年思想不成熟; 其三、柳传志对孙宏斌的评价是:“坐了4年牢,还没有沉沦,态度还很积极,年轻人能这样很不容易。”因此,他对孙说:“我从来不说谁是我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是我朋友。”

 

  任志强——部队战士 名片: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 绰号:混世魔王

    史前档案:军人出身,1984年进入北京华远,从此发迹。 风传: 任志强在刚转业时,开办公司时就想着怎么赚钱,他说:“刚开始,我们早晨四点多要炸油饼, 晚上11点关门后才开始算账,可那么多钱数着数着就睡着了。一个油饼六分钱,一碗糖浆才三分钱,我们收来的全是一分一分的,你得把钱摞成一摞儿,排一桌子去数。”

 

  房超——电厂科长 名片: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绰号:镇三山

    风传: 任志强谈起当年的搭档房超时回忆:房总在跟我们第一次合作的时候,工资很低,就因为当时鲁能是按照国有企业的方法来进行管理的。他那个时候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后来也就是一两千块钱,非常非常低的。我们作为股东,提议要给他们的经营成果给予奖励,实际上他们也没有敢拿这奖励的几万块钱。

 

  刘博——文学青年 名片:北京依莲轩房地产公司董事总经理 绰号:一丈青

    史前档案:《散文选刊》编辑出身。1988年投身商界。 风传: 其一,1988年,刘博看到郑州亚细亚商场招公关部经理,便去应聘,在极其缺乏参考文章情况下,在一个星期内写下平生第一份策划文案,获得赏识,被要求在一个星期内办好原单位的离职手续前来上班。 其二,由于出现种种谣言,迫使刘博离开了亚细亚,加盟一家地产公司,以坚韧的毅力为公司完成项目。

 

  张雷——张白纸  名片:当代集团总裁 绰号:铁面孔目

    风传: 张雷早期的传闻极少,几乎没有在各媒体上出现过,那就留下一段空白传闻史吧。

 

  冯仑——牟其中第一幕僚 万通董事局主席 神机军师

    风传: 1991年,冯仑用3万元从某信托公司换来了500万元投资,紧接着从银行贷来1500万元,开始了房地产经历,很快就挖到第一桶金;1992年起万通进军北京,冯仑和潘石屹在北京保利大厦一起吃住达三年之久。

 

  孟晓苏——官员 名片:中房集团董事长 绰号:双枪将

    史前档案:官员出身。

    风传: 孟晓苏绝大部分的论文都是从子夜2点之后开始写的,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中房集团的写作习惯的形成与早年工作经历极为密切,所有文件都自己动手,从不用秘书。10多年来,他撰写和主编了10本房地产业著作,发表了180多篇论文。

 

  李长山——铁匠铺学徒 名片:太合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绰号:扑天雕

    风传: 其一、李长山18岁不到,就已经成了下乡知青,一个农民要吃的苦,他没少吃一点儿, 当时铁匠的工分多,李长山就想办法当了一名铁匠的学徒; 其二、1969年,他被送进唐山《劳动日报》举办的一个“土记者学习班” 学习。机会加勤奋,使李长山参与采写的文章在《光明日报》的显著位置全文刊出,并引起唐山地区的轰动,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黄如论——小买卖人 名片:世纪金源投资集团董事长 绰号:急先锋

    风传: 其一、黄如论自称1991年回国前赚取第一桶金的数目不超过千万; 其二、黄如论低调、生活简朴,在福州的办公室仅25平方米,没有豪华装饰;其三、有人称黄如论才是真正的大佬,仅凭他深不见底的资金量,足以让人对他的来头 、背景等方面进行天马行空的臆测。 其四、据说每逢大项目开张,黄如论都会请来佛界著名人士,举行一场旨在祈求财富、 祈求顺利、祈求平安的大型佛事,所有中层以上员工必须参加活动。

 

  王石——玉米贩子 名片:万科董事长 绰号:立地太岁

    风传: 其一、王石1980年代初期到深圳发展。令他人吃惊的是,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饲料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 其二、王石用倒玉米赚来的钱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 ,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手饰厂等等。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 、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谢强——报人出身 名片:天津富力董事长 绰号:圣手书生

    风传: 其一、年轻时代的谢强立志成为一个知名作家或编辑,湖南作家韩少功是其进入中国作 家协会的介绍人之一;其二、1995年面对卧在病床上的父亲的心态:“写小说你超不过贾平凹,当记者你赶不上范长江,不赚钱以后怎么办呢?一咬牙一跺脚,我下海了!”其三、1999年,珠江老板朱孟依想请谢强帮助开拓北京市场。谢强提了三个条件,朱老板全都答应了。

 

  梁希森——早年讨过饭 名片: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 绰号:菜园子

    风传: 其一、梁希森童年只上过一年小学,从小受够了最刻苦铭心的磨难:曾经食不果腹,衣 不蔽体;曾经浪迹四乡,谋求生路;为住旅馆填一张登记卡,他要求人帮忙;办完事后需要签字,他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其二、他有一个梦想:造起楼房,让所有家乡村民住进去。拆了老房子,节约出宅基地面积,用于养殖业,再把农民变成工人,都在这个养殖工厂上班,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