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来次不打招呼的调研,如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3:02
通常,一个领导上任之初,或者在工作需要之时,总喜欢或习惯性地到基层去走一走、转一转,调研调研、座谈座谈。这种做法,从出发点来说,无疑是好的,积极的,也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亲民务实之举。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是哪一级的领导干部,都知道调查研究的必要性,也会经常不经常地开展这样那样的调研、考察、观摩等调查研究活动。当然,无论是哪一级的基层也都曾接待过各种各样的调研团队,其中也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人员要为之忙碌着、准备着、服务着。然而,纵观官场,好像少见有领导下来调研是不打招呼、不下通知,而直接进村入户、走到寻常百姓中间开展活动的。笔者不是说领导提前打招呼下来调研就不好,就坚决不能采用,而是觉得有些打招呼式的调研,实在是太劳民伤财了。
因为上级打了招呼,发了通知,要有领导下来调研,作为下级当然是要很好地准备一番的,因为这是对上级领导起码的尊重,也是一次向上级领导展示工作成绩的绝好机会。可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有些做法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老百姓看了也会眉头紧皱。
首先得做好迎接调研的方案。包括参加人员、需用车辆、会场布置、座谈对象选择、领导食宿安排、汇报材料撰写、媒体记者通知,等等等等,而且要越细越好,越具体越佳,确保万无一失。
其次得做好观摩地点的准备。调研,除了座谈,选择几个典型实地观摩一下,倒是很必要的。为了能够经得起上级领导的“看”,粉刷墙壁、悬挂标语、编写情况简介、训导点上人员领导来了哪些话能讲哪些话不能讲等等,那是要一项一项地过堂的。当然,有条件的,还会请电视台临时搞个专题片什么的,以备介绍情况使用。
再次得搞好调研接待的安排。这里也有很多讲究,一是要对等接待。大领导来了,要有地方上的大领导陪,小领导来了,那就得小领导上了,如果搞拧了,调研的领导可能就会不高兴或拂袖而去;二是要宣传造势。领导来了,自然要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各种媒体齐上阵,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氛围,当然对于上级领导的讲话,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全文播发,通篇学习,连夜讨论。三是要服务到位。领导调研时,座谈、走访是必须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下馆子、进歌厅、泡桑拿等也是必备的接待程序,而且要全程陪同、全面服务,当然,条件允许,领导走时再顺带捎上些土特产,也是人所共知的惯例了。
如此这般地一番周折和回合下来,打了招呼的调研,所占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想必上级的领导没有仔细地计算过,而到底听到了多少真实的声音,看到了多少实际的情况,得到了多少宝贵的经验,恐怕也只有领导者本人自己知晓。
坊间老百姓对《康熙微服私访记》等一些片子十分感兴趣,为当今的温家宝总理经常性地临时下车和改变线路走到普通群众之中嘘寒问暖、问计于民的善举击掌喝彩,这些都反衬出他们对一些领导下乡调研的表面文章的不满和痛恨。眼下一些干部干实际工作的本领不大,但是做表面工作的功夫却很到家,能干不如能说,工作还没干,就找秀才写文章,又是经验又是体会,年年都有新规划、新套套,会干不如会跑,跑上级机关和领导套近乎,只要领导说好,不管工作实效,喊喊口号、开开会议、走走过场……这种作为不但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严重挫伤了一些真干事业干部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上级领导对下级或者基层情况的真实了解,不利于国家大政方针的正确决策和把握,甚至可能对一些现象或者问题存在误读。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调研就是调研,本应不打招呼,踏踏实实地深入到被调研对象,真正了解被调研对象的情况,是一说一,分析原由,查摆问题,指出出路,但如果一味看到的都是别人导演或者策划后的东西,真实性、代表性还有几许呢!这本身就已经失去了调研的意义。领导下基层调研,不但没必要提前打招呼,还要做到轻车简从,不定调子,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能高兴地去听,让群众掏真心、讲真话、道真情。领导下基层调研,不是去吃去喝去应付,而是去深入基层发现问题,询民声,听民意,解决基层人员的困难问题,才是领导下基层的首要!
声音贵在真,情况贵在实。如果经过了加工、准备,失去了原汁原味,甚至粉饰太平、无中生有,听和不如不听,看也不如不看。如果把调研当成了一种观光、休闲,不但失去了调研的目的,增加了基层的负担,更会让群众在我们的背后骂娘、戳脊梁骨,败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俗话说,“流行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打招呼的调研,尽管很“流行”,但未必是好事。领导,来次不打招呼的调研,如何?那样,也许领导很没“面子”、很掉“架子”,但是实际效果可能更好、更佳,百姓也可能更欢迎、更赞赏!
====================================================================================================
近来,越南盾告急,据报道,5月份越南按年率计算的通胀率飙升至25.2%的水平,股市腰斩,楼市暴跌,汇率贬值。一般认为,一个新兴经济体的国家,难免遭遇通货膨胀,但从网络上看到了越南人推着超市的推车抢购大米的照片后,还是感到意外和震惊。
越南应该是一个不缺米的国家,无论是地理书籍上的介绍,还是旅游途中所见。越南人抢购黄金、抢购外币行为,还可以理解,但在一个稻米生产国中出现抢购大米行为,只能说明,那里的人们已经过度恐慌了,而这种非理性的过度恐慌出现,在当局控制通货膨胀失败的情形下,是很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的。
越南经济有点师承中国,越南这次危机对中国有警示作用。
可能有人会说,类似于这种通货膨胀事件,中国已经经历数次,有足够的应对经验,是这样的;但也不得不承认,过去历次经济动荡基本可控,很重要的原因,那时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国家投资组建强大的实体经济系统会按国家的意志有序运转,而人们的基本社会保障,比如食品配给和住房福利是不用担心的,而近些年,那些没有实际经济履历、特别是没有任何基层实践经验的精英们,搞得市场原教旨主义猖獗,很多领域市场化程度已经过高了,甚至在个别领域,比如住房领域,丢掉了发达国家都不会丢掉的住房福利体系;而那些已经坐大的多元投资主体,无论是引进的,还是培育的,有些根本就不会顾及国家利益。
现实情况,当今中国实际贫富差异扩大,在这种情形下,通货膨胀的苗头要坚决打下去,要有大局观,不能太书生气。是的,虚拟经济的股市是很重要,泡沫很大的楼市是很重要,但事关老百姓“柴米油盐”的超市更为重要。
吴伯雄透露与胡锦涛密谈四十多分钟详情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3日晚接受电视台访问时透露,他此次访问大陆曾与中共总书记胡 锦 涛一对一私下会面,大概有四十几分钟。吴伯雄说,胡 锦 涛是一个对数字非常敏感的人,而且个性沉着、冷静,说话充满说服力,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对手。
《中国时报》报道,吴伯雄透露,两人用词都很明确、直接,尤其他向对方提到台湾人民需要安全、尊严与国际空间,彼此在这方面交换很多意见,“与胡 锦 涛私下会面,让我对两岸关系更有信心。”
3日中山会报,吴伯雄也指示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4日中常会项目报告大陆访问行,副秘书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副秘书长詹启贤口头补充,副主席兼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也要在会中,报告6月中举行两会复谈相关事宜。
吴伯雄说,因为会谈时间很短,“我非常需要得到具体结论”,像是两会复谈是不是可以开始?周末包机可以尽早实施吗?胡 锦 涛很认真听他讲,他也把握难得机会,单刀直入希望对方明确就两会复谈给个时间表,胡 锦 涛笑一笑,告诉他:“大陆会用最大诚意、最快速度促成。”
吴伯雄认为,胡 锦 涛了解台湾事务,威望也够,说话绝对算话。但台湾不像大陆是以党领政,因此国共平台今后还是一样,只扮演润滑剂角色,国民党会谨守分际,只要在九二年的基础上开启两岸朝和解的方向前进展,沟通协商,大陆也相信台湾不会往倒退路走。
5月28日吴胡会,双方针对两岸政策交手谈判,胡 锦 涛给吴伯雄的第一印象很深刻。吴伯雄表示,“我看他是非常冷静,非常理性,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人,但是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个对手,我们也尽最大努力把我们内心的话,在不刺激人家的范围内,一定要把我们心里的话要传达过去。
吴伯雄说,他跟胡 锦 涛针对观光、直航谈了很多,胡 锦 涛对这些议题所牵扯到的细节数字一清二楚。吴伯雄指出,“对数字、对说理也是非常有条不紊,所以我觉得在这么忙碌的时候,还能够做这样周详的准备,我觉得是不简单。”
能够在这么短时间,明确承诺许多两岸政策方向,吴伯雄说,胡 锦 涛已经整合内部鹰派以及鸽派的意见。吴伯雄表示,“他必须要面对这几种不同的信息来做一个最后的判断,基本上他现在的威望,他说话是算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