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在路上,故事在路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9:39
转自嫣牛博
潇遥收藏
民谣在路上,故事在路旁
周云蓬 @ 2010/10/21 10:41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榕树下——民谣在路上”全国巡演,走了八个城市,演了九场。跟个人巡演不同的是,随团队演出,你既是表演者,也是旁观者。
青岛深圳,一北一南,两场演出有着强烈的反差。青岛演出在一个小剧场,主办方在台上摆了一大桶青岛一厂出品的新鲜散啤。表演者可以一边喝,一边聊,一边唱。本场女主持人,是大家公认的“在路上”巡演中最好的主持人。那叫一个会调节气氛。还有两个当年街头碴琴的“老炮”,俩人一开口唱,整个八十年代都扑面而来。虽然观众也算爆满,但是真正买票看演出的人并不多。这个喝散啤、吃蛤蜊的城市有着太重的爷们气,就是说,可以花千八百请你吃个饭,但就是不愿意买票。拿赠票看演出才有面子。
深圳音乐厅,是巡演中最豪华的场地。且有领导列席于台下,主持人先把演出的禁唱曲目交待给我们。总之要配合,要谐和。台上甭说一桶啤酒,万晓利想拿一瓶小二上台酝酿一下感情,都绝对不行。晓利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听组织的话,最后一个曲目来了一个即兴实验,陶陶然忘记了时间,可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能把他拽下来。但晓利突然异想天开,想去打一段架子鼓,这时主持人趁机抢过话筒,“谢谢万晓利的表演”,终于把他结束掉。
南京和上海各安排了两场演出。南京的音响非常简陋,我们在调音的时候,十三月的调音师很无奈地说,只有两个钮,一个高音,一个低音,实在没啥可调的。来自云南的“山人乐队”一向以乐器多、人口杂著称于世,这样小的舞台根本耍不开。主唱子寒演了一半,就愤怒地跑到外面喝酒去了,但他们有个强大的替补小不点,能唱能跳会表演口技,关键时刻冲了上去,总算没有使演出尴尬地中断。南京还有个记者小朋友,要采访我。要深入生活,就跟我们一起吃饭,坐我旁边,挖掘我的内心世界。他突然话锋一转,嘴里嚼着食物问,老周,你能听出来我在吃什么吗。我说,听不出来。他鼓励我:你再听听。最终他解释说,自己在吃薯条。这跟采访有啥关系呢,我想。结果过两天,我看到了他的文章,说周云蓬除了音乐,还有别的神奇的能力,比如某饭局,周云蓬忽然问旁边的人,脆饼好吃吗?对方惊愕他是怎么知道的,“‘从你嘴巴里听出来的’然后,周云蓬露出得意的笑容。”
上海演出的场地在MAO.平均每场将近千人的观众,台上台下HIGH成一片。但我要讲的是庆功宴上的故事。大家刚刚举杯,忽然闯进一莽撞男,直扑我们的领队王小山,嘴里一 迭声喊着:我总算见到我的活的偶像了。又豪爽地声称:到了上海,应该我来请客。说完一个扫堂腿,把桌子底下五六瓶啤酒全踢倒了。小山也很得意,说,终于我也有粉丝了。也不问对方姓名,马上拉起入座痛饮。小伙子还要表白一下:我特别喜欢小山老师的文章。虽然他的文采不如王小峰,但是——转折后的升华还没出口,山爷已大怒:我的文采怎么不如王小峰了。小伙子惊惶失措,赶快解释:其实我就没看过你几篇文章。全场爆笑。
成都站。第一天我压轴,第二天晓利压轴。我演完后和晓利拼酒,酒酣耳热之际,开始互相攻击。不遗余力地揭对方音乐的短。那现场见,明天看我的。晓利撂下一句话。第二天,晓利晚上出现时戴了一副墨镜,自称有助于超过周云蓬。山人快演完的时候,一大片黑云飘了过来。晓利还没有上台,大雨倾盆而下。那真是个银河落九天啊。晓利站在后台焦急地等着雨停,可雨就是又大又急又不停。终于压轴被取消,晓利没演成。
我歉疚地想,这雨可不是我咒来的啊,友谊长存吧。
原载新京报写字板专栏
--------------------------------------------------------------------------------
[匿名] 九哥  [匿名] 九哥 [113.97.202.*] @ 2010/10/21 22:09:46
感觉在音乐厅搞现代民谣的演出本来就不搭。
--------------------------------------------------------------------------------
张芝  张芝 [113.109.150.*] @ 2010/10/22 12:48:11
周云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完全不同于我们一般人的生活,加上文采也好,所以格外吸引人。那篇《绿皮火车》看了几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