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茶叶遭爆炒一斤最高10万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48:05
大红袍茶叶遭爆炒一斤最高10万元一位明代状元的感恩之举,没有想到400多年后被精明的商人利用大红袍茶叶遭爆炒一斤最高10万元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股市动荡、楼市调控,许多投资者一时失去了方向。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投资品种如翡翠、红酒、部分农产品却在这场危机中不断出现。现在这场演出的最新主角是大红袍。
传说,明代的时候有一位上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武夷山,不幸中暑昏厥,附近寺庙里的和尚用六棵茶树上采摘的茶叶当药,
把这位书生救活了。后来,书生高中状元回来致谢的时候,问明了茶叶的出处,亲自脱下状元红袍披裹在茶树上以示谢恩。从此,这六棵茶树所产的茶叶就被称为大红袍。武夷山中的这六棵大红袍母树一直存活至今。这位状元没有想到,当年他的感恩之举,400多年后被精明的商人利用。
大红袍走红仅厦门就有五六百家专销店
作为武夷茶传统集散地,福建厦门的茶叶市场历来被视为大红袍行情的晴雨表。
据厦门市茶叶协会统计,从去年到今年年初,仅厦门一个地方新增的大红袍专销店就达到五六百家,大红袍的市价更翻了两三倍。是什么原因让大红袍一炮走红呢?
在厦门街头,每走几步就能见到一家茶店,几乎每家茶店都把标有“大红袍”字样的招牌挂在店外最醒目的地方,“大红袍专家”、“印象大红袍”、“大红袍会所”,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招牌,无一不在标明自己“正宗”的身份。在一家名为“大红袍专家”的茶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大红袍有几千元一斤的,也有十万一斤的。而这些几千甚至上万元一斤的大红袍,销路究竟如何呢?销售人员并没有回答记者的疑问。
不过记者发现,虽然店面很多,但进店看茶、买茶的顾客却是寥寥无几。一位店主坦承,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茶叶这一行,因为听说今年大红袍的价格看涨,也希望能赶上这波行情赚上一笔。但她没料到,有着同样想法的却大有人在。
“炒”茶像炒楼“不管好坏,先买后炒”
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王贵卿表示,其实2009年以前,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大红袍和武夷岩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武夷岩茶产区甚至出现过茶农砍掉茶树改种板栗的情况。当时厦门经营大红袍的茶店也不过两三家。但在2009年,这种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从去年5、6月份以后大红袍店就一下子开起来。“特别是六月份以后,一部分游资进去,他们用炒房地产那个炒作办法,不管好坏,先买,买了以后包装,弄个大礼盒,弄个锡罐,弄个名字响当当的,什么‘皇冠大红袍’、‘钻石大红袍’。这一下子把这个价格炒上去了。”
王贵卿告诉记者,不仅在厦门,在广东、山东、北京等地的大型茶叶市场,大红袍专卖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出现。
核心产地价格最贵不过1200元一斤
那么在武夷岩茶核心区的大红袍价格又会是怎样的呢?在武夷山核心景区的一个叫九龙窠的地方,为了保护传说中那六棵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大红袍母树,2005年武夷山市政府在进行最后一次采摘之后,对这六棵母树进行了封存保护。而目前在武夷山区种植的大红袍,都是用这六棵母树的枝条进行扦插的方式繁育出茶苗,并逐渐推广开的。
在大红袍母树的旁边,有一个供游客休息的茶室,这里陈列着武夷山市政府推荐的正宗大红袍产品,景点工作人员表示,武夷山核心景区的大红袍价格最贵的也不过1200元一斤,更多的则是每斤300到500元之间。那在厦门市场上的那些大红袍价格为什么那么高呢?
王贵卿称:“因为普洱茶炒完了,很多炒家也想炒大红袍,本来这个茶叫我们专业的一看,只值五六十块、一两百块(一斤)。他们(炒家)不懂,五百块一千块他也敢开,开了以后弄个大包装,给你标一万块钱一斤,两万块钱一斤,这样乱弄。”
以次充好市场现“山寨版”大红袍
厦门市茶叶协会秘书长、高级评茶师陈志雄告诉记者,目前像这种卖茶却不懂茶的人,在厦门的大红袍市场上比比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炒家进入大红袍市场,在推高原料价格的同时,以次充好的情况也开始出现。
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采购部经理陈美柑在今年的收购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山寨版”的大红袍。陈美柑表示,目前市场上仿冒的大红袍主要有两种手法,一种是以武夷岩茶周边产区的水仙等品种冒充大红袍;另一种手法是用完全不同类的闽南茶作为原料,仿制大红袍。
目前厦门市场上“山寨大红袍”的数量究竟有多少,无法估计。而王贵卿最担心的是,今天的大红袍会不会重蹈两年前普洱茶的覆辙?2003年起,产自云南的普洱茶价格开始一路走高,短短几年时间里,价格疯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普洱茶价格一路飙升的幕后推手,则是金融资本的介入。当普洱茶的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破灭的危险也越来越近。2007年下半年起,普洱茶价格掉头下挫,到2008年下半年,普洱茶毛茶从每吨六万多元猛跌至每吨一万多元。半数以上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停产,众多茶叶经销商退出经营。而普洱茶价格暴跌之后,最大的受害群体就是云南省的数十万茶农。
高价收购原料茶被套几十万、上百万资金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吴宗燕家从祖父那一辈起就在制作武夷岩茶。对于今年大红袍价格的暴涨,做了二十多年茶叶的吴宗燕也感觉有些吃惊。
吴宗燕算了一笔账,五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毛茶,而一般两斤毛茶能制成一斤精制茶,也就是说一斤普通的大红袍,需要十斤以上的茶青才能做出来。而在今年春季,原来只卖几元钱一斤的茶青,最高峰时竟然被炒到了几十元甚至上百 元 一斤!“一天一个价,就是一直涨。”
吴宗燕表示:“做房地产的、做旅游的,反正手头有钱的都去买点茶,原来没做茶的也做,整个武夷山都在做茶了。”
吴宗燕的感觉是,这种现象不可能持续的。吴宗燕的担忧已经变成了现实,由于岩茶价格过快上涨,很多茶厂不敢轻易出手进行收购。
一直从事饭店经营的小林,今年初与两个朋友合伙共投入100万元资金,开始从事大红袍的收购和批发。然而,由于根本不懂茶,又不了解往年的行情,5月份春茶上市后的第一次收购就让小林他们吃了亏:50多万元高价收购的1500斤大红袍,一直到8月份也没卖出去。
在武夷山,像小林这样因收购了高价原料茶最终被套住几十万、上百万资金的人并不在少数。 据央视
思考
茶叶终究是要喝掉的
今年异常红火的大红袍市场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隐患。几年前,普洱茶暴涨暴跌直至崩盘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狂炒并不能给一个产业带来真正的繁荣。尽管热钱可以控制上游的茶园,可以控制生产企业,甚至能掌控销售链条,制造旺销的假象,但我们不能忘了,茶叶终究是要拿来喝的,它就是一种大众饮料而已。只要消费者回归理性,爆炒之后的价格回归是逃不掉的宿命。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国内的茶叶消费量正常情况下每年也就是增长15%至20%,而茶叶价格增长每年也不会超过8%。如果投资者真正了解这些信息,真正尊重市场的价值规律,就不会掉进炒作的陷阱,成为替炒家接棒的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