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秘文化/郑小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5:18
中国神秘文化 (平装)
~郑小江 (作者)

内容简介
《中国神秘文化》有助于人们对中华民族先民们深邃幽远智慧的了解,有益于人们认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民风。同时,读者在翻阅《中国神秘文化》的过程中,若能细心体察,精心鉴别,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可采撷中国几千年沉积下来的生存智慧,陶冶博大的文化胸襟,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获取事业的巨大成功。
编辑推荐
《中国神秘文化》是在大量参考前人著述和当代许多学者著作基础上完成的,它仅是对“中国神秘文化”进行介绍和探讨的一个初步的尝试。读者在翻阅《中国神秘文化》的过程中,若能细心体察,精心鉴别,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可采撷中国几千年沉积下来的生存智慧,陶冶博大的文化胸襟,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获取事业的巨大成功。
作者简介
郑小江,1957年6月生,江西万载人,专门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学的研究。中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曾任南昌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南昌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总编辑、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硕士生导师、教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实学学会理事。已出版专著《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穿透人生》;《传统——现代人的两刃剑》;《中国人生精神》;《西方人生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之源》;《拷问人生》;《中国死亡智慧》;《杨简》;《祸福之门》;《生死智慧》;《善死与善终》;《中华贤哲》;《超越死亡》;《生命终点的学问》;《寻找人生的真谛》;《八千里路云和月》;《神游千古》;《中国生命学——中华贤哲生死智慧》;《学会生死》。主编的著作有:《解读生死》、《宗教生死书》、《禅宗大师马祖遂一》、《江右思想家研究》、《六经注我》、《中国神秘术大观》、《中国死亡文化大观》《中国生育文化大观》;《中国辞邪文化大观》;《疗救人生》、《感悟生死》。另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史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绪论 迈进神秘的殿堂
一、开启“中国神秘文化”之门的三把钥匙
二、审慎的把握与科学的对待
第一篇 掌控自然的努力——中国巫术
一、人类直接控制自然的幻想
二、人类幼年时代的世界观
三、巫师——人与鬼神的媒介
四、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
五、生殖巫术
六、丰产巫术
七、求雨巫术
八、伤害巫术
九、驱鬼辟邪巫术
十、招魂巫术
十一、丧葬巫术
十二、巫术与造型艺术的发展
十三、巫术与歌、舞的发展
十四、巫术与文学、医学和科学的发展
第二篇 破译梦幻的奥义——中国占梦术
一、中国古代梦的观念和理论
二、中国古代占梦活动的演变
三、古人如何占梦
四、玄虚的占梦理论
五、如何划分梦的吉凶
六、如何祈吉与禳恶
七、祈吉禳恶的符咒和神物
八、消除恶梦的禁忌
九、精神心理分析是占梦应验的法宝
十、占梦不验怎么办
十一、占梦、问梦与疾病的诊断
十二、帝王之梦“受命之符”
第三篇 提升生命的质量——中国养生术
一、神秘而有奇效的功法
二、人类长寿何处觅
三、中华养生术的奥秘
四、养生先须“养形”
五、养生要重“养神”
六、神秘的气功养生术
七、揭开“房中养生术”的神秘面纱
八、“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养生法
九、“复归婴儿”——老子的养生观
十、“仁者寿”——孔子的养生方法
十一、如何入“逍遥”——庄子的养生之道
十二、“养生以不伤为本”——葛洪的养生术
十三、“善摄生者”——孙思邈的养生之方
十四、“饮水读书贫亦乐”——陆游的养生术
十五、善养生者,能逸能劳——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十六、“内外交养”——万全的养生观
第四篇 择选环境的玄机——中国风水术
一、风水的概念、内涵及价值
二、风水的理论基石
三、《葬书》与《宅经》
四、从式占、司南到风水罗盘
五、风水操作的一般程序
六、风水的取光原则
七、藏风的辩证思考
八、水的理性审度
九、不同地区的选择标准
十、非理想环境的修补
十一、风水的择都理论
十二、北京:势全气密,紫微映照
十三、南京:虎踞龙蟠,王气所钟
十四、西安:中原龙首,天下形胜
十五、洛阳:天下之中,龙势强健
十六、杭州:山停水聚,元气融结
十七、帝都流转的风水解释
十八、古代帝王的风水迷信
第五篇 解读星象的兆示——中国星命术
一、星命术的渊源与发展
二、四柱推命的文化工具
三、看命人手起例及步骤
四、八字中命运密码破解
五、袁天罡称骨测命法
第六篇 参透容貌的深意——中国相命术
一、以貌取人藏奥理
二、发轫悠远影响深
三、棱棱寄骨现峥嵘
四、五官朝拱露贵贱
五、气色肉泽映吉凶
六、似水年华看运程
七、痣若星汉探宿命
八、方寸掌间读春秋
九、身形闪烁判终生
后记
序言
一、开启“中国神秘文化"之门的三把钥匙
华夏辽阔的大地,孕育了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先民们在生存与生活的过程中,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变幻莫测的人文环境,经历了数不清的战争、流血、民族迁徙。对这些难以把握的发展,人们长时期地沉思苦想;而频繁的王朝更迭、严酷无情的天灾,以及人世间旦夕的祸福,也迫使人们上下求索。这一多变环境、社会动荡与中华民族先民们心智能力的激烈碰撞,终于形成了广博深邃、旷世经久的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其中就蕴含着“中国神秘文化”。
作为一个现代人,究竟应该从哪种角度去看“中国神秘文化”呢?特别是面对如此庞杂的内容、如此估屈聱牙的名词概念、如此繁富离奇的论述,我们何以入手呢?有一条简便的途径:从破译“神秘”二字开始,从区分古代与现代人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入手。如果我们对先民们看问题、思考对象时采取的方式方法领悟了,蒙在“中国神秘文化”上的厚厚帷幕就会落下,其真面目便展露在我们面前,内在的幽隐之处亦可一览无余。
所谓“神秘文化”之“神秘”,是相对于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而言的。现代人从小接受的是科学的思维训练,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直接理解古老的“中国神秘文化”,那必会事倍功半,尽管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仍然可能面对庞杂的“神秘文化”而束手无策,如堕入浓厚的云雾之中茫然不知。因此,要理解“中国神秘文化”,须首先区分现代思维与中国先民们的思维方式,然后暂且放下现代的思考模式而从古人想问题的路子出发,如此才可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神秘文化”,这种态度就叫做善意的了解。
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把某一认知对象从整个“自然之网”中分离开来,人们往往通过科学实验和思维中的抽象来做到这一点。然后则对其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剖析,寻找出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本质,它与同类事物的共同之处,等等。至此,人们的认知也就告一段落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关键在把对象从自然、社会的普遍联系中独立出来、抽象出来,然后对其进行考察,掌握它的属性,而最重要、最根本的属性是它异于他物的性质,即所谓事物的“内在本质”。而作为“中国神秘文化”基础的先民们看问题的方式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把对象从万事万物的存在中剥离出来,而是直接从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当中来加以认识;它不认为某一对象可以完全地独立出来供人们去思考、研究,而是坚持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其他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有机联系,故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如果进行细致的分析,这种作为“中国神秘文化”基础的思维方式又具体化为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致思方向;二是“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三是“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的思想。这些实际上就是开启“中国神秘文化”之门的三把钥匙。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古人回答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解释模式。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而无论是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建筑房屋,还是国家间的战争、社会的稳定等等都受到自然力的强大制约。此外,先民们长期生活于浓厚的神话氛围之中,“天”能干预人事、“神”可控制社会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一切都使先民们自然萌生出“天”与“人”有着紧密联系的看法。
在中国古代,所谓“天”有三层含义:一是“神化之天”,也就是说,“天”被视为一种超自然的、可主宰宇宙万物的神秘力量。世间万物的生灭、人类社会的变迁,乃至每个人的寿夭祸福等,无不受这冥冥中之“天”的安排。二为“义理之天”,即认为“天”是一种伦理的实体、价值的源头。孔子说:“天生德于予”,以为人之德乃天所赋;董仲舒更直接视“天”具有最高的伦理准则“仁”,他说:“仁之美在于天。天,仁也。”这样,“天”又成为了社会一切价值的来源。三是“自然之天”,亦即认为“天”是自然存在的总称和客观的总规律,如日月星辰运行的天象,冷暖寒暑变化的四季,等等。一般来说,在中国古代前两种对“天”的认识占居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后一种对“天”的看法只是极少数思想家提出来的。因此,由这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对“天”的观念设定,必会派生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观念的基本看法是:“天(天道)”与“人(人道)”是相类、相通、相渗透的,“天”之性即“人”之性,天道人道一以贯之。当然,达到这种较系统的看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天人合一,’观萌发于把“天”视为万事万物主宰的原始宗教观念,至孔孟得到很大发展,到汉代董仲舒则臻于完善化。
……
上述情况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观察,但要理解这些现象,首先必须“入虎穴”——了解“中国神秘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此才能“得虎子”——理解现代社会“神秘文化”广为盛行的原因和实质,掌握其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同时还可获得精神素质上的提升。我们在编著这本书时,主观上是想把“中国神秘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来加以介绍和分析的。读者若有耐心看完,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神秘文化”当然包含着许多不好的东西,有落后的糟粕的方面,但我们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去反复“批判”,因为我们坚信读者的鉴别力,在认真严肃地阅读之后,完全可以作出自己的正确判断。
本书是在大量参考前人著述和当代许多学者著作基础上完成的,因篇幅所限,无法一一明示,谨对这些著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仅是对“中国神秘文化”进行介绍和探讨的一个初步的尝试,错误之处,遗漏的地方在所难免,祈望读者不吝赐教。
后记
《中国神秘文化》即将面世,本书有助于人们对中华民族先民们深邃幽远智慧的了解,有益于人们认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民风。同时,读者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若能细心体察,精心鉴别,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可采撷中国几千年沉积下来的生存智慧,陶冶博大的文化胸襟,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获取事业的巨大成功。这本书是几位学者通力合作的结果,具体分工是,郑小江撰序论及第三篇(养生术),陈荣富撰写第一篇(巫术),黄细嘉撰写第二篇(占梦术),刘晓明撰写第四篇(风水术),王东林撰写第五篇(星命术),陈石俊撰第六篇(相命术)。配图有部分是作者提供,部分由黄勇拍摄、提供,一并致谢。
文摘
三、巫师——人与鬼神的媒介
巫师是巫术的解释者、宣扬者和执行者,是沟通人与鬼神的媒介。随着女性祖先崇拜、女阴崇拜、鬼魂崇拜的形成和发展,氏族的宗教活动日益频繁和重要,需要专人协助氏族长组织领导,于是,逐渐分化出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一般认为,巫师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中期,故最早的巫师多为女巫。父权制兴起后,逐渐被男巫所代替,但女巫在许多民族中仍然保留着。就是今天,在有些民族中,女巫也还很活跃,比较典型的是北方各民族中的女萨满的活动。我国古代就有专门从事通鬼接神的巫者,据《国语·楚语下》载,约在公元前515-前489年间,观射父在回答楚昭王的问话时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注日:“觋,见鬼者也,周礼男亦日巫”,又说“家为巫史”,其注日:“巫主接神,史次位序。”巫觋就是执行巫术使命,具有能见鬼接神的特殊本须的巫师。巫师大都是氏族中经验丰富、心灵手巧或精神病态的人。巫师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普通的人,也有妻儿老小,一样从事渔猎和农牧业生产劳动,有人所共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另方面是特殊的人,是人与鬼神的中介,是神派往人间的使者和代言人,他们平时为人,降神时为神、为鬼,亦人亦神亦鬼,一身二任,故有“又做师娘又做鬼”的谚语。巫师能见鬼神,上达民意,下传神旨;能预告凶吉祸福,驱鬼治病,去祸免灾;从事预言、占卜、祭祀和招魂、驱鬼等巫术活动。台湾高山族把人字写成■形,鬼字写成■形,巫字写成■,称“胡求”即巫,说明巫介于人鬼之间;景颇族的巫师称为“西早”,意为“死人的官”,同样认为巫师介于人鬼之间,故巫师又有灵媒之称。巫师既被认为是具有“超自然力”的“灵人”,而为全民族所敬拜,又为大家所惧怕。因为在先民看来,可实行巫术的范围很广,巫术的力量无穷,因而善于施行巫术的巫师也就令人敬畏。久旱不雨或大雨成灾,是巫术起作用;狩猎失败、捕鱼无获、家畜病死、瘟疫流行,也是巫术在起作用。总之,疾病、死亡、成功、恶运等等一切偶然事件都可以用巫术去解释,而巫术的执行者就是巫师。
巫师通鬼降神的方式主要是使用歌舞表演仪式,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事神、娱神为职业。一般可以断定,巫者的舞蹈是一种降神仪式。而歌的内容可能就是通鬼接神的“咒语”,这种“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
巫师通过巫术通鬼接神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请神附体,另一种是过阴。
请神附体又称神灵降身,即鬼神的灵魂附在巫师体内,巫师“变成”了鬼神,代表鬼神传旨。一般程序是先在神桌上摆上各种供品,供奉鬼神,然后由巫师身着神衣,头戴神帽,手执刀剑,口念咒语,颠狂起舞。不一会儿,巫师便浑身颤抖,如醉如痴,信口歌唱,据说这标志着鬼神之灵魂已进入他体内。此时,巫师会有许多超常的惊骇惑人之举动,如把瓷碗咬成粉末,铁练穿肩、锄刀割体、吞火炭等。鬼神既已附体,“变成”鬼神的巫师便代表鬼神回答问题,助人治病。
过阴是巫师的灵魂出游,到鬼神世界去,问讯死者死后生活情况,并向死者询问阳问病人生病原因,祈求为病人治病的药方。《中华全国风俗志》下卷讲到南京的巫师能“走阴差”:“走阴差,俗云人必有阴差来引,而阴差非阳差引入不可,有一种奸滑妇人(即女巫——引者)自谓在冥受些阴差职分,往来冥路,人家有久病不愈者,每延请若辈,赴阴查察之,或睡于床,或卧于地,佯为死去,勿令人摇动,一小时而后醒,谓之‘还阳’。睡时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而乡愚常以为真。”
巫师在请神附体和过阴时,出现的浑身颤抖、面色骤变、如醉如痴的超常状态,颇能迷惑人。事实上,巫师的这种本领是经过长期训练获得的,并且使用了兴奋剂或麻醉方法。巫师的许多“特异功能”,如踏火堆、吞铁钉、吞火炭、上刀山、舐炽铁等,也是经过长期训练获得的,他们掌握了一套特殊的方法,使他们在这样做时不会受伤,使人以为真是神鬼附体,神灵保佑。
巫师要有上述特殊本领,故需挑选和培养。在许多民族中,巫师是世代传承的,或父子传承,或师徒传承,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例如羌族的端公,由师徒制保证传承,十四五岁的男性青年,可拜师学巫,学习时间三至四年。“经书”由师父口传心授;巫术的仪式、法事、法术,由师父带徒弟见习。东北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萨满,由已死去若干年的萨满的灵魂选择,出生时未脱胎毛的人、长期患病或神经错乱、许愿当萨满后病愈的人被认为是萨满灵魂选中的,这种人就可请一老萨满为师,学习跳神技术,学习祭神祷词,学习萨满所应具备的所有本领。三年后,当新萨满跳神跳到如痴如狂、神智不清时,即认为神灵已附体,具备了萨满资格,成了神的代言人。
对巫师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不能一概否定,特别是他们对保存和传播文化知识方面的作用应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