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及复习方法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1:43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及复习方法指导(二)
师大附中    林若寒
——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相关知识点
一、要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公叙文的要素、人物、顺序。
2、阅读散文要理解其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线索,理解文章选材的要点;体会其美、精辟的语句。
3、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指示人物的方式,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思想。
5、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的上下文中的含义。
6、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知识点
1、理解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事、叙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消息、通迅、人物传记、回乙录、寓言、童话、小说等中学阶段都划归到记叙文中)
2、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顺、倒、插、补
4、记叙的线索: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5、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个别的彩用第二人称
6、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念,准确根据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7、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5种,较复杂的记叙文,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
三、题型分类:
1、概括类:①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语段内容;③中心或主旨;④层次结构
2、理解类:①词语——能否删除,作用或好处,意义、代词的指代内容过渡与照应。
②句子——作用或意义,能否删除,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题目——取题目、题目的含义。
3、知识类——①人称;②写作顺序;③表达方式;④修饰方法;⑤语言特点;⑥线索
4、开放类——①感悟题;②补充题;③仿写题;④联想(想象力)
四、解题方法:
(一)概括类:
1、概括主要内容——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要素,再根据题目的需要选择概括文章内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合。
2、概括中心——从分析题目入手,从分析首段入手,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从发析篇末入手,从分析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中心的常用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3、理解结构层次——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按描述的内容;按思想感情的变化;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1)找出中心句,(2)文段的主要思想;(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思想连接起来。
(二)理解类
1、理解词语:做此类问题需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此词语的本身义,即词典义
(2)此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
(3)此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
a.“能否删除类”——首先应答“不能”然后分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
b.“作用类”——文中的含义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
c.“意义类:——
d.“代词的指代内容”——首先应做的是找到该代词在文章中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及其主题,在该代词之前找出答案。
e.“过渡类”——考查对过渡句的判断及对过渡句在文章中所起作用,此题有两种考查方法:一是考查能否判断出哪一句是判断句,二是考查过渡句的作用,首先要确立过渡句的位置,过渡句一般在两段之间,或在一段的开头,一般由两个分句组成,一般可定为承上启下。
f.“照应类”——一般考查词语之间,词句之间的照应的关系,关键是理解题目中所提供的词或句中的含义。
2、理解句子
(1)作用或意义,(2)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艺术作用(修辞手法)
(三)知识类
此类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中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a.六个要素     b. 人物    c.叙事方式   d.表达方式(以叙事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e. 修辞     f.语言特色     g.线索
(四)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兼而有之。
读记叙文,一般地说,应该以了解故事情节为突破口,先从整体上看,是一件事还是几件事。
(五)开放类
这一类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
常见有:感悟题——体会、感想、启示
补充题——都联系上下文,补充一句或几句话,补充论据等;仿景题、联想、想象题。
仿写题——有单一性的(修辞、表达、关联词、短语等角度进行仿写也有综合性)(思路、句式、修辞)
此类题首先要读懂例句,把握其句式特点、修辞方式,前后句和其中的关健词语的内在关系,还有题意。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人物上。(五种)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上弄情六要素。
(二)说明文阅读的思路及方法
一、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1、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的方式,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分类:根据语言特色和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一般分为事理、事物两大类。
或平实、生动两大类 。  生动类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的方法:(9种)
举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论释、摹状貌。
区别:下定义——作论释,分类别——作比较之间的不同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语言:
准确。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格、程度等都要求准确无误。术语与修饰限制性词语是体现准确性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
①总分式——总分 ;  分—总  ;总—分—总  事物说明文采用此式
②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此,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二、思路及方法
1、说明对象的特征及顺序的把握
a.分情说明对象的类别,把握其特征和顺序
b.抓住中心句或标志词,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
2、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理解
一般说明方法的作用都是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清楚,使说明的语言更加直观、形象。
3、考查对修饰语,关键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说明文中有些修饰语看似模糊,不确定,却往往是语言应用准确、严密之所在。
4、考查对说明中心及说明内容的把握
此类既为:概括说明的内容,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体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三)议论文阅读相关知识要点
一、相关知识要点
1、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
(3)注意论点的表达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3、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4、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设助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结构层次
(1)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常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
(3)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二、考点:
1、会从文章中找出或概括论点
2、会辨别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会分辩几种论证方法,要知迎同一种论证方法会有不同说法
4、要弄清议论的结构
5、领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1、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2、议论文的与类:从论证方式来看,与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3、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4、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概括、生动
(四)文言文阅读
主要考点
一、名句的默写,名篇的熟记理解(76篇)。
二、常用实词,虚词的理解
三、通假字
四、古今异义的词
五、词类的活用现象
六、常用的句式
解题思路和技巧:
文言文阅读多选课内容,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通过钻研,请教讨论寻小比较满意的答案。
复习的要注意:一是准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一些重要有深意的语句,二是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的关键,要学会列表归纳以便宏观地,全面地掌握知识。
2010年中考语文语法知识考点及复习指导
三、语境理解类试题
1.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2009年中考兰州市卷第3小题)
据市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主要景点接待人数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尤其是远郊区县旅游人数明显增多,______。
A.皋兰什川梨园接待游客2.9万人次
B.其中皋兰什川梨园接待游客2.9万人次
C.并且皋兰什川梨园接待了游客2.9万人次
D.仅皋兰什川梨园就共接待游客2.9万人次
例题讲析:此题,几个选项的主要内容没有多大的区别,差别就在几个副词与关联词上。题目要求结合语境,因此,我们一定要联系上文的内容,前面都在表达旅游人数增多,“尤其”“明显”两个副词,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提示我们增多的人数应该很多,那么D答案中的“仅”表达出的意思与前文呼应。
正确答案:D
从近年的语文中考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预测2010年语文中考语法知识还将作为中考的常规考点出现。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学习语法知识呢?
一、随文学习,加深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提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这就指出了语法知识学习的方法,不能死记硬背,不要求掌握很深的晦涩的语法知识,而是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运用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帮助理解课文。
如,在学习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学习这一段课文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于语法知识理解课文内容。这里“因为”表示前后是因果关系,解释了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的原因。不仅仅,表示前后是递进关系,说明对两种对立的理论的研究,有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运用一定的语法知识,我们能很清晰地理清文章内容的层次,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归纳整理,形成专题。在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但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知识点过于零散,不便于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勤于动笔,整理出典型的例题,形成专题知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
整理“递进”、“转折”等关系复句,强调的重点不同的例子。
据悉,国家语委将推出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该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规范美观,而且还要会认会写。
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河南省2008年中考试题)
这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递进关系复句知识理解运用的程度,“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递进关系一般强调“而且”后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前面的更进一步。而此题中“而且”后面的“还要会认会写”的要求显然比“要写得规范美观”要低。因此,应改为:该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而且还要写得规范美观。
整理修改病句方面的例子。如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搭配不当、滥用否定词、前后矛盾或重复、关联词使用不当、语序不当、歧义、句子杂糅等常见语病类型。如下面的一些典型例题。
1.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宫学习书法。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3.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4.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5.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6.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
7.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附参考答案:
1.删除“只有”(或把“只有”改为“只要”;或删除“一”并把“就”改为“才”)。2.把“改进”改为“提高”。3.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4. 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5. 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6. 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7.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或,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