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7:33
昆明人文一、           自然特征
1.      地理位置
昆明市为云南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为中国政府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西南,云贵高原西部,滇中,三面环山,南濒滇池,市中心海拔1895米,现辖五区、八县、一市。五区:盘龙、五华、官渡、西山、东川。八县:呈贡、富民、晋宁、宜良、石林(彝族)、嵩明、禄劝(彝族、苗族)、寻甸(回族)。一市:安宁。
2.地势特征
北高南低,三江分流。
昆明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最高点为东川区西部珙王山主峰火石梁子(雪岭),海拔4344.1米,最低点为东川区北部小江与金沙江交汇处小河口(格勒),海拔695米。
境内有三条山系:乌蒙山脉之牯牛寨山系由北向南分布于东川、寻甸;珙王山系由北向南分布于东川、禄劝、寻甸、富民、西山、安宁;梁王山系由北向南分布于嵩明、官渡、呈贡,为金沙江、南盘江、红河流域的分水岭地带。
昆明土地面积80%属于金沙江水系,主要湖泊和河流有滇池、盘龙江、螳螂川、普渡河等,还有属于南盘江水系的阳宗海和巴江,属于元江水系的摆依河等。
3.气候特点
昆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明杨慎《滇海曲》)之誉,有“春城”之称。
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为北亚热带,河谷为中亚热带,山地为南温带气候。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低纬度、高海拔,北有横断山脉、乌蒙山脉阻隔南下的寒冷空气,南部地势低缓,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较易进入,中有滇池、阳宗海等湖泊调节温度、湿度。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邻省贵州,终年阴雨绵绵,天气寒冷,日照较短,俗话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贵阳”一词形象地说明了其天气特征。
明代诗僧担当《滇曲诗》曰:“道入滇南迥不同,一年天气半西风。杜鹃声里春犹浅,吹遍人家落叶红。”
4.最早把昆明称为“春城”的人
唐朝诗人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最早用“春城”一词)明朝被贬到云南的状元、文学家杨慎的《滇海曲十二首》之一:蕌香波暖泛云津,涣枻樵歌曲水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望三绝》:春城风物近元宵,柳亚帘拢花覆桥。 欲把归期卜神语,紫姑灯火正萧条。
清初诗人王思训的《野园歌》中道:“浮云缈忽春城隈,乐游谁拟姑苏台?夷光未去走麋鹿,红墙碧树鸟栖哀。”
可见,最早把昆明称为“春城”的人是明朝文学家杨慎。
故事:杨慎游滇池作诗赞美昆明;王母娘娘五女出嫁的神话故事。
二、“昆明”一词探源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昆”曰:“同也,从日从比。”徐锴说:“日月之比,是同也。”《说文解字》又释“明”曰:“照也,从日从囧,凡日月之属皆从明。”
“昆明”二字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为今洱海地区之游牧族名,“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汉武帝刘彻遣使求身毒(印度)道,“皆闭昆明”(今洱海地区),汉武帝即在都城长安凿“昆明池”,操练水军,以征“昆明”。
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宋宝佑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Shàn)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 |)|m'u}2P
晋常琚(jū)《华阳国志》说:“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 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在羌语中,“昆”为族名,“明”或“弥”为“人”之意,今普米族称人为“米”,羌族自称之一也是“米,可以为证。元代设昆明县,后即将昆池称作昆明池。”
“昆”在羌语中,据考证本义为雪山,昆明意为“雪山上的人”。据说,昆明族祖先原居古康藏高原,随处可见雪山,“雪山人”之说,应当可信。
按彝义说来, “昆明”则是彝语“嘿咪”的音译,“嘿”为海,“咪”为地方,因此全意为“海边的地方”。洱海、滇池皆被称为海。
三、地名的演变:
战国:苴(jú)兰城    庄蹻故城(晋宁县晋城镇)
汉:益州郡之谷昌县(金马山西麓)
三国:建宁郡
隋唐:昆州城(碧鸡山麓)
南诏国:拓东城(滇池北岸,今状元楼至德胜桥一带,周长约3公里。)
大理国:鄯阐府
元:善州,下设昆明县,“昆明”正式成为地名。云南行中书省成立后,改善州为中庆路,昆明又称押赤城、鸭赤城,为路治、省治,从此,云南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
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改中庆路为云南府,重筑昆明砖城。
清:设云南省、云南府和昆明县,如明代之制。
民国:划省会为市,设市政公所,1928年设昆明市政府,郊区为昆明县。
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昆明县并入昆明市,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如今五区、八县、一市的规模,为全国二十个特大城市之一。
四、地方文化特点
昆明人的传统文化习性,按明朝人冯时可的说法,是“人多恬退,鸿鹄之举无心”,又不善理财,“人俗豪汰,居官者皆富及累世”,虽“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却“九霄缨簮之族曾不二世”。至于文士,则“多秀颖,素重名义,民性纯良,不好争讼”,“野安耕凿,户习读书,民无告讦之风,士有干谒之耻,岂可言哉!”
明太祖朱元璋称为:“气厚风和,君子行道之所。”(《滇行记略》)
郭义恭《广志》云:“滇人重去乡,昆明为尤甚”,除非应试做官,“牵牛车远服贾者百无一二见”,皆“井田桑麻以终老田间为乐也”,“以故淳朴之风较他处为优”。
此其人也,一是敦厚,无所心计;一是淳朴,古风犹存;一是包容,诸俗并存;一是自乐,不假外求。俗称“家乡宝”。
其之于进取,自显前欠缺,其之为文化风情,却颇具价值,有一种悠然自得、自给自足、隐居田园的隐逸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