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的民间神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50:59
洞头的民间神祇信仰,佛道兼有,除观音等以外,主要的还有妈祖、杨府爷、陈府爷等。因海岛以从事海上生产的居民为多,所以这些信仰,逐渐与海洋生产相融合,演变成海神信仰。
【妈祖】
关于妈祖,我们在游览东沙景区的妈祖宫时,已经作了简要介绍。洞头的九座妈祖宫,在妈祖的诞辰日和升天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居民们逢初一、十五进庙焚香祭祀,渔民们则大多在出海前、汛期结束时入庙烧香许愿、还愿,祈求平安。过去新船造成,要请“师公”(道士)主持,举行“安船”仪式,要唱《安船歌》:“船头造起船头镜,船尾造起尾后庭;当中造起有五堵,湄州妈祖坐中厅。”然后把妈祖雕像供奉在船中,祈求新船下海顺风顺水,平安吉利。
【杨府爷】
洞头诸岛有24座杨府庙,供奉的是北宋名将杨六郎即杨延昭。
杨延昭(958—1014)本名延郎,陕西神木县人。年轻时随父杨业出征,常为先锋,后守边20余年,治军严明,作战骁勇,屡破契丹军,契丹军闻其名而畏退。他去世100余年后,北宋京城为金兵所破,徽宗、钦宗被掳,高宗退至临安(今杭州)建都,是为南宋。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在洞头县的大门、鹿西岛设寨,寨兵对朝廷偏安一偶十分失望。为激励土气,兵寨内设立杨六郎牌位,祈望靠他的神威保佑战事平安。以后朝代更替,兵撤寨毁,但敬奉杨六郎的庙宇及习俗却保留下来了。
洞头渔港的杨府庙保存得较完整,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一些渔民出海前,要进庙祭拜,并从庙中领来“令旗”,以保出海平安。农历五月二十三为杨六郎寿日,各杨府庙有祭祀活动。其中供品之一为炒豆,意为作弹药,以备杨六郎御海寇时之所需。
【陈府爷】
洞头诸岛的陈府庙也有24座,供奉的是唐代开漳(州)先祖陈元光。
唐代总章二年(669年),泉州、潮州之间的蛮荒地带发生“蛮獠啸乱”,归德将军陈政奉命率唐府兵将共45姓5000多人(连同随军眷属)南下平乱。其间陈政病故,他的儿子鹰扬将军陈元光袭父职率部平定了啸乱。经过多年的垦荒建设,陈元光上奏朝廷,在这块蛮荒之地设立州郡,称“漳州”,陈元光为首任剌史。以后,陈元光和他率领的中原将士的后代,又从漳州向台湾乃至更远地方发展。这些人称自己是唐代南下将士的子孙,所以叫“唐人”,把祖居地叫“唐山”。景云二年(711年),陈元光在一次征战中殉难,后人怀念他的功绩,设庙纪念。以后,凡从漳州迁移出来的陈氏族人,都在后来的居住地设庙祭祀。
洞头的陈府庙大多设置海船模型,洞头本岛垅头村、东岙村的陈府庙规模较大,保存也较为完整。平时渔民出海之前和归来之后常进庙祭拜;农历十一月初五为陈元光殉难日,有庙会活动。
青山灵安尊王亦称青山王,生于十月二十二日,相传三国时东吴裨将张滚。
青山王是泉州惠安县的灵狱神,即境主城隆神,神名张悃,三国时代东吴猛将,屯兵福建惠安县南的青山地方,以防海寇侵扰。
有关青山王之传说颇多,有谓青山王为泉州府惠安县之城隍爷,或说其神格类似城隍,管辖无区域之限,随时巡狩,监察民生。有谓生前施行仁政,死后称武德帝,民间祀为驱疫之神。
有谓南京建炎间,金兵将犯南京,虞允文督战,每见擘有张滚旗号之将军率部截杀,金兵大败,虞查明为惠安所祀之青山王,乃具表上其事,遂封为“灵安尊王”。有谓青山王于台北镇服蟾蜍精,日人据台时,于青山附近设妓馆,每于黄昏后见谢,范二将军显形于妓院之中,日妓惊恐,迁居他地。
青山王配祀王妃,称花宫夫人,隶祀监察,长寿,奖善,阴阳,罪恶,增禄,速报等六司,另有文判,武判,谢,范二将军。
孝福建泉州始置于唐代,又明,清时属泉州府之惠安县始置于宋代。前引灵安尊王于三国时镇于泉州惠安,或为杜撰。盖三国时福建既无泉州,更无惠安也。
在洞头岛的东屏镇辽顶村就把青山王做为守护神,在庙的中间供奉的就是青山王,左边是施府王爷,右边是大圣爷(齐天大圣)每年的千秋寿诞为农历的二月初二,当地请师公(道士)作道场很是热闹,当地的居民说每到青山王千秋的前两天都是风来,后两天都是雨来,几乎每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