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飞涨谁之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22:09

见米价疯涨,政客们立刻站出来指出投机分子和囤积者应对此负责。不过,和以往一样,他们又抓错了人。近期粮价的飙升实乃政府行动所致。包括中国、印度、埃及和越南在内的一干国家都对出口采取了限制措施和禁令。在全球大米贸易已然“贫血”的情况下,这些限令势必导致贸易进一步枯竭。而马来西亚和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菲律宾等国政府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也希望增加粮食储备,这就像让市场遭受致命的“组合拳”:供应受限,再加上需求猛增。如此一来,大米价格飙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们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大米价格大幅快速上涨的责任实际上应该由那些导致美元走软的人来承担。当然,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副主席唐纳德•科恩(Donald Kohn)在内的美国政要一直在力证自己的清白,此举倒不会令人感到意外。实际上,科恩最近总结说:美元汇率下跌对石油和其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是起到了影响,但可能只是小小的影响。按照科恩的说法,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是由影响商品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因素变化所致。
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在商品价格暴涨的背后充当推手需要用到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包括科恩在内的经济学家平常都爱谈到它,但关键时候却视而不见或完全抛到脑后。我们在学习经济学时被告知要搞清楚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之间的不同;前者是商品的货币单位计价,而后者是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比如是供不应求还是供大于求等其他“真正”的影响因素。
当美元汇率下降后,黄金、大米等全球贸易商品的美元计价必须上涨,因为需要付出更多美元才能买到相同数量的商品。这就是为什么商品交易员知道每一样商品在交易时都体现了美元汇率的变化。因此,美元走软就意味着商品价格的上涨。
随着美元疲软,黄金的美元名义价会上扬,我们以金价作为基准。大米的美元名义价格也随之而动。我们将过去60年的月度黄金价格划分为三类,划分标准是黄金的美元名义价格月内涨幅超过10%、小于10%以及金价出现下跌。
第一类价格变动的时间有22个月,当月金价涨幅超过10%,随后几个月米价都急剧攀升,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米价累计涨幅达到了25%。第二类价格变动的时间有278个月,当月金价涨幅小于10%,随后米价的涨势也显得较为温和,在此后12个月中涨了7%左右。最后一类是金价持稳或下挫的398个月,米价在随后的1年中几乎没什么变化。
这个统计以及其他数据表明在金价涨跌的过程中米价可以说是按比例波动。举例来说,在1979年年底至2001年年底美元走强之时,金价累计下挫了40%,米价跌幅则达到了52%。此后,在2001年年底到2007年年底的6年时间里,金价上涨了191%,米价上涨了127%。
各国官员在所谓由供需基本面因素引发的米价飞涨面前不应再手足无措,政客们也别再指责投机商和囤积者了。米价高涨实际上是美元疲软带来的问题。除非美元走强,否则包括米价在内的所有大宗商品的价格都会继续涨下去。
Steve H. Hanke / David Ranson
(编者按:本文作者Hanke是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另一位作者Ranson是H.C. Wainwright & Co. Economics Inc.的研究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