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与健康教育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2:50
健康与健康教育
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定义
l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最基本的人权。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不能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无法利用”。可见,健康是生活的源泉,是人们由来已久的共同追求,是人生第一需求。
l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内涵是什么?围绕健康的概念人类已探索了很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健康概念才有了一个认识上的飞跃。
l      197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CNCEF)在《柏拉木图宣言》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l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重新颁布了健康的定义:一个人只有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二、健康的标准
l      1.     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   过分紧张。
l      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对日常生活的小事不计较。
l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l      4.     应变能力强、善于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l      5.      能够抵抗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l      6.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端正,臂臀部位协调。
l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l      8.      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l      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l      10.    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五快:
食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不偏食,吃饭顺利,较快时     间吃完一顿饭。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即能快速排泄完大、小便,便时感到轻松自如,便     后精神上感到舒适。
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而且睡得深,且醒后头脑清醒,精     神饱满。
说得快:思维敏捷,说话流利,语言表达正确,内容有中心,合乎逻辑。
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矫健。
三良好:
良好的个人性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胸   怀坦荡,豁达乐观。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三、健康标志
健康标志,既有客观要求,也有主观状态,还有度的差别,所以通常提出的也是一个基本参照标志。
1.    生理健康: 发育正常,体形匀称,精力充沛,富有活力,组织器官功能正常,免疫功能无异常。
2.    心理健康: 稳定愉快的情绪,对负性刺激反应适度;意志健全,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尊、自信、自强、宽人严已,真诚待人;人格健全,有一定的幽默感;心理特点,符合生理年龄,能发挥气质积极的特征和控制不良性格的外显,适度的个性发挥。
3.    环境健康: 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能与家庭、社会正常交往,人际关系融洽,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有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能力,不吸烟、不酗酒、关心他人和集体,乐于助人,言语举止文明,文化娱乐有度,恰当地运用医疗保健服务,综合适应能力强。

四、影响健康的因素
1.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病原微生物因素,生物个体差异因素,心理因素。
(1)遗传
(2)病原微生物
(3)人体的生物差异其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形态和健康状况等的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对某种疾病的易感状态也有不同。
(4)心理因素
2. 生活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1)生活行为因素 某些行为与特定的疾病关系密切,吸烟与肺病、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酗酒与高血脂,脂肪肝关系密切,吸毒、婚外性行为易导致性病,如现代“瘟疫”—艾滋病。
(2)生活方式 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行为模式,是建立在文化继承,社会关系,个性特征和遗传等综合因素基础上稳定的生活特征,包括饮食习惯,社会生活习惯等。生活方式不良导致疾病的过程是非特异的过程,并且进展缓慢,容易忽视,故危害也严重。

3. 环境因素
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3)卫生服务
l      人的健康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各种因素致病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已,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国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而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以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最大。
l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1992年):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它就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十六个字是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当前世界预防医学最新成果提出的“维多利亚宣言”—健康四大基石,经调研统计表明,它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l         1998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伊格纳蒙博士关于健康,他的主张就是:正确的饮食加足够的运动。

健康四大基石
一、合理膳食
l      “人以食为天”,营养是健康的基础,合理膳食就是要通过食物摄取人体赖以生存的各种营养素。
l      做到饮食平衡,谷肉果蔬,合理配膳,食以谷类为主,肉类为副食,蔬菜充实,水果辅助,饮首推白开水,其次是茶,豆奶,可以说人的身体中60%是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每日须饮水3000ml。同时做到: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因人制宜,一日三餐各有不同。早餐宜好,中餐宜饱,晚餐宜少,食时宜细嚼慢咽,专心恬愉。食后须漱口,宜摩腹散步,古谚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二、适量运动
l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系统器官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功效。
l      健身的有氧运动要求:
l      1. 每次锻炼,必须持续一定时间(30分钟左右)。
l      2. 锻炼时各年龄段人的每分钟心率必须接近而不超过“靶心率”, 靶心率为170-年龄的数值。
l      3. 每星期必须坚持3—5次有氧运动。

三、戒烟限酒
l      吸烟之害众所周知,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等大量有毒物质,以及镉、镍、砷、铅等致癌物质,吸烟是导致肺癌,肺气肿,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缩短生命,同时吸烟对周围被动吸烟者危害极大。
l      酗酒有害,大量饮洒伤肝,导致心血管疾病增加,使甘油三酯增高,人发胖,严重危害健康。调查显示,监狱里罪犯的50%,交通事故的40%,住院病人的25%,也都与酗酒有关。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对酒的观点是:饮酒越少越好。
四、心理平衡
1. 正确的认识自我,情绪乐观。
2. 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
3. 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完善的人格。人格健康完善主要表现在:
(1)构成人格的各个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
(2)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核心;
(4)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Ø
Ø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定义
l      我国学者一致推崇的定义是: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l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给人们提供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服务。健康教育追求的是使教育对象实现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的统一。使人们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意识,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健康状况得到提高。其特点是一种干预。
l      健康教育与传统的卫生宣传不同,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开展教育。才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宣传仅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是一种手段,不是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健康教育与教育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环境学、传播学、统计学、美学等多学科相关,跨学科交叉的特点明显。既有自然科学的,又有社会科学的特征,健康教育需要物质的、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支持,需要积极的卫生政策和可获得持久的卫生服务。
一、健康教育的特点、目的、任务
1.健康教育的特点
(1)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措施;
(2)健康教育是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宏伟目标的关健;
(3)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是改变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最有效的措施,是一项一本万利的事业。按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粗略估算。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健康,因病缺勤天数平均减少2.44天,就可创造百亿元产值,按近全部的国家卫生经费投资。
. 健康教育的目的
(1)增进个人和群体的健康意识;
(2)采取行动提高或维护健康;
(3)预防疾病和残疾的发生,预防非正常死亡;
(4)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3.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到领导重视与支持,各院系相关机关部门配合参与,共同制订促进健康和利于开展各项健康活动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网络。
(2)努力促使师生员工与卫生专业人员共同积极主动的参与。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校园环境,包括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
3.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4)以促进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降低心理压力,缓解紧张,促进身心健康。
(5)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社会习俗,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