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推进民生工程 建设宜居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26:22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喜人局面: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76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06.07亿元,同比增长18.7%;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1.81亿元,同比增长15.0%;地方财政收入252.12万元,同比增长22.7%。
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是长沙在民生建设方面取得的突破。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长沙建设成为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两个小故事,使记者对长沙人的幸福感有了深切的体会。
故事一:
一本房产证的变化
61岁的陈贤辉5年前和老伴从湖南邵阳来到长沙,一家4口住在大女儿买的一套63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里。5年过去了,陈贤辉家住进178平方米的大房子,小女儿也在长沙参加了工作。房子变大了,房产证也变美了:过去的房产证是小本本,现在的变成了大本本;过去的是手写体,现在的是电脑打印;过去的是楼梯房、砖混结构,现在的是电梯楼、框架结构……捧着房产证,陈贤辉越看越开心。
2007年10月,长沙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住房保障工作局”;2008年3月,长沙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全市保障家庭的收入标准为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住房保障面积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住房保障改革使1.9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长沙,也以包容的心态得到了无数外来客的认同并找到家的感觉。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说,长沙市以“一健三改”(即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制度改革、房屋改造和环境改善)为内容的安居工程建设,就是为了实现长沙市“人人享有住房保障,家家拥有一套住房”的目标。长沙市的民生工程建设,从社区环境整治到社区公园建设;从城市棚户区改造到农村危房改造;从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城市公园到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游泳场所和绿色上网场所;从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推行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水平的提升。这一切都是为了民生,都是为了造福百姓。
故事二:
“的哥”喝上了“山泉水”
“的哥”胡宇在广州、深圳开了10年出租车,养成了喝瓶装矿泉水的习惯。去年开始他在长沙跑出租车,习惯还是没改变。但从今年8月底起,他跑车不再带瓶矿泉水,家里也不喝桶装纯净水了。他备了一个2升的塑料瓶,每天装上在家里烧开的自来水,喝起来解渴又舒畅。这水是从长沙百多公里以外引来的“山泉水”。今年7月30日,从浏阳株树桥水库至长沙市第五水厂全长98公里的输水工程完工并提闸放水,长沙从此可以喝上山溪清泉了。优质的“山泉水”从百公里外的株树桥水库踏歌而来,为长沙民生建设谱写了新的篇章。
随着长沙市城区面积和人口的持续增长,长沙市的水源湘江有时难以满足用水需求。2005年10月,长沙引水工程开工。引水工程投入运行后,不仅每日供水95万吨,而且工程建设与管理新增就业岗位数千个。为进一步全面提高居民饮水质量,确保长沙供水同城同质,长沙市政府开始实施对老水厂全面提质改造。目前,长沙市第二水厂已完成提质建设,出厂水达到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直饮水标准。长沙市第四水厂将在原每日20万吨的供水能力基础上新增20万吨常规处理系统。
农村居民用水工程同样受到长沙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长沙市决定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农村居民用水问题。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农村居民用水工程进度已经完成了80%,到年底,45万农村居民用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饮水工程”是长沙抓“健康民生”的一个缩影,长沙市委、市政府对“蓝天碧水”工程从不放松。2009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1天,今年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去年基础上不断提高;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超额完成湖南省政府下达的全年减排各项指标任务。
长沙市市长张剑飞说,人民群众对清洁的水、碧蓝的天、新鲜的空气等期盼越来越高,顺应群众的期盼责无旁贷。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群众需要,时时分析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并以此来确定工作重点,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群众享受成果、得到实惠的过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
长沙制定了新的“民生目标”:到2012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国际一流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12000元以上。经济日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邹 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