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穴位及其作用 - 中医经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04:27
八大穴位及其作用
相关搜索:穴位
百会、大椎、合谷、内关、长强、三阴交、足三里、至阴八个穴位,八个穴位里的总纲是足三里、三阴交,这两个穴位是总管。针灸疗法的穴位只讲人体的能量运行。这个穴位和药膏一样只是讲的内部的运动,动起来就活,活就治病;“一内一外兼具调,关键时刻一点动。”
“百会三里合谷通,长强内关大椎行,三阴交针通至阴,八穴运用公转通”这八个穴位的关键是调和人体的公转。
1.至阴
至阴穴取穴位置: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传统医学认为:
至阴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中的井穴,属金,是肾经脉气始接之处,主治头痛、目痛、目黄泪出。
空间医学认为:
至阴穴能够疏通胸部的能量,是隔膜以上能量的开口,是解决胸水(胸腹水)的主要穴位,是治疗食道癌,肺癌等各种癌症的主要穴位。
解说:
至阴,乃是至阳之开口,至阴开口,泻至阳之闷热。动至阳之能量,胸乃至阳之居地。动其至阴,至阳直起升腾,故解胸中烦闷,化淤积,破水气 ,治胸水,肺癌,食道癌的最佳选穴,立竿见影。
“至阴穴下通胸中,胸中积气淤水消”这样就有利于解决胸水的问题,胸水是癌症的一大难关,解决至阴为题,能通胸中一些积气淤水都能消除,是针灸的原理,“手点至阴心肺动”。
2.三阴交
三阴交取穴位置:在脚内踝骨尖上3寸,胫骨后缘。
传统医学认为:
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脾主运化而统血,肝主疏泄而藏血,肾主水而藏精,故三阴交统治与精血有关的生殖方面的疾病。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主运化包括运化水湿,肾主水,肝主宗筋,与肾皆归下焦,与人体谁也代谢有密切关系,故治泌尿方面疾病。可治肠鸣、腹痛、腹泻、食不消化。
空间医学认为:
三阴交是三阴经的开口,疏通外焦(太阳)区域,医治阴病,泻阴中之实,阴中之结,使能量下行,是治疗妇科病的首选。
解说:
三阴交,乃诸阴之出口,泻阴中之实,阴中之结。故治妇科之主穴,泻胞内,能量向外。泻胞内者,三阴交。泻胞内者,百会。一上一下。
“三阴交下通巨阳,阴病阳行妙无穷”三阴交下是通三阴的口,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是开三阴经的口,治病就是找疾病的出口,而开了以后通太阳区,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实际上是阴阳双调,阴病阳行妙无穷。
3、足三里
足三里取穴位置:犊鼻穴下3下,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比较简单的取穴方法就是: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五指朝下,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
传统医学认为: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合穴,属土,又为胃的下合穴。为治疗胃肠疾病之重要穴位。凡消化或运动方面的病症如胃病、腹痛、呕吐、吐酸、腹泻、痢疾、呃逆、牙痛、腰腿痛、转筋配合足三里扪按有加强疗效作用。
空间医学认为:
足三里是三焦能量的下开口,疏散三焦的能量,治疗三焦的各种疾病。
解说:
三里者,为疏通三焦下行至足,为下行开口。合谷乃上行开口此乃一上一下。“三里助通公转走,阴阳调和人人行”足三里是强壮穴,因为它能使三焦,而向下开口,所以人人可以用。足三里是人身强壮要穴,古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开”之说。
4、合谷
合谷穴取穴位置: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横侧中点处。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传统医学认为: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阳明经循行于人身之前,手阳明从手上行止于头面部,故合谷穴能治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痛,眼,鼻,耳,口齿病症,口眼歪斜是阳明经筋拘所致,合谷对此症尤为有效,故有“面口合谷收”的名句。大肠与肺经相表里,故合谷穴又能止咳嗽哮喘。
空间医学认为:
合谷穴能够使中下焦能量越隔膜上行,可以疏散胃气,是脾能量的上行出口,能量可以直接冲头部。
解说:
合谷者,动脾之能量,使脾之能量上行开口。能量的冲动,古治头疼,面口诸疾,此乃原因。
“合谷越隔通胃气,中下二焦疾病消”合谷穴在原针灸上,有面口合谷收,面痛,牙痛,用合谷。
为什么说“合谷越隔通胃气”?因为传统医学的应用是应用了合谷的治病的果,讲合谷运行的原理,原理是合谷能够把隔膜下的能量引上来,所以能够调节头部,牙痛,胃部,它是引下部能量疏发上来,所以在点按合谷的过程中,隔下要动,所以疏胃气,中焦能量疏通了,中焦下焦的能量运动起来,功能恢复正常,妇科病,子宫肌瘤,肚子痛等等便得以解决。扩展了穴位的疗法,也是扩展了针灸穴位的治病方法,因为找到了治病的源头。
5、百会
百会取穴位置: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前发际直上7寸。简便取穴方法是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经过头顶的连线交点。
传统医学认为:
百会位于头顶,为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督脉之会,古称三阳五会。如久病体弱,阳气下陷,灸百会穴有提升阳气作用,针灸百会穴用于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并可用与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病症。
空间医学认为:
百会穴为三焦能量的上出口,是阴转阳的转折点,可使胞内的物质转变为细胞外的能量,可以生津生舌苔,主治舌上无苔,治疗各种传染病。
解说:
“百会长强阴阳通,出生入死是关口”百会头顶,为什么脱肛,痔疮,针百会。因为百会通,三焦则通,三焦能量向上走,符合了中医的升清降浊,升清降浊正常痔疮就好了。百会是三焦的清升降浊,故治疗无苔者,动胞内,泻胞内之实。胞内运动,物质向胞外辐射,变化为能量。故能升清,使舌质发生有苔的变化。古人云,阴中求阳也,是胞内运动物质转化为能量。此乃阳气运动。
6、长强
长强穴取穴位置:在尾闾骨尽处,量大腿尾骨之间,即在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粗俗点说是在尾巴根,尾骨尖与肛门的中间。
传统医学认为:
督脉是“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故长强配承山、大肠俞治疗痔疮,有消炎、止痛、止血的作用。督脉的循环分布,督脉的功能与脑,脊髓的关系极为密切。督脉与膀胱经相通,膀胱经的背俞穴作用是节段分布,亦与神经有密切关系,故督脉很多穴位均能治疗神经精神方面疾病。长强穴能治疗癫痫病、疯狂等症。
空间医学认为:
长强穴是外焦能量的出口,是阴转阳的转折点,推动少腹能量,清除污染。主治舌苔厚腻,治疗隔膜以上疾病。
解说:
《内经》讲病在下,上取之,这是场性的转换,长强阴阳道,长强是尾闾下面,如果这里通了,外焦所有的污染,所欲的疾病都疏通了,所以点长强穴使外焦(太阳区域)疏通,这样又给了人体很大的作用力。
独活,白头翁,是清外焦的场性,点一下长强,解决了。在点的过程中,能量通过会阴,翻到腹腔,能够解决任脉这一段的能量运动,所以在点长强的过程中,不仅使背部热,而且能使少腹运动,这是助长公转的问题,“出生入死是关口”百会是三焦能量的出口,长强是外焦的出口,所以他们是生死观的出口。
长强用于苔腻,是阳,使空间能量转向胞外,能量转为物质。治其阴不足,阳长有瘀。故治疗阴不足者,以阳求之。长强引胞外能量入胞内,可清除腻苔,外焦得以疏通。外焦通,隔上能量补之。故治疗隔上之疾病,是首先穴位。如食道癌、肺癌,若不能针灸者以药物贴入长强,即可立时见效。意守长强,三焦能量向外焦转化,其肺气上而越之,下达长强,长强下关胀瘀,能量迅速下降,是泻三焦之实的优选方法。
7、内关
内关穴取穴位置:在手腕内侧中线约3厘米处。在腕关节内侧,有一条横纹,横纹下端就是内关穴。对应的外侧就是外关穴。
传统医学认为: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治心血管方面的心绞痛、心律不整、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休克、气促,以神志方面疾病,如癫狂、癫痫、健忘、惊悸、失眠、多梦。内关穴是按摩、点穴、指压常用要穴。常用于心痛、心悸、失眠、呕吐、胃痛、呃逆等症。
空间医学认为:
内关穴是胸部能量的开口,能增强胸部能量的新城代谢,治疗胸部的一切疾病。
解说:
内关者,此乃胸之开口,新陈代谢,故治疗一切胸部疾病。
8、大椎
大椎穴取穴位置:在背部正中线,低头时,摸颈部那个突出的骨头下面凹陷处,就是第7颈椎,该处下方的空隙处就是大椎穴。即第7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平。
传统医学认为:
大椎穴在上焦,主治咳嗽、哮喘。引起哮喘发作的原因很多,大椎主要对虚寒和痰浊所致的哮喘效果最好。大椎穴治疗疟疾。早在内经已有记载,大椎、陶道、间使、后溪是治疟疾古方。
空间医学认为:
大椎穴是头部能量的出口 ,降低头部能量,治疗头部一切疾病。
解说:
大椎,乃是头部能量之出口,内至膻中,外至大椎,故能减轻头部压力,是治疗头部诸疾的绝妙之处。点按大椎是三焦能量转向外焦的关键。大椎是三焦能量的出口。减轻了三焦的压力,能量疏散在人体的外焦空间。
八个穴的作用,都在公转的路线上。足三里,疏通的是中焦,影响的是上焦、下焦。合谷,疏通的是中焦,影响的是中焦和上焦。内关,疏通的是上焦,影响上焦和中焦与外焦。至阴,影响的是上焦心肺居之,所以又影响外焦直到尾闾处。长强影响的是外焦与三焦,长强是公转的阳转阴,是一个阳入阴的关口。百会,是阴入阳的关口。他们都在一条线上,所以公转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