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01:59
--《倩女离魂》的故事
我发现,中国的女子在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时候,一般要面临两大危机的考验:
一是自由恋爱阶段,要面临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尤其是要找了个穷书生或穷小子的话,自己的爹娘往往嫌贫爱富,也就是说最大的阻力往往是来自自己亲人、自己爹娘的反对;另一个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丈夫事业有成,又往往移情别恋,或者另攀高枝,或者另寻新欢,也就是说最大的破坏力往往是来自于自己的爱人。
所以,前后要面对亲人的阻力与爱人的背叛,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一个女人要想捍卫并守卫自已的爱情果实,那总是比较困难的。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两大危机同时出现,比如说,爹娘一个劲儿地反对,情郎又远在他乡,易生情变,一个女孩子的处境可谓是冰火两重天,那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我想大多数女孩子碰到这种情况,只能自怨自艾,哀叹命运的不公,然后结局只能是放手,让爱情随风而去。
要不,怎么办呢?谁又有回天之力,既要拴住他乡情郎的心,又要顶住家里爹娘的责怪,封建时代的女子本来在社会、家庭中就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要二者兼得,实在是护爱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可偏有那知难而上的人儿!
有这样一位女子,那是古往今来痴情女子的典范,凭着一股上天入地的精神力量,管它什么三纲五常,管它什么社会伦理,不惜骗了爹娘,甚至骗了自己,也要把眼前的爱牢牢地握在手中。她就是元代戏曲家郑光祖笔下的张倩女。
有的人会奇怪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姑娘为了爱而骗了爹娘我们理解,她又是怎样来骗自己的呢?
说起来这个张倩女确实不简单。要按以前一个有名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里的说法,就是这个张倩女虽然没练过什么天马流星拳,但她的小宇宙应该是相当强大的。因为在情急之下,一般人也只能情急生智而已,她却可以情急之下生出巨大的勇气来,做出一件连她自己也想不到的事。那么她到底做了件什么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郑光祖《倩女离魂》这个故事的头和尾。
开始的时候,戏曲交待了男女主人公王文举与张倩女两个人从小指腹为婚。王文举父母双亡之后,路过张家的时候顺路来拜访。两人一见之下,互相倾心之至,连张倩女的丫头梅香也说: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也就是说在旁人看来,他们既有指腹为婚的事实,又是郎才女貌的品相,那这对有情人的结合应该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可问题只有一个,就是王生来到张家之后,张母虽然不否认有指腹为婚这件事儿,但她却只让倩女喊文举叫哥哥。
这一下两个人心里就犯嘀咕了,这叫了哥哥就是认了兄妹,认了兄妹还怎么做夫妻呢?
张倩女心里这个愁啊,可她女孩儿家又不好说,只能整天跟梅香嘀咕。倒是王文举男子汉敢担当,直接就问丈母娘,说岳母大人,既然承认指腹为婚这事儿,为什么又让我媳妇儿叫我哥哥,这好没道理啊!
结果丈母娘回答得倒也干脆,一句话--俺家三辈不招白衣秀士。就是说啊,我们官宦世家,从没招过不中进士的秀才作女婿。
老太太这理儿也很硬啊。要知道,在封建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在婚姻上门当户对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像张家,哪怕这时候已经家道败落了,这种婚姻上门第观念还是死抱住不放的,而且这也是得到全社会认可的。所以在这种社会共识的婚姻标准面前,王文举和张倩女两个人也都没什么可说的。于是王文举为了争取自己的婚姻,毅然决定上京赶考,不混出个人样,决不回来娶老婆。
要说时代不同了,女孩子的心思也不一样。
西汉司马相如告别卓文君去求取功名的时候,卓文君的嘱咐是,求得功名固然是好事,若求不得,也没什么,及早回家过幸福日子才是正理儿。也就是说,卓文君重点考虑的倒是老公考不上的情况。
可这个张倩女不一样,她认定王文举的知识储备应付个科举考试什么的绝没有问题,问题是考上了之后怎么办?
当时中了进士的士子,立即身价百倍,京城的各大家族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考虑,也都喜欢与这些官场新势力结亲,以保证补充家族的新鲜血液。而男人们这时候春风得意,因为得意,也就会得意忘形,什么抛妻离子,什么另结新欢啊,总之在这种世俗风气下,很多婚恋悲剧便会应运而生。像前面我们讲过的陈世美,《琵琶记》里的蔡伯喈,都是这样的。
所以张倩女考虑的重点是你王文举中举后,会不会把我给抛弃。况且我母亲本来就不认这门亲事,那么指腹为婚对王文举来说也就不存在任何约束力了,两个人在张家的屋檐下是一见倾心、两相情愿的,可王文举到了京城之后呢?再中了举之后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里的世界很无奈,这男人离开了家的束缚,保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况且王文举离开了张家,那就算是根本没有家了,这样的男人能不被花花世界所迷惑吗?怎么能保证他就只记得你张倩女呢?
张倩女这样想,越想就越担心,所以她送别王文举的时候,在嘘寒问暖之外,最重要的话题就是哥哥,你若得了官时,是必休别接了丝鞭者!因为是折柳送别,所以这里说别接了丝鞭者就是不要另结新欢的意思。
王文举一听这话,和所有的男人一样,立即赌咒发誓,说我怎么会那样呢?绝不可能。
即使这样,在送别的最后时刻,张倩女还是唱到:杯中酒和泪酌,心间事对伊道,似长亭折柳赠柔条。哥哥,你休有上梢没下梢。从今虚度可怜宵,奈离愁不了!这几句听上去没头没脑,好端端流下泪来,听上去只是凄楚哀怨,但关键是那句你休有上梢没下梢的埋怨,其中的意思还是对王文举进京后生活作风的担心。
有人会说,这张倩女的表现是不是太小心眼儿了。人家王文举还没跟你结婚呢,就是结婚了,你没证据也不能乱说话呀。要说这王文举此前的表现一直都不错,也没见有过什么花心、浪子的不良记录,就算将来有这个可能,那法律还要讲个无罪推定呢,你没证据怎么能一个劲儿地猜疑他呢?
其实我觉得越是这样说,越能表现出张倩女对这段感情的依赖。由于元代戏曲表现特点的局限,郑光祖并没有像《西厢记》那样把情节做到充分的演绎与展开。《西厢记》用了五本二十折的篇幅来演绎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这在元代戏曲里完全是一个特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只有一本四折,这个情节的演绎空间相对狭小得多,所以他也就不能像王实甫那样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层层剖析式的刻画,他只能用些简洁明快的方式来对主人公的性格与心理定位,这种送别时对张倩女埋怨语气的反复强化,就是为了突出这个女主人公的用情之深、用情之真、用情之细与用情之切。所以张倩女的埋怨并不是毫没来由的。
再退一步说,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张倩女的表现也是符合女子的心理特点的,只是在封建时代,这看上去不太符合一个大家闺秀的作派而已。但封建社会的那些女子作派倒往往是不合人性的,所以张倩女这时的妹妹送哥泪花流的埋怨与表现反倒特别有种原生态的真实味道。
于是,张倩女这种在情感上的独特个性在故事的结尾处又得到了强化。
说王文举一去京城已一载,自从王文举走后,张倩女就病倒了。这一年里,病总也不见好,晚上老是做梦,老是梦见王文举,要不是得官回来娶自己了,要不就是得官之后娶别人了,弄得张倩女老是疑神疑鬼,心神不宁。那时候交通也不方便,你说发个短信问问情况吧,可惜又没手机;你说发个电报催促一下吧,可惜发明电报的莫尔斯还没出生。结果请人捎封信去京城,结果这人大概也是个不称职的邮递员,信根本就没送到,所以自打王文举走后,便音信皆无。
有人会问了,怎么那个王文举怎么就不捎个信来呢?一年里不跟张倩女联系,是不是他真的在京城另结新欢了呢?
你别说,事实还真是这样。张倩女在这厢望眼欲穿,王文举他那边是全在温柔乡里。可怜这病中的张倩女每日精神恍惚,日渐削瘦,连张母也为之急得不得了,心里这个后悔啊,早知如此,就先让他们结了婚算了,这样要白白饶上女儿的性命。你说这做父母的在儿女的感情事上,不操心不行,操心过了也不行,也够为难的,这也算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一种内涵吧。
不论张母怎么后悔,倩女的身体却是一天天不行了。这时候突然有人来到张家,说王生来信了。倩女就像霍小玉见到李益最后一面时一样,立即回光返照式地就出来。打开王文举的信一看,信也很短,就一两句,信里说:
寓都下小婿王文举拜上岳母座前:自到阙下,一举状元及第。待受官之后,文举同小姐一时回家。
张倩女读了这信,啊呀一声,顿时倒地昏死过去。
我们看这信的内容主要提供了三点信息:一是考上状元了,二是等授了官位就回来,三最关键,也就是张倩女昏死过去的真正原因--王文举要和一位小姐一起回来。
那么这个小姐是不是就是他在京城另结的新欢呢?如果是的话,说明王文举已经不再认他与张倩女的这门婚事,那么他们为什么又要回到张家来呢?而且信的抬头说的还是小婿王文举拜上岳母座前,也就是以女婿的身份向张母说的话。也就是说这王文举并没有悔亲。那么是不是在外面先娶了小妾了?或者娶了别人回来又娶倩女做小妾,这说不通啊,因为在古代指腹为婚的婚姻,那就是正娶的妻啊。
你看,我们在这里盘算,可以看出这个事情里面还是有很多疑点的,所以不能急着就下判断。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张倩女她可是当局者,读完了信,她眼里只看到了那一句文举同小姐一时回家,这正是她早晚担忧的事情,如今果然发生,这种打击太直接了,而且对张倩女来说也是太关键了,于是她根本来不及思考,就因此而一命呜呼了。
张倩女就这么死了,等王文举回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那个垂泪哀怨的张倩女了,见到的就只有床上倩女含怨而死的尸体。我们说见到了倩女的尸体,王文举会不会后悔呢?他会不会像唐朝的崔护一样抱着绛娘的尸体大哭,从而又把倩女给哭活呢?
事实上王文举既没有大哭,也没有懊悔,他只是表现得很诧异。王文举跟丈母娘和梅香说,你们搞错了吧,倩女明明跟我一起从京城里回家来的,怎么会在家中病死了呢?
大家一听,都不说话了,为什么呢?因为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王文举说的实情,那么那个跟他一起从京城里回来的那个张倩女,毫无疑问,可能就是个鬼魂而已。所以张母当时就提出了这个看法。
可也不对啊,按照当时人对鬼魂的理解,肉身死了才会有灵魂出窍的事儿,这边张倩女虽然病病怏怏的,但也没死啊,那边王文举怎么会与倩女的鬼魂生活了一年了呢?难不成是什么女鬼装成了张倩女的样子来迷惑王文举。
于是王文举回头来找那位跟他从京城一起回来的小姐,只见她走进张倩女的房间里,一下子就不见了。
原来,这位跟王文举从京城一起回来的小姐还真的就是张倩女的灵魂。她在一年前王文举离开的当天,就离开了自己的肉身,追随王文举进京赶考去了。
在一年前送别的那个夜晚,张倩女的灵魂在一条渡口边追上了正在船中休息的王文举。两个人相见后,自有一番对答。
在张倩女表明要跟着王文举一路进京赴考时,王文举认为这是很荒唐的事儿,古代有武将带着老婆去打仗的,可哪有文人带着老婆去赶考的呢?所以当时王文举就说倩女胡闹,就明确要赶着倩女回家去。可见,王文举的态度还是很鲜明的,那么在讲究三从四德的古代社会,张倩女又是怎么跟定了王文举一路到京城去的呢?
张倩女先是说了对二人婚姻状态的担心。因为母亲嫌贫爱富,让我喊你作哥哥,虽然这是违背我的意愿的,母亲也许诺你若是得官,婚事还是照旧的,但我不放心,这事一旦节外生枝,我女孩儿家的幸福可就给毁了,所以我要跟着你走。
这时候王文举的回答则是: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
要知道这话说得已经是很严重了,首先给张倩女的这种行为定了性,这就是私奔,这有两个后果,一是奔则为妾,二是有玷风化,尤其是第二条,这是王文举这个儒生所不能接受的。
那么张倩女面对王文举的义正严辞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张倩女这时候的回答也是不客气的,她说王秀才,赶你不为别,我只防你一件。你看这里不叫哥哥,也不叫王郎了,直称其为王秀才,这说明在倩女而言这段话不是哀求,也是义正辞严的理由。
王文举就问了你防我那一件来?
这时候,张倩女唱道,或者应该说是张倩女的鬼魂唱道:你若是赴御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
通过这段唱词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倩女说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但这并不是说她对王文举就一点没信心,在倩女心里,关键是媒人每拦住马,关键是那些生长在王侯宰相家的佳人的诱惑,也就是说对这种社会大环境对他们爱情的破坏力,张倩女是认识得特别清楚的。所以与他一路同行,看护着王文举,也就是看护着张倩女自己的爱情。
有人会说,张倩女这样做完全没必要,有的人尤其是有些女子谈论起爱情来,总是用一付显得比较高雅的姿态说: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来也没用。当然就不同的情境而言,这种豁达也有它的必要性。但在男女的感情上,尤其是对比较弱势的女性一方而言,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弊远大于利。这让中国的女性在面对爱情时,表现出来的人性精神依然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就是女子被动便是德。我认为对这种精神特点的崇尚,本质上就是传统男性社会对女性在爱情、婚姻中自身权利的一种剥夺和扼杀。回到每个人具体的爱情历程来看,这种观念也会导致爱情与婚姻的不作为,事实上我认为正是由于中国传统女性的这种不作为,才导致了她们在婚姻与爱情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悲剧结局。
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问责机制,对于政府职能部门而言,不作为那是要问责的,那么在婚姻与爱情中的不作为,是不是也应该对悲剧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张倩女看护自己爱情的行为,就是一种作为,就是一种主动。如果说贝多芬的那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是生命里的最强音,那么张倩女的这种哪怕灵魂出窍也要与王文举一路同行的举动,同样也是用自己的手去紧紧地握住人生幸福的咽喉。所以又有什么值得非难的呢?
要知道这是张倩女的心结所在,也是她争取自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关键所在,所以她说起来理直气壮。王文举受这一激,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你就跟我来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一颗红心不动摇。
于是,张倩女的灵魂就跟着王文举,踏上了不为人知、也不为己知的幸福旅程。
但细心的朋友也许会问,不是说古代人们认为只有在死后,灵魂才会出窍的吗?而且张倩女灵魂出窍,她自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这就要说到我们把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放在一起参照的原因了。
我们看,在送别王文举的时候,倩女最担心的事是什么?是王文举的移情别恋。那么最后导致张倩女一命呜呼的原因是什么?是带个小姐回家,也正是王文举的移情别恋。而中间导致王文举同意她一同赴京的原因也在于赌她这个移情别恋的猜疑。所以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张倩女可以说是贯注了非同寻常的精神力量。
我们说,当一个人在某一个事的某一个点上贯注了所有精神力量的时候,他的潜力也就可能会因此被打开,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小宇宙了。事实上,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意念力与精神力是具有很强大的物质力量的。曾经有报道说,一个母亲在儿子临危的情况下,为救车轮下的孩子,可以抬起十吨重的卡车,这在物理现象中是不合理的,但现实却存在。所以郑光祖很聪明地把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倩女的这种担心上,也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痴迷与执着,这样灵魂出窍之举就显得不是故意在装神弄鬼,而是水到渠成的精诚之爱了。
在张倩女的灵魂进到张倩女的房间后,她扑在床上倩女的尸体上就不见了,而这时床上的张倩女也苏醒了过来,故事终不免会有一个中国传统戏曲的大团圆式的结局:
从此,文举与倩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